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 | ||
以德配天 明德慎罚 |
德 | 敬天、敬祖、保民 |
明德慎罚 | 实施德教,用刑宽缓 | |
出礼入刑的礼刑关系 | 亲亲 | 要求在家庭的范围内,按自己的身份行事,不能以下凌 ,以疏压亲。 |
尊尊 | 要在社会范围内,尊敬应当尊敬的人,君臣、上下、贵贱应恪守名分。 | |
五礼 | 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 | |
礼与刑的关系 | 出礼入刑、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 |
买卖契约 | 质 | 买卖奴隶、牛马所使用的较长的契券 |
剂 | 买卖兵器、珍异之物所使用的较短的契券 | |
借贷契约 | 傅 | 把债的标的和双方的权利义务等写在契券上; |
别 | 是在简札中间写字,然后一分为二,双方各执一半,札上的字为半文。 | |
婚姻 | 三大原则 | 一夫一妻制,同姓不婚,父母之命。 |
六礼 | 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 |
七出 | 不顺父母、无子、淫、妒、恶疾、多言、盗窃 | |
三不去 | 有所娶而无所归、与更三年丧、前贫贱后富贵 | |
继承 | 嫡长子继承制 |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
铸刑书 | 公元前536年 | 郑国子产,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 |
竹刑 | 公元前530年 | 郑国邓析 |
铸刑鼎 | 公元前513年 | 晋国赵鞅,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 |
法经 | 地位 | 魏国李悝,法经是中国历史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成文法典。 |
内容 | 法经共六篇,盗法财产、贼法人身、网法、捕法、杂法、具法 杂法中规定了六禁:淫禁、狡禁、嬉禁赌博、徒禁集会、金禁受贿等 |
|
特征 | 维护封建****政权、保护地主的私有财产和奴隶制,并且贯彻了法家轻罪重刑的法治理论。法经的内容及特点充分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意志与利益。 | |
商鞅变法 | 主要内容 | 改法为律,扩充法律内容 运用法律手法推行富国强兵的措施 用法律手法剥夺旧贵族的特权 全面贯彻法家以法治国和明法重刑的主张。 |
诉讼制度 | 讼 | 审理民事案件为听讼。 |
狱 | 审理刑事案件为断狱 | |
五听 | 辞听、色听、气听、耳听、目听 | |
五过 | 惟官、惟反、惟内、惟货、惟来 | |
三刺 | 群臣讨论、交官吏们讨论、交所有国人讨论 | |
秦 | ||
罪名 | 危害皇权罪 侵犯财产和人身罪 渎职罪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破坏婚姻家庭秩序罪 |
|
刑罚 | 笞刑、徒刑、流放刑、肉刑、死刑、羞辱刑、经济刑、株連刑 | |
刑罚适用原则 | 刑事责任能力,秦以身高确定是否成年,大约六尺五寸为成年身高。 区分故意与过失的原则 盗窃按赃值定罪的原则 共犯罪与集团犯罪加重外罚的原则 累犯加重处罚的原则 教唆犯罪加重处罚的原则 自首减轻处罚的原则 诬告反坐原则 |
|
公室告 非公室告 |
官府必须受理 官府不受理 |
|
汉代 | ||
文景帝废肉刑 | 结束奴隶制肉刑制度,建立封建刑罚制度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 |
汉律的儒家化 | 上请 恤刑 亲亲得相首匿 |
|
春秋决狱 | 以<春秋>中提倡的精神原则来审案。 | |
秋冬行刑 | ||
魏晋 | ||
法典结构与法律形式的变化 | 魏律 曹魏律 |
将法经中的具法改为刑名 将八议制度正式列入法典 进一步调整法典的结构与内容,使中国封建法典在系统和科学上进了一大步。 |
晋律 泰始律 |
在刑名律后增加法例律,丰富了刑法总则的内容。同时对刑律分则部分重新编排,向刑宽、禁简的方向进了一大步。张斐、杜预为之作注。 | |
北魏律 | 官当的出现 | |
北齐律 | 将刑名与法例律合为名例律。北齐律在中国封建法律史上起着承先启后的作用,对封建后世的立法影响深远。 | |
法律形式变化 | 律、令、科、比、格、式 | |
法典内容变化 | 八议 | 议亲、议故、议贤、议能、议功、议贵、议勤、议宾 |
官当 | 允许官吏以官职折抵徒刑的特权制度。它正式出现在北魏律与陈律中。 | |
重罪十条 | 北齐律中首次规定。 反逆、大逆、判、降、恶逆、不道、不敬、不孝、不义、内乱 |
|
刑罚改革 | 规定绞、斩等死刑制度。 规定流刑。把流刑作为死刑的一种宽贷措施。 规定鞭刑、杖刑。 废除宫刑。 |
|
准五服制罪 | 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 | |
死刑复奏制度 | ||
唐代 | ||
武德律 | 唐代首部法典 | |
贞观律 | 增设加役流,缩小連坐处死的范围,确定了五刑、十恶、八议以及类推等原则与制度。基本上确定了唐律主要内容和风格,对后来的<永徽律>及其他法典有深远的影响。 | |
永徽律疏 唐律疏议 |
永徽律疏的完成标志着中国古代立法达到了最高水平。作为中国封建法制的最高成就,永徽律疏全面体现了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水平,风格和基本特征,成为中华法系的代表性法典。永徽律疏成为中国历史上迄今保存下来的最完整、最早、最具有社会影响的古代成文法典。 | |
十恶 | 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 | |
六杀 | 谋杀、故杀、斗杀、误杀、过失杀、戏杀 | |
