清代秋審條款不僅官方刊刻通行,更以私家撰述、傳抄為主要傳播途徑,造成了秋審條款形式、體例上的多樣性,上述三種書籍堪為代表。其實像乾隆三十二年和四十九年那樣的秋審條款並不多,一則因為該條款數量有限,分類也過於簡單,不濟實用;一則因為嘉慶年間隨著秋審制度的成熟,出於秋審司法實踐的需要,秋審條款不僅數量增加,更為細化,編排體例也發生重大變化。各本之間雖小有同異,然「俱分職官、服圖、人命、奸搶竊、雜犯、矜緩比較五門」55,與乾隆三十二年頒行之本相比差異明顯。此種變化,從嘉慶朝陳溥所抄之本即可略見端倪。該書在抄錄乾隆三十二年「比對情實緩決各款」和「比對緩決可矜條款」及沈氏按語之後,又有「擬秋審實緩比較」169條。共分為四門,職官服圖門(21條),人命門(59條),奸盜搶竊門(58條),雜項(31條)。以門類言之,僅少「矜緩比較」一門而已。現存秋審條款大抵以「五門分類法」為主,偶有不同。筆者所見以「秋審條款」命名之書甚多,選擇幾種,摘要列表如下:
書 名 | 輯撰者 | 版 本 | 卷數 | 門類及條款數 | 條款 總數 |
秋審實緩 | 黃 奭 | 道光間知足齋叢書本 | 五卷 | 職官服圖22,人命64,奸盜搶竊65,雜項43;矜緩11 | 205 |
爽鳩要錄 | 蔣超伯56 | 同治五年刊本 | 二卷 | 不分門類 | 198 |
秋審實緩比較條款 | 謝誠鈞 | 光緒四年江蘇書局刻本 | 不分卷 | 職官服圖門22,人命門64,奸搶竊門65,雜項門33;矜緩比較12;留養1 | 197 |
秋審比較條款 | 潘 氏 | 光緒五年潘氏刻本 | 五卷 | 職官1,服制22,人命66,奸盜搶竊68,雜項33;矜緩比較16 | 206 |
秋審比較條款57 | 許申望 | 光緒六年悔不讀書齋刻本 | 四卷, 首一卷 | 職官服制25,人命72,雜項35;矜緩比較19 | 151 |
秋審條款 | 剛 毅 | 光緒十五年《秋讞輯要》本 | 不分卷 | 職官1,服制22,人命66,奸盜搶竊67,雜項34;矜緩比較16;通行2 | 208 |
秋審比較條款58 | 沈家本 | 光緒三十二年刑部刻本 | 五卷 | 職官1,服制24,人命65,奸盜搶竊72,雜項38;矜緩比較18 | 218 |
書 名 | 輯撰者 | 版 本 | 卷 數 | 冊 函 |
秋審匯奏(附存稿) | 佚 名 | 清抄本 | 2卷 | 2冊,1函 |
秋審實緩比較條款 | 謝誠鈞 | 光緒四年江蘇書局刻本 | 不分卷 | 2冊,1函 |
秋讞志 | 許申望 | 光緒六年悔不讀書齋刻本 | 4卷,首一卷 | 5冊,1函 |
秋審條款附案 | 沈家本 | 光緒三十二年刻本 | 5卷 | 4冊,1函 |
秋審分類批辭(同治七、八年) | 薛允升 | 清稿本 | 不分卷 | 1冊,1函 |
近年秋審比較匯案(道光至咸豐) | 佚 名 | 清抄本 | 16卷 | 16冊,2函 |
秋審實緩比較成案 | 佚 名81 | 清抄本 | 12卷 | 12冊,2函 |
秋審實緩比較成案 | 英 祥 | 清抄本 | 12卷 | 12冊,2函 |
秋審實緩比較成案 | 英 祥 | 同治十二年四川臬署刻本 | 24卷 | 24冊,4函 |
秋審實緩比較成案 | 英 祥 | 光緒三年京都琉璃廠刻本 | 24卷 | 12冊,2函 |
秋審實緩比較成案 | 英 祥 | 光緒二年京都刻本 | 24卷 | 24冊,3函 |
西曹秋審匯案 | 佚 名 | 清抄本 | 8卷 | 8冊,1函 |
秋審比照匯案 | 梅 園 | 光緒三十四年鉛印本 | 2卷 | 1冊,1函 |
秋審實緩比較匯案 | 佚 名 | 清抄本 | 12卷 | 12冊,2函 |
秋審實緩比較匯案 | 佚 名 | 清抄本 | 4卷 | 4冊,1函 |
秋審比較匯案續編 | 沈家本 | 光緒十年刻本 | 8卷 | 8冊,2函 |
秋審比較匯案(附續編) | 佚 名 | 光緒三十三年鉛印本 | 16卷,續編8卷 | 21冊,6函,缺第1函 |
秋審實緩比較匯案 | 桑春榮 | 光緒九年擷華書局刊本 | 2卷 | 2冊,1函 |
秋讞比 | 佚 名82 | 清抄本 | 8卷 | 8冊,1函 |
舊抄內定律例稿本 | 沈家本83 | 清抄本 | 6卷 | 6冊,一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