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法规
登录        电话咨询
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济南市“十一五”城市规划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现将《济南市“十一五”城市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济南市人民政府
二OO六年十二月十八日
济南市“十一五”城市规划

  “十一五”时期,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十一五”城市规划,是未来五年我市建设发展的宏伟蓝图,是政府引导调控城乡建设和发展的公共政策,是城乡建设和管理的基本依据。科学编制并有效实施“十一五”城市规划,对于抓住和利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加快推进省会现代化进程,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十五”城市规划建设回顾
  (一)规划建设成就。
  1997年6月15日,省委常委扩大会议做出了“济南五年大变样”的重大决策,拉开了加快省会建设的序幕。2002年1月22日,省委、省政府召开济南城市建设现场办公会,指明了省会济南长远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提出了拓展发展空间、规划建设新区、改善提升老城的要求,启动了城市建设重大战略调整的进程。2003年6月26日,省委常委扩大会议专题研究了济南城市规划建设问题,原则同意了济南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东拓、西进、南控、北跨、中疏”的发展战略和“新区开发、老城提升、两翼展开、整体推进”的发展思路,济南市规划建设掀开了崭新的一页,迈入了快速健康发展的新阶段。
  “十五”期间,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实现新跨越,建设新泉城”的奋斗目标,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方针,按照“发挥省城优势,发展省会经济”的总体思路,带领全市人民共同努力,抢抓机遇,求真务实,干事创业,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取得突破性进展。
  1.高起点规划。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加大规划编制力度,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关系全局发展的规划编制研究工作,启动建立以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为基础、控制性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为主体、修建性详细规划和专业专项规划为保障的三层规划体系,力争形成一张统筹全市发展、引导各项建设、便于统一管理的电子规划蓝图。
  城市总体规划修编――遵循“政府组织领导、部门行业联动、专家咨询指导、社会公众参与、科学民主决策”的工作思路,按照8个编制步骤,历经几十轮修改完善,先后完成总体规划纲要和文本、23项专项规划、100余张规划图纸,总计400余万字的规划成果。已经市规委会、市人大常委会、省政府审查通过,正在履行报批程序。
  重点地区规划――先后编制完成了城市空间战略及新区发展研究、泉城特色风貌带规划,以及腊山新区、燕山新区、东部产业带、大学科技园区等10余项重点片区规划。
  规划策划与城市设计――完成了经十路发展规划策划、小清河两岸地区规划、铁路沿线综合整治规划、北园大街整治规划、城市绿色隔离带规划等50余项规划成果,以及泉城路商业街环境设计、泉城广场周边、奥体政务中心规划设计等若干项城市设计。
  控制性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完成了孙村产业区、出口加工区、唐冶新城、经济开发区、鹊山龙湖等10个片区的控制性规划;配合城市总体规划、“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同步编制了城市近期建设规划。
  修建性详细规划和专业专项规划――完成泉城广场周边地区、解放阁-舜井街片区、大明湖周边地区、田园新城、柏石峪生态社区等300余项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了综合交通规划、商业网点规划、供热规划等30余项专业专项规划。
  2.高标准建设。实施交通建设、管网建设、绿化建设、供水建设、设施建设、康居建设、名城保护、蓝天保护、河道整治、容貌整治“十大工程”,“十五”期间完成城建投资850亿元,是“九五”时期的2.2倍,是历史上投入最多、成效最大的五年。到2005年,全市城镇化水平达到56%,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295平方公里,中心城人口达到290万人,城市规模增长迅速,发展空间不断拓展。
  城市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新建改造城市道路350公里,城市人均道路达到15.8平方米,绕城高速公路、经十路、燕山立交、经一路、高架路北延、济泺路、工业南路、舜耕路、纬六路道桥、济王路等路桥工程相继竣工。主城区路网更加优化,东部城区、西部城区主干路网基本形成。高速公路建设步伐加快,绕城高速公路大北环线正在加紧建设。铺设各类管线2800公里,济南国际机场8万平方米新候机楼及航站区投入使用,玉清湖水库、兴济河污水处理厂等一批大型基础设施相继建成。
