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纠纷:手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未规范处理并发症造成患者死亡
【摘要】患者因反复胸痛1月加重3小时入住被告医院,诊断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并先后两次行经皮冠脉介入血管成形术。参照xx市医学会的鉴定意见书,被告存在围手术期风险预估不足、术中出现严重并发症时未及时告知病情,处理不及时、欠规范等医疗过错,与患者死亡的人身损害结果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法院判决确认责任程度为50%,合计338466.2元。
【关键词】医疗纠纷,医疗过错,赔偿责任,损害结果,医疗鉴定
一.引言
手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未规范处理并发症造成患者死亡,本文通过一司法裁判案例对此加以说明
。资料来源于“孟某某、孟某与xx市xx区xx医院医疗损害责任纠纷一审民事判决书(2019)xxxxx民初xxxx号”。
二.基本案情
(一)2017年4月19日患者因反复胸痛1月,加重3小时入住被告医院。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异常Q波,ST-T改变。诊断:冠心病、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显示左前降支LAD近段次全闭塞,行经皮冠脉介入血管成形术(PCI)。
(二)2017年6月28日患者因平卧后气急伴咳嗽1周再次入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术见右冠状动脉RCA粗大,右优势型,近段80%节段性狭窄,2017年7月13日对RCA行经皮冠脉介入血管成形术(PCI)。
(三)术中支架置入后出现窦房结动脉受累及,远端血流TIMI1级,患者心率将至42次分,阿托品肌注后心率上升至65次分。行临时起博安置术+主动脉球囊反博术,设置起博心率60次分。2017年7月14日患者神志模糊,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呼吸急促,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10:02患者意识丧失,自主呼吸心跳停止,心电图呈一直线,宣告临床死亡。死亡诊断:心源性休克。
三.裁判结果
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权,由于过错侵害他人生命健康权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参照xx市医学会的鉴定意见书,被告存在围手术期风险预估不足、术中出现严重并发症时未及时告知病情,处理不及时、欠规范等医疗过错,与患者死亡的人身损害结果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构成了侵权,2019年2月21日法院判决,确认责任程度为50%,合计338466.2元。
四.讨论
(一)患方认为:2017年4月19日,患者突发心梗至被告医院抢救,进行了支架安装手术。5月18日出院,医生建议进行第二次支架手术。2017年6月28日再次入院拟行第二次支架手术。7月13日下午手术,术后患者突发呕吐,医生并未查看。直到家属发现患者心跳减慢、血压下降后,医生才做检查,并安装临时起搏器和球囊反博器。7月14日患者情况恶化,于上午10时许死亡。事后,原告发现患者术前心衰严重,不适宜手术。在突发状况来临时,医院抢救不及时,措施不到位,最终导致了患者的死亡。
(二)医方辩称:不同意原告诉请。被告医生的诊疗行为符合规范,医学鉴定是有争议的,鉴定意见对被告定责过重。但是考虑到实际情况,被告对原告的损失,最多承担50%的赔偿责任。
(三)医疗鉴定意见:本例属于对患者人身的医疗损害。被告医院在医疗活动中存在围手术期风险预估不足、术后处理不及时的医疗过错,与患者的人身损害结果存在一定因果关系。参照《医疗事故分级标准试行》,患者的人身医疗损害等级为一级甲等。本例医疗损害医方的责任程度为对等责任。
(四)法院观点:患者高龄,长期高血压,多支冠状动脉严重病变,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恢复期,心功能不全,介入治疗手术风险较高。6月28日患者再次入院,7月13日行冠脉造影+右冠状动脉PCI,医方术前对患者心功能不全、血压不稳定、心肌缺血表现等情况未充分评估,对围手术期风险评估不足;②患者右冠介入手术后出现心率、血压下降等病情变化,医方对休克原因分析不足,未及时置入临时起搏器,未复查右冠造影排除右冠支架内血栓形成。医方上述过错与患者死亡有一定因果关系。
【参考资料】1.从博弈论视角看医疗纠纷诉讼中律师的沟通作用。2.医疗纠纷:结肠癌手术时,应遵守诊疗规范,以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3.专家辅助人在医疗纠纷诉讼中的地位和作用。4.医疗纠纷: 未按照医疗规范对产妇行产前检查,致二级乙等医疗事故。5.医疗纠纷:《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五十四条附案例解读。
【作者声明】涉医学和法律问题分别由我团队执业医师和律师撰写并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