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职业打假人?
【什么是职业打假人?】
“职业打假人”是指一种职业,指以赚钱为目的打假,利用商品过期或商品漏洞问题故意大量买入然后通过打假要求商家支付赔偿财物的行为。
【职业打假人的法律依据?】
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食品药品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2013]28号)
第3条:“因食品、药品质量问题发生纠纷,购买者向生产者、销售者主张权利。生产者、销售者以购买者明知食品、藥品存在质量问题而仍然购买为理由而进行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2、《食品安全法》
第一百四十八条 “消费者因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受到损害的,可以向经营者要求赔偿损失,也可以向生产者要求赔偿损失。接到消费者赔偿要求的生产经营者,应当实行首负责任制,先行赔付,不得推诿;属于生产者责任的,经营者赔偿后有权向生产者追偿;属于经营者责任的,生产者赔偿后有权向经营者追偿。
3、《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经营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经营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或者损失三倍的赔偿金;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一千元的,为一千元。
第五十五条第一款“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3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500元的,为500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4、《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
第二十条 经营者违反本法第八条规定对其商品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或者通过组织虚假交易等方式帮助其他经营者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的,由监督检查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二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一百万元以上二百万元以下的罚款,可以吊销营业执照。
【官方对职业打假人持什么态度?】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对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5990号建议的答复意见》(法办函【2017】181号),最高人民法院认为“一些职业打假行为严重违背诚信原则,无视司法权威,浪费司法资源,我们不支持这种以恶惩恶,饮鸩止渴的治理模式。”并在文件中表示“我们将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借助司法解释、指导性案例等形式,逐步遏制职业打假人的牟利性打假行为。”
可以看出,最高法认为职业打假这种行为并不应该得到支持,可能会在后续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对现在的职业打假乱象进行遏制和惩罚。
【职业打假人有那些套路?】
1、向销售商家提出赔偿请求
2、向食药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举报
3、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赔偿
4、对于监管部门的决定申请复议
5、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监管部门履职
6、职业打假人的报复行为
【职业打假人要求和你协商时应该怎么做?】
1、及时发现自身产品存在的问题;
2、暂停销售存在问题的商品,并制定应急处理方案(如召回、退货等);
3、预估打假人赔偿期望数额;
4、结合自身情况,衡量处理成本;
5、对于不存在质量问题的产品,主动向监管部门上报可能存在的举报、投诉等问题;
【职业打假人如果向监管部门投诉了怎么办?】
1、针对投诉问题找到处罚的依据;(处罚存在人为可控的幅度)
2、寻找可以免除或者减轻处罚的事由;
3、随时保持与监管部门沟通协调;(了解监管部门处理意向)
4、尽量避免监管部门的“保护”行为;(一定要高度重视打假人的投诉)
5、配合监管部门的“处罚”;
【职业打假人如果向人民法院起诉了怎么办?】
1、延长诉讼周期,增加打假人诉讼成本;
2、管辖异议,争取到我方所在地法院解决;
3、证明打假人不属于普通消费者;
4、区分一般商业欺骗与民事欺诈;
5、及时向法院提出答辩意见并提交证据;
6、委托专业处理反打假律师代理案件;
【商品标签可能存在被职业打假人盯上的纰漏有哪些?】
1、产品配料名称标准问题
2、产品配料含量标注问题
3、产品不适宜人群标注问题
4、产品生产许可过期
5、产品违反食品、保健品功能性宣传
6、产品宣传违反广告法
【怎样预防职业打假人上门?】
(1)产品自检,认真仔细的对上架商品进行检查;
(2)对客服、销售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打好“预防针”;
(3)利用“约定管辖”和“管辖异议”提高职业打假人的综合打假成本。
本文转载自网络,若有侵权,请立即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