  城市综合功能不断增强――泉城广场、泉城路商业街、燕山健身广场、国际会展中心、山东大厦等重点工程建成使用;城市住宅建设加快,新建住宅1254万平方米,一批高品质的住宅区相继建成;高新技术开发区、出口加工区、临港开发区、高校园区、经济开发区等各类园区发展迅速,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城市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实施绿化工程,加强城区及周边道路、荒山、平原、河渠绿化,新增绿地1479万平方米,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9.6%;实施蓝天保护工程,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比率达到72%;实施河道整治工程,完成玉绣河一期、工商河等河道整治,黄河标准化堤防建设。
  城市面貌显著改观――完成2300余条背街小巷整治,实现了“路平、灯亮、水通”,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实施趵突泉、大明湖、千佛山、植物园、环城公园、城市主干路和铁路沿线等一系列整治改造工程,加强泉群、历史街区、文物保护和景区建设,实现泉水连年喷涌,老城面貌发生显著变化,城市形象大幅提升。
  3.高效能管理。坚持改革和创新,城市管理和运行体制机制不断完善,规划建设管理步入健康发展、高效运营的新阶段。
  建立科学民主的规划管理体制――逐步建立起公开透明的规划决策机制、实施机制和监督机制,建立了市规划委员会,完善了专家咨询制度和规划公示制度,初步建立了城乡规划的集中统一管理体制。
  探索“自求平衡、滚动发展、良性循环”的城市运营体制――完善重点工程管理体制,坚持项目法人制、项目策划制、专家评审制、招标投标制等八项制度。完善城建投融资体系,建立10个投融资平台,为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市场化融资支撑。
  创新城区管理和城市综合执法体制――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市管理体制,推行管理重心下移,强化城市综合执法。
  大规模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实施道路街巷整治、重点区域整治、违规建设整治、城市村居整治、交通秩序整治、生态环保整治、交通沿线整治、村镇容貌整治等八项综合整治工程,改善了城乡整体环境。
  (二)存在问题。
  尽管济南市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仍然也存在着一些矛盾和问题:
  1.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二元结构矛盾突出。济南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差距较大,小城镇规模过小,布局分散,发展缓慢,中心城市极化发展,对周围县市、乡镇带动作用不足,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影响了全市城镇化、现代化进程,迫切需要城乡建设和管理的统筹协调。
  2.资源保护与利用矛盾明显,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形势严峻。济南是资源较为紧张的城市,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资源制约因素将日益突出;加之城市建设的蔓延扩张、农村建设活动的自发无序发展以及城市生活污染、工业污染、农村面源污染、土地利用粗放等,使资源保护与利用矛盾日益突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形势严峻,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任务艰巨。
  3.旧城功能高度集聚,中心城布局亟待调整优化。城市功能高度集聚于旧城狭窄的空间内,省市级行政办公、商贸金融、体育文化设施、教育科研机构、火车站等均集中于旧城,造成城市空间不足、活动高度集中、住房紧张、基础设施不堪负重、交通拥挤混乱、环境质量不佳等一系列问题。
  4.名城保护力度不够,城市特色风貌不突出。城市功能的过度集中、老城负荷的日益加重以及一些不恰当的旧城改造和开发建设活动,都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造成一定破坏,对城市特色风貌产生一定负面影响;另外,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对商埠区的保护重视不足。
  5.城市连片蔓延发展,边缘用地开发混乱。城市各片区间的绿化隔离未能有效控制,城市连片蔓延式发展,片区间呈现逐渐靠拢趋势;城中村和建成区边缘用地粗放、不集约,旧村改造开发失控;城市边缘地区规划仍有较大缺口,土地、建设、管理仍显混乱。
  6.城市综合环境质量和整体面貌有待改善。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增加、城市规模的扩张,城市污染加剧,生态环境透支;工业用地布局不合理,历史上形成的重工业污染源位于城市上风向,许多污染较重、占地较大工业仍位于城市密集发展区;绿化用地仍明显不足,目前城市绿地达不到国标城市建设用地的低限,差距较大,且布局不合理,主要分布于南部地区,以山林绿化为主,不利于居民使用。
