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考冲刺:法制史篇练习答案及解析
发布日期:2020-10-16 文章来源:互联网
一、单项选择
1.答案.D
解析:西周的买卖契约称为“质剂”。这种契约写在简牍上,一分为二,双方各执一份。注意:“质”、“剂”有别,“大市以质,小市以剂”——“质”,是买卖奴隶、牛马所使用的较长的契券;“剂”,是买卖兵器,珍异等小件物品使用的较短契券;
2。答案:B
解析:“七出”指女子若有下列七项情形之一的,丈夫或公婆即可休弃之: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恶疾去、多言去、盗窃去。
其中:(1)不顺父母(公婆)是“逆德”;(2)无子是绝嗣不孝;(3)淫是乱族;(4)妒是乱家;(5)有恶疾不能共祭祖先;(6)口多言会离间亲属;(7)盗窃则是反义。
注意:夫家不能离异休弃的情形:女子若有“三不去”的理由——有所娶而无所归,不去;与更三年丧,不去;前贫贱后富贵,不去。这是对“七出”的限制和例外,夫家不能离异休弃。
3.答案:B
解析:《法经》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首先,它是战国时期政治变革得重要成果,是战国时期封建礼法的典型代表和全面总结,为后世封建成文法典的进一步完善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从体例上看,《法经》六篇为秦汉直接继承,成为秦汉律的主要篇目,魏晋以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最终形成了以《名例》为统率,以各篇为分则的完善的法典体例;其主要内容大都为后世封建法典继承与发展;所以只有B正确。
4.答案:A
解析:具五刑——《汉书?刑法志》所说:“当夷三族者,皆先黥、劓、斩左右趾,笞杀之,枭其首,菹其骨肉于市。其诽谤詈诅者,又先断舌,故谓之具五刑。” 它是后世凌迟刑的萌芽形式。
5.答案:A
解析:死刑复奏制度——奏皇帝批准执行死刑判的制度,北魏太武帝时正式确立,为唐代的死刑三复奏,打下了基础。既加强了皇帝对司法审判的控制,又体现了皇帝对民众的体恤。
6.答案:D
解析:《北魏律》吸收汉晋立法成果,采诸家法典之长,“取精用宏”,修成《北魏律》20篇;
《北齐律》的制定——全面总结历代立法经验,历经十余年修成,共12篇
(1)将刑名与法例律合为名例律一篇,充实了刑法总则;
(2)精炼了刑法分则,使其成为11篇——禁卫、户婚、擅兴,违制、诈伪、斗讼、贼盗、捕断、毁损、厩牧、杂律;
注意:《北齐律》在中国封建法律史上起着承先启后的作用,对封建后世的立法影响深远
7.答案:B
解析:唐沿袭隋制,宋沿唐制,在皇帝以下(中央)设置大理寺、刑部、御史台,分掌中央司法审判职权。所以B是错误的。
8.答案:B
解析:明清时期的司法机关——中央司法机构为刑部、大理寺、督察院。明代大理寺掌复核驳正。明代都察院掌纠察,其司法活动仅限于会审及审理官吏犯罪案件,并无监督法律执行的职能,都察院是全国最高监察机关。明代中央审判机关是刑部。
9.答案:B
清代经过秋审后,分四种情况:
a.情实——奏请执行;
b.案情属实、危害不大——减为流放、或充军、或再押监侯,称为缓决
c.可矜——免于死刑,减为徒、流刑;
d.留养承嗣——案情属实、罪名恰当、但有亲老丁单情形,合乎留养条件者按留养奏请皇帝裁决;
10.答案:A
解析:“贿选宪法”:北洋政府1923年10月10日公布的《中华民国宪法》,中国近代史上首部正式颂行的宪法。
11.答案:C
解析:公元前451年~公元前450年颁布的《十二表法》是罗马法发展史上的里程碑。这是说,《十二表法》是罗马国家的第一部成文法。在此之前,由于习惯法没有文字规定,缺乏准确性,掌握司法权的贵族可以任意解释,以之欺压平民。《十二表法》总结了以前的习惯法,成为罗马法从习惯法向成文法转变的标志,并为以后罗马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所以说《十二表法》是第一部法律是不正确的,它只是第一部成文法。它结构上的特点:诸法合体、私法为主,程序法优于实体法。
12.答案:D
解析:英国宪法是柔性宪法,它的效力于普通法律相同,修改程序也相同。
13.答案:D
