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登录        电话咨询
支取他人借用自己身份证办理的存款如何定性
发布日期:2018-05-02    文章来源:互联网
【案情】
胡强和刘俊是同事,在一次出差途中,胡强将身份证弄丢了,因为有一笔业务款需用身份证办理转入手续,便借用刘俊的身份证将12万元业务款以刘俊的名义存入银行,存折由胡强保管。事后,刘俊心想钱是以自己的名义存入银行的,遂起贪心,背着胡强凭自己身份证到银行挂失并支取该笔存款占为己有。

【分歧】

该案中,对于刘俊的行为定性,存在三种不同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刘俊的行为构成侵占罪。刘俊背着胡强利用自己身份证对该笔存款挂失并支取,占为己有,构成了侵占罪。

第二种意见认为,刘俊的行为构成诈骗罪。胡强是12万元存款的实际所有人,银行为该笔存款的保管人,刘俊用虚构的存折挂失理由从银行管理人手中取得财产,应定诈骗罪。

第三种意见认为,刘俊的行为构成盗窃罪。刘俊申请挂失后取款的行为虽符合现行银行业的法律法规,但相对于不知情的胡强而言,这一行为却系秘密窃取,故构成盗窃罪。

【管析】

笔者同意第一种意见。

首先,刘俊的行为不构成诈骗罪。成立诈骗罪要求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之后作出财产处分。处分财产表现为直接交付财产,或者承诺行为人取得财产,或者承诺转移财产性利益。本案中,刘俊虚构原存折遗失事实向银行挂失取款,进而非法地占有实际存款人胡强的存款。刘俊的行为是在胡强根本不知情,无任何权利处分行为下由行为人刘俊单独实施的具有部分欺骗手段的一种秘密窃取行为。显然,刘俊采用欺骗手段是为了更好地实施秘密窃取手段获得他人财物的,并没有表现出所有人或持有人“自愿”处分的结果,故不构成诈骗罪。

其次,刘俊的行为不构成盗窃罪。在财产犯罪中,对财物本身的占有性质的判定是在确定行为人行为侵犯了财产法益后选择区分此罪与彼罪的关键要点。该案中,从刑法意义而言刘俊侵犯了他人的财产权而且数额巨大,毫无疑问是成立财产型犯罪,但行为人刘俊到底是转移占有的盗窃罪,还是非转移占有的侵占罪?该案行为人刘俊作为存款名义人对该存款债权具有高度排他性的事实支配力,本身即存在刑法上的占有,其利用身份证挂失提取胡强所存款项的行为并非法律上转移占有型的财产犯罪,故可以排除盗窃罪的认定。

综上所述,本案中刘俊通过挂失支取存款的行为违背了保管义务,属于不法将其保管的财物据为己有的侵占行为,成立侵占罪。
相关法律知识
咨询律师
孙焕华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42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杨丽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126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陈峰律师 
辽宁鞍山
已帮助 2474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更多律师
©2004-2014 110网 客户端 | 触屏版丨电脑版  
万名律师免费解答咨询!
法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