  7.综合交通体系不完善,城市道路交通压力大。近几年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交通需求发生变化,交通需求量激增,城市道路建设滞后显现,结构不甚合理,停车设施严重不足,公共交通有待改善和发展,尤其是随着城市空间拓展,城市东西向交通压力日益加剧,交通紧张状况亟需解决。
  二、指导思想、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深入实践“发挥省城优势,发展省会经济”总体思路,突出发展第一要务,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强市、科教兴市和可持续发展三大战略,切实抓好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和增强发展后劲三大关键,着力实施转变增长方式、提升城市功能、扩大对外开放和促进协调发展四大突破,努力推动产业实力更加雄厚、科技教育更加发达、服务功能更加完善、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加快建设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独特自然风貌、浓郁现代气息的省会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
  依据济南城市总体规划(2005年-2020年)提出的城市发展目标、原则和建设发展时序,编制“十一五”城市规划,明确近期城市规划建设的重点,加快推进省会现代化进程,为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济南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规划原则。
  1.近期建设与长远发展兼顾的原则。以不损害城市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城市长远发展为前提,尽量协调近、远期利益,要关注当前,又要考虑长远,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保护环境,提高规划的实效性,努力推动经济增长方式和城市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走集约内涵式发展道路,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相协调的原则。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为依据,并与其相互协调,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在城市用地与空间布局上加以落实。
  3.发展方向明确、重点突出的原则。明确城市近期发展方向和重点发展区域,突出重点产业、重要社会事业和公共设施、重大道路交通和基础设施。
  4.新区开发与旧城改造相结合的原则。以新区开发为先导,疏解老城功能,带动旧城改造和老城提升,调整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结构,建立起现代化大城市发展框架和有机空间秩序。
  5.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集约紧凑发展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努力挖潜存量和闲置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土地资源,优化调整空间结构,尽量使各发展区域空间布局集中紧凑。
  6.各发展区域用地和功能相对集中和完整的原则。本着生产和生活、居住和就业相对就地平衡的原则,使各发展区域的用地和功能相对集中和完整,实现每一发展时段各发展区域的自我平衡发展,提高城市运行效率。
  (三)发展目标。
  以构建和谐社会为总目标,按照“站在新起点,实现新发展”的总要求,围绕“发挥省城优势,发展省会经济,提升省会形象”的总体思路,以承办第十一届全运会主会场为契机,坚持以人为本,按照“三高”要求,努力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层次和水平,实现城市服务功能的全面提升,基础设施趋于完善,居住、交通、教育、文化、卫生和环境等方面条件明显改善,城市面貌有较大改观,济南市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地位得以强化和提升。
  (四)发展规模。
  到2010年,中心城人口达到340万人左右,中心城建成区面积达到330平方公里左右。其中,主城区建设用地达到240平方公里左右,东部城区建设用地达到50平方公里左右,西部城区建设用地达到40平方公里左右,形成现代化大城市发展框架。城市人均道路面积达到17平方米,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8%。正常降水条件下,泉群保持常年喷涌。城镇体系更加合理完善,城镇化率提高到65%。
  三、主要城乡规划任务
  根据“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和要求,立足创新和服务,服从服务于省会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大局,大力推进科学规划、民主规划、依法规划,强化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规划意识,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加强规划研究,加快规划编制,构建完善的城乡规划体系,加强法制建设,健全城乡规划管理地方法规体系,建立公开透明的规划机制,实施阳光规划,改革和创新规划管理体制,增强城乡规划工作的行政能力,依法加强城乡规划的实施管理,加大执法力度,加强规划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一)加快城乡规划编制步伐,完善规划编研体系。