解析:衡平法是英美法渊源中独立于普通法的另一种形式的判例法,它通过大法官法院,即衡平法院的活动,以“公平”、“正义”和法官的“良心”为基础发展起来。衡平法比普通法具有更有效、多样的救济方法。衡平法的程序简便灵活,法官判案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权,因此,衡平法被称为“大法官的脚”,可大可小,有很大的伸缩性
14.答案:C
解析:关于联邦最高法院的司法审查权在1787年美国宪法中并没有明文规定,在1803年联邦最高法院审理的“马伯里诉麦迪逊”案中,以判例的形式确立了这一宪法原则。但在在世界范围内,美国开创了违宪审查的先河。而且美国最早建立了垄断制度。“遵循先例”原则是普通法系特有的特色,并非由美国首创。
二、多项选择
1.答案:CD
解析:礼与刑的关系:——《汉书?陈宠传》:“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二者共同构成西周法律的完整体系。“刑”:多指刑法和刑罚,对一切违法背礼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礼”:正面、积极规范人们的言行,引导人们去行为。所以,礼的作用是“禁恶于未萌”,刑的作用是“惩恶于已然”。
2.答案:ABD
解析:“八议”——魏明帝在制定《魏律》时,以《周礼》“八辟”为依据,正式规定了此制度,主要是对封建特权人物犯罪实行减免处罚的法律规定,包括:
A、议亲(皇帝亲戚) B、议故(皇帝故旧)C、议贤(有传统德行与影响的人) D、议能(有大才能)E、议功(有大功勋) F、议贵(贵族官僚)G、议勤(为朝廷勤劳服务)H、议宾(前代皇室宗亲)
3.答案:BCD
春秋决狱是汉代确立的,“八议”——魏明帝在制定《魏律》时,以《周礼》“八辟”为依据,正式规定了此制度,“准五服制罪”的确立——《晋律》与《北齐律》中相继确立的制度。;死刑复奏制度——奏皇帝批准执行死刑判的制度,北魏太武帝时正式确立,为唐代的死刑三复奏,打下了基础。
4.答案:BCD
解析:《大清新刑律》是第一部近代意义上的专门刑法典,但仍保持着维护专制制度和封建伦理的传统 。制定中曾引发了礼教派的攻击和争议,采用了西方刑法典的结构,结构上分总则、分则两篇,主要内容及发展变化有:
A、 专属刑法范畴的条文B、总则、分则C、主刑、从刑D、近代刑法原则和制度(罪刑法定、缓刑制度)。所以A错误。
5.答案:ABD
法国封建时期的法律制度起迄时间为公元843年法兰克王国分裂至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
封建法的形成与发展历经三个阶段:习惯法为主的时期、习惯法成文化时期、王室立法为主要法律渊源时期。
封建时期的法律从习惯法为主的极不统一、地方色彩浓厚的法律制度、分散的法律渊源,逐步走向成文化、统一化和民族化,为近代法国资产阶级法律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6.答案:ACD
解析:《德国民法典》是19世纪末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度时期制定的法典,也是德国资产阶级和容克贵族相妥协的物,因此具有时代的特点:
第一,法典贯彻了近代西方民事立法的一般原则,包括公民私有财产所有权不受限制的原则、契约自由的原则、过失责任原则等。同时,反映了资本主义的自由经济向垄断经济发展的时代特征,如对私人所有权进行了适当限制、在契约的意志表示方面,意志自由开始受到制、在民事责任方面实行过失责任与无过失责任原则并举。
第二,法典规定了法人制度,承认法人为民事权利主体,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 这是资产阶级民法史上第一部规定法人制度的民法典。
第三,法典保留了浓厚的封建残余,表现在对容克贵族的土地所有权予以特别保护,在亲属法方面带有明显的中世纪封建家长制的残余。
但是B项是《法国民法典》的特点,不是《德国民法典》的特点。
7.答案:BC
AD项中的观点符合这部宪法的特点。“明治宪法”是由天皇指令,经伊藤博文等考察欧洲国家的宪法后起草的。
“明治宪法”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基本内容:国家管理形式为君主立宪政体,赋予天皇至高无上权威,以议会民主外衣掩盖天皇专制制度。
基本特点:①是“钦定”宪法;②深受德国宪法影响;③带有“大纲目”性质。④对公民自由权利规定范围狭窄并随时可以限制。
8.答案:ABD
大陆法系在诉讼程序上倾向于职权主义,所以C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