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并购实务之选择目标公司需考虑的具体因素
在进行并购目标选择时,收购方除了需要把握选择目标公司的原则外,还有如下一些具体因素是在选择目标公司时需要考虑的:
(1)收购方企业的发展战略
如果收购方进行并购的目的在于扩大生产规模和提高市场占有率,那么目标企业应当和并购企业在业务方面相关联。如果收购方进行并购的目的仅仅是为了企业一般意义上的增长,那么其他领域经营的企业也可纳入考虑范围之中。如果收购方进行并购的目的在于降低成本以及获得业务线之间的协同效应,那么收购方关注的焦点应当是目标企业资产的专用性程度以及与目标企业现有业务线的协同能力。通常来说,在生产方面具有较大优势的企业更愿意把销售渠道宽广的企业作为并购对象。如果收购方进行并购的目的在于通过从事多样化的经营来减少经营风险,那么目标企业的经营领域与收购方企业的业务最好是属于不同的领域。
(2)考虑并购双方的财务状况要符合并购的目的
如果并购的目的在于改善收购方企业的财务状况,那么收购方需要认真考虑各种财务影响因素。财务杠杆比率非常高的企业显然不适合目的在于改善企业的资本结构的并购。另外,并购融资渠道是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而目标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也是重要因素。目标企业如果拥有价值较高的固定资产或预期会有较高的现金流入,那么收购方企业进行并购过桥融资就会相对较为容易。在进行并购目标选择时,收购方应当考虑许多财务因素,其出发点必须基于收购方企业所要达到的目的,而不要以单一的财务指标作为衡量并购能否进行。例如,如果收购方坚持其低于市场价格的并购价格,使得目标企业的股东拒绝将股份转让给收购方,这会导致收购方失去非常好的并购机会。
(3)目标企业规模
在实践中,杠杆收购的出现和兴起使得企业并购不仅仅是以“大鱼吃小鱼”的模式进行,还经常发生“小鱼吃大鱼”的并购。尽管如此,目标企业的规模仍然是决定并购能否进行的重要考虑因素。实践中,出于规模经济的考虑,收购方企业通常会在选择目标企业时,在经济规模方面设定下限。无论目标企业的规模如何,收购方企业在选择和评估目标企业时必定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金钱。如果目标企业过小,那么这种并购对收购方企业而言相对成本较高。在实务操作中,通常可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目标企业规模是否合适:
(3.1)支付成本,也就是收购方企业愿意并且能够支付的并购价格。过于高昂的并购价格将导致并购交易无法达成协议,所以并购企业的支付成本一般来说能够反映目标企业的规模。
(3.2)目标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水平或销售毛利水平。
(3.3)目标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在衡量目标企业的规模时,目标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在特定市场占据一定份额的目标企业更容易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并能够获得进一步的发展,也对收购方的收购更有意义。
(3.4)目标企业职工人数、市场的分散化程度和经营的多样化程度。市场的分散化程度是指目标企业产品市场的数量和产品品种的种类。市场分散化程度越高,那么目标企业业务的复杂性也越大。相应地,对该企业的并购过程也就会越复杂,并购后的整合风险也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