  按照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相统一的原则,加快城乡规划编制,建立以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为基础、近期建设规划和控制性规划为主体、修建性详细规划和专业专项规划为保障的三层规划体系,形成一张统筹全市发展、引导各项建设、便于统一管理的电子规划蓝图。
  以新一轮《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年-2020年)》为指导,加快深化编制各层次规划。深化和完善各专业专项规划;各县(市)、镇要加快编制总体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积极开展各层次的城市设计;加强规划研究工作;加强城市基础测绘,建设基础地理信息系统,为各层次城乡规划编制提供基础和依据。
  1.全力推进控制性规划编制。以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按照“统一组织领导、统一工作步骤、统一技术标准、统一片区划分、统一征选编制单位、统一审查审批”的“六统一”原则,遵循“政府主导、市区联动,统筹策划、分片编制,先急后缓、突出重点,阳光运作、统一审批,依法修订、动态完善”的工作思路,力争用两年时间实现中心城控制性规划全覆盖,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提供法定依据。
  2.完善近期建设规划编制。依照城市总体规划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合理确定近期城市重点发展区域和用地布局,强化近期建设规划对资源环境保护、用地增长管理、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提高和人居环境改善等方面的调控作用,明确城市建设发展的时序,建立近期建设项目库,编制年度规划实施方案,促进城市发展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3.深化专业专项规划编制。各专业专项规划是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总体规划的深化和延伸。按照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深化和完善编制各专业专项规划,各专业专项规划与总体规划充分协调衔接。
  4.抓好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是各项建设工程设计的直接依据,建立完善市场运作机制,全面开放规划设计市场,提高规划设计水平。重点抓好城市中心区、历史街区、城市新区、城市主要街道两侧、沿河、环山等重要地区、重点地段和标志性建筑群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工作,强化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突出泉城风貌特色,力争以较低的造价建设高质量、高水平的工程。
  5.加快各县(市)、镇总体规划和新农村规划编制。各县(市)、镇要依据《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年-2020年)》,抓紧编制和完善各县(市)总体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合理确定城市、镇、村庄的土地利用和空间布局,强化脆弱资源保护和空间管制,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要求,突出建设重点,加快新农村的规划建设,促进城市和农村协调发展。
  (二)加强法制建设,实施阳光规划,健全规划管理体制。
  结合济南实际,建立以地方性法规为保障,政府规章和部门规范性文件为补充的规划法规体系。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制定为契机,总结《济南市城市规划管理办法》的实施情况,制定一系列配套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逐步把城乡规划工作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全面提高规划管理依法行政的水平。
  坚持公开透明、依法行政、规范公正、强化监督、注重实效的原则,全方位向社会公开城乡规划的行政内容和行政依据、服务时限和服务程序,建立健全公开透明的规划决策机制、实施机制和监督机制;全面开放规划设计市场,大力提高规划设计质量和水平;进一步完善城乡规划的专家咨询论证制度,继续完善规划公示制度,扩大公众参与度。
  按照城乡统筹的要求,建立城乡一体的管理体制,把城市规划区及其边缘地带的规划建设,纳入集中统一的城乡规划管理体系,加强对城镇和村庄的规划管理;建立科学、民主、规范、高效的决策机制;完善市、区两级规划管理体制;简化审批程序,再造建设项目规划审批流程;进一步加强县(市)、镇的规划管理工作;加强城乡规划实施管理,严肃查处违法建设。
  四、主要城乡建设任务
  (一)构建优势互补的城市圈。