六赃 | 受财枉法、受财不枉法、受所监临、强盗、窃盗、坐赃 | |
保辜 | 指对伤人罪的后果不是立即显露的,规定加害方在一定期限内对被害方伤情变化负责的一项特别制度。 | |
五刑 | 笞刑、杖刑、徒刑、流刑、死刑 | |
唐律刑罚原则 | 区分公私罪的原则 自首原则自新原则 类推原则 化外人原则 |
|
唐律特点 | 礼法合一的特点 科条简要与宽简适中的特点 立法技术完善的特点 唐律是中国传统法典的楷模与中华法系形成的标志。 |
|
宋 | ||
宋刑统 | 历史上第一部刊印颁行的法典。全称<宋建隆详定刑统> | |
宋刑统特点 | 与永徽律疏的篇目、内容大体相同 将性质相同或相近的律条及有关敕、令、格、式、起请等条文作为一门 收录了五代时通行的部分敕、令、格、式,形成一种律令合编的法典结构 删去永徽律疏每篇前的历史渊源部分,对个别字也有改动。 |
|
编敕 | 是将一个个单行的敕令整理成册,上升为一般法律形式的一种立法过程。 | |
刑罚变化 | 折杖法、配役、凌迟(在<庆元条法事类>中,正式作为法定死刑的一种) | |
契约 | 买卖契约(绝卖、活卖、赊卖) 租赁契约 租佃契约 典卖契约 借贷契约(把不付息的使用借贷称为负债,把付息的消费借贷称出举) |
|
婚姻 | 姑舅两姨兄弟姐妹结婚并不禁止。 | |
户绝与继承 | 允许在室女,享受部分继承财产权。 承认遗腹子与亲生子享有同样的继承权。 绝户指家无男子承继。 |
|
元代 | ||
四等人 | 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 | |
明朝 | ||
大明律 | 七篇,名例、吏、户、礼、兵、刑、工 | |
明大诰 | 集中体现了朱元璋“重典治世”的思想。 | |
清朝 | ||
大清律例 |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部封建成文法典。 | |
例 | 清代最重要的法律形式。 条例、 则例、事例、成例 |
|
明清会典 | <大明会典>、<大清会典>,行政法 | |
清末 | ||
预备立宪 | ||
钦定宪法大纲 | 1908年8月,宪政编查馆。 性质: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宪法性文件。 内容:分君上大权与臣民权利义务两部分 特点:皇帝专权,人民无权 实质:给封建君主****披上“宪法”的外衣,以法律形式确认君主的绝对权力。 |
|
十九信条 | 1911年,资政院(中央咨询机构)。 内容:形式上被迫缩小皇帝的权力,相对扩大了议会和总理的权力,但仍强调皇权至上,且对人民权利只字未提,更暴露其本性。 |
|
大清现行刑律 | 1910年5月15日,改律名为“刑律”,取消了六律总目,将法典名条按性质分30门,对属于民事性质的条款不再科刑,废除了一些残酷的刑罚手法(凌迟),增加了一些新罪名(妨害国交罪)。 | |
大清新刑律 | 1911年1月25日,公布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近代意义上的专门刑法典。 大清新刑律分总则和分则两篇。 抛弃了旧律“诸法合体”的编纂形式。 采用罪刑法定原则和缓刑制度。 |
|
大清商律草案 | 1904年1月,<钦定大清商律>,是清朝第一部商律。 | |
大清民律草案 | 1911年8月,<大清民律草案>,共分总则、债、物权、亲属、继承五编。 | |
大清刑事诉讼律草案 | 六编,仿德国诉讼法而成。 | |
大清民事诉讼律草案 | 四编,仿德国诉讼法而成。 | |
大理院编制法 | 1906年制定关于大理寺和京师审判组织的单行法规。 | |
各级审判厅试办章程 | 1907年颁行的关于审级、管辖、审判制度等诉讼体制和规则的一部过渡性法。 | |
法院编制法 | 1910年仿效日本制定的关于法院组织的法规,吸收了公开审判等一系列新的司法原则,但并未真正实施。 | |
清末司法体制变化 | 改刑部为法部 改大理寺为大理院 实行四级三审制 领事裁判权、观审、会审公廨 |
|
民国时期 |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1912年3月11日公布的一部重要的宪法文件,是中国历史上最初的资产阶级宪法性文件。 临时宪法的性质 1)以孙中山民权主义学说为指导思想。 2)确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国家制度。 3)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政治体制和组织原则。 4)体现了资产阶级宪法中一般民主自由原则,规定人民享有人身、财产、居住 、信教等项自由和选举、被选举、考试、请愿、诉讼等权利。 5)确保了保护私有财产的原则。 临时约法的主要特点 :对袁世凯加以限制和防范 1)在国家政权体制上,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 2)在权力关系规定上,扩大参议院的权力。 3)在程序性条款上,规定特别修改程序以制约袁世凯。 意义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文件。 |
|
天坛宪草 | 1913年,北洋政府时期第一部宪法草案。 采用资产阶级三权分立的原则,确认民主共和制度。 |
|
袁记约法 | 1914年,<中华民国约法>,与<临时约法>有着根本性的区别,是军阀****全面确定的标志。 | |
中华民国宪法 | 1923年,北洋政府,中国近代史上首部正式颁行的宪法。 特点:企图掩盖军阀****的本质;为平均大小各派军阀的关系,巩固中央大权,对国权和地方制度作了专门规定。 |
|
中华民国宪法 (1947) |
南京国民政府 特点:表面上的民有、民治、民享,和实质上的个人独裁; 政权体制不伦不类。 罗列人民各项民主自由权利,比以往任何宪法性文件都充分。但又加以否定。 以平均地权、节制资本之名,行保护封建剥削,加强官僚垄断经济之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