  加强区域协作,突出济南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增强凝聚力和辐射带动力,加快济南与周边城市的融合,构建以济南为中心,与淄博、泰安、莱芜、德州、聊城、滨州6个城市共同组成的济南城市圈,形成特色鲜明、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区域协调的发展框架。充分发挥省会城市综合优势,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技术资金密集制造业和高层次服务业,加快形成区域性金融中心以及高新技术研发扩散中心、信息中心和物流中心。落实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规划,加强区域产业衔接,共享旅游资源,加大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的协同力度,推进经济、生态、旅游功能互补发展,建立协作紧密的一体化发展格局,努力把济南城市圈建设成为衔接京津冀、长三角两大经济区,呼应山东沿海经济带的区域经济综合体。
  (二)构建城乡协调发展新格局。
  提升中心区,做强近郊区,突破远郊区。强化济南中心城与各市县的联动,以中心城为核心,与章丘、济阳、商河、平阴等周边市县形成“一主多副”的空间发展格局,构建大中小城镇有机结合、职能分工互补、空间布局有序的四级城镇网络体系。加快章丘城区和济阳、平阴、商河县城建设,分担中心城市部分功能。科学确定开发建设时序,合理配置土地等各类资源,搞好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特色产业集聚,提升经济实力,提高承载能力。到2010年,章丘市城区人口达到45万人;济阳县城区人口达到18万人;平阴县、商河县城区人口分别达到13万人。中心镇和一般镇。规划建设刁镇、普集、文祖、仲宫、柳埠、遥墙、桑梓店、万德、归德、东阿、孝直、孙耿、曲堤、垛石、郑路、怀仁等16个中心镇,加快发展一般镇。城镇空间组织以中心城市为中心,形成沿交通走廊向东、向北、向西南发展的三条城镇聚合轴,增强空间集聚性,带动周围城镇发展;以次中心城市和中心镇为中心,规划形成16个城镇组群。
  建设南部山区和北部黄河保护发展带、中部城市产业与空间发展带,构建三带相互依存、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和谐市区。南部山区保护发展带为以生态保护为主导、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的综合性生态功能区;中带是为城市空间和产业的主要发展区,是中心城发展的主体;北部黄河保护发展带为以防洪行洪、生态保护为主导,防洪与兴利相结合,积极发展旅游业和特色农业的综合性生态功能区。
  (三)构建“一城两区”的中心城布局。
  积极向东西两翼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拉开城市发展框架,建设城市新区;疏解旧城区,提升老城功能和环境;严格控制城市建设向南部山区蔓延扩展,保护南部山区生态功能区。在绕城高速公路以内建设主城区,绕城高速公路以东建设东部新城区,依托长清城区发展西部新城区,初步形成“一城两区”东西两翼带状发展的中心城空间结构。
  (四)实施“四沿”带动发展战略。
  按照“大规划、大整合、大建设、大发展”的思路,实施沿经十路、沿铁路线、沿小清河、沿黄河“四沿”带动战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明确载体功能定位,以线带点推动重点片区建设,形成连接东西、辐射南北、体现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和都市景观特色的城市发展带、经济隆起带、社会发展带和生态景观带。
  强化经十路发展主轴作用,沿经十路形成现代制造业两翼展开、服务业中部集聚、文体设施合理分布,融汇经济、社会、交通、景观、居住等功能为一体的主体发展带;围绕沿铁路线综合整治,加快京沪、胶济铁路城区路段沿线开发,形成新的产业发展聚集区;结合“南水北调”济南段建设和小清河流域综合治理,沿小清河形成集防洪灌溉、旅游观光、娱乐休闲、商贸服务为一体的绿色景观长廊和服务业发展带;加快跨黄河交通设施和防洪兴利水利设施建设,建设鹊山龙湖,构筑城市北跨的桥头堡,沿黄河建成集防洪防汛、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娱乐休闲于一体的生态风貌带、自然景观带和旅游产业带。
  (五)加快建设重点片区。
  1.主城区建设重点。主城区以向东发展为主,以承办第十一届全运会主会场为契机,以奥体中心、政务中心、金融商务区规划建设为重点,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升级改造为主导,加快建设燕山新区,整合建成区,加强生活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完善王舍人、贤文片区,初步形成燕山新区城市公共中心、王舍人和贤文片区地区公共中心。
  主城区西部腊山新区以京沪客运专线建设为契机,以建设新济南站交通换乘枢纽及其配套设施为重点,发挥邻近铁路、公铁联运的综合优势,建设担山物流园区;沿经十中路西段建设商务、居住、公共服务配套等。
  旧城区以调整优化为重点,搬迁污染工业,改造棚户区、危旧房,改造完善基础设施,疏解教育、办公等部分功能至外围新区,提升强化城市商业、文化、旅游等中心功能,加强城市公共中心区建设,增加城市公共活动空间,强化公共交通和步行交通建设,加强以古城和商埠区为重点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恢复和强化泉城特色风貌,改善和提升老城整体环境。
  主城区内重点片区:
  奥体-政务中心区――将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市级行政办公中心建设成为新的标志性公共空间,大力推动燕山新区建设,拉动东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
  汉峪商务居住区――在贤文片区建设高效现代的东部金融商务区,着力提升城市集聚功能,促进城市金融和商务的集群发展。大力实施安康居住工程,在王舍人片区建设田园新城中低价居住社区,促进王舍人片区的整合发展。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
  担山物流园区――在腊山新区建设以发展仓储和现代物流业为主导的担山物流园区,将成为华北地区重要的物流产业基地。规划面积8平方公里。
  党家地区――在腊山新区南部建设以发展现代制造业为主导、兼备旅游休闲和农副产品加工业的新型片区,将成为济南市重要的制造业基地、生态休闲目的地和农副产品供应基地。规划面积40平方公里。
  小清河两岸地区――沿小清河及两岸地区建设以旅游休闲、商贸服务、生活居住为主导功能的滨河景观带和复合型的城市功能区,将成为城市新的空间增长点和重要的战略发展地区。全长25公里,规划面积40平方公里。
  旧城区――实施旧城连片改造,加强古城和泉水保护,整治泉城广场和大明湖周边地区;改造魏家庄地区,建设综合商务区;加强商埠区保护和整治,促进商埠区的复兴和繁荣;实施北园大街快速交通建设,带动两侧开发改造;建设完善山大路科技商务区;全面改善老城整体环境,提升城市整体形象。
  2.东部城区建设重点。东部城区以高新技术产业和高附加值制造业发展为重点,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龙头,加快推进出口加工区、孙村工业区建设,启动建设唐冶新城、郭店物流园区、邢村物流中心,完善彩石高教集中区建设,同步配建生活服务设施,在孙村片区西部初步形成东部城区公共中心。
  东部城区内重点片区:
  孙村产业区――在东部城区建设以高新技术产业、高附加值制造业为主体的现代化产业园区,是城市“东拓”和产业“中疏”的主要载体。规划面积43平方公里。
  唐冶新城――在东部城区启动建设以行政办公、文化体育功能为核心、以商贸、金融和综合产业配套为支撑的城市中心区,是带动东部发展的增长极。规划面积17平方公里。
  3.西部城区建设重点。西部城区以发展高等教育、高科技产业、生活居住为重点,以大学科技园为带动,加快崮山片区建设,完善相应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在崮山片区北部形成西部城区公共中心;逐步实施长清旧城区改造,沿经十西路两侧逐步推进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
  西部城区内重点片区:
  大学科技园区――在西部城区建设高等教育基地,集教学、科研、居住为一体,是城市实施“西进”主要承载地和知识产业发展的孵化器。规划面积43平方公里。
  经济开发区――建设以高新技术孵化和高附加值制造业为主体,以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光机电一体化为支撑的现代化工业基地,是西部产业发展的发动机。规划面积40平方公里。
  4.南部山区建设重点。加快实施小流域治理、退耕还林、荒山绿化、矿山开采区恢复治理、水资源调控等专项工程,改善南部山区生态环境质量,治理水土流失,提高水资源涵养能力。依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自然人文景观特色,按照地域相近、交通便利的原则,整合旅游资源,规划旅游线路,形成山野风光与文物古迹相结合,集娱乐性、观赏性、休闲性、参与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综合旅游区,建设九龙涧生态旅游区、五峰山旅游度假区、柳埠国家森林公园,促进南部山区生态环境保护,加快生态旅游发展。以林果业、种植业为重点,加快发展南部山区生态特色农业。
  5.黄河沿岸建设重点。在黄河北地区,以黄河北展宽区为主体,融合鹊山水库及黄河沉沙池,建设集娱乐休闲、旅游观光、生态保护、都市农业、防洪防汛于一体的鹊山龙湖旅游区,将成为城市北跨的桥头堡,带动城市向北发展。规划面积43平方公里。加快整合鹊山龙湖和沿黄旅游资源,沿市域66公里标准化堤防带状展开,搞好体现黄河文化、齐鲁文化景观设施建设,形成与险工石坝、黄河河道、绿色堤防浑然一体的黄河观光旅游带。在高速绕城北环线以内,以济南化工园为载体,承接市区传统产业转移,规划建设桑梓店物流中心,促进黄河北地区发展。
  (六)实施各类重点建设项目。
  1.工业园区建设。以我市龙头企业为支撑,以国务院、省政府批准设立和保留的十个工业园区为载体,发展六大产业为主线,形成交通装备、电子信息、冶金钢铁、石化化纤、机械装备、食品药品等对我市工业发展具有较强支撑带动作用的六大产业体系,实现济南市工业的集聚效应。
  加快园区工业项目建设,完善园区基础设施配套,积极发展和优化高新技术开发区、王舍人工业区、党家工业园、腊山工业园、药山工业园、化工工业园和章锦工业园,开辟建设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孙村工业区,有条件地发展和建设郭店工业区和担山工业园。
  (1)主城区加强环境建设,逐步治理和搬迁重污染企业;加快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王舍人工业区的充实提高,推进电子信息等产业集群的形成,积极调整优化钢铁、石化产品结构;培育无污染、占地少的都市工业和新兴工业。
  (2)东部城区加强产业导向,打造电子信息、交通装备、食品药品等产业集群,形成上下游产品企业的有效积聚;加快孙村工业区和章锦工业园的建设,积极承接现有市区优势产业转移。
  (3)西部城区加强环境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依托经济技术开发区,合理布局发展空间;积极引导和推进机械装备、电子信息、食品加工产业集群的快速形成。
  2.居住社区与住宅建设。到2010年,人均住宅建筑面积达到30平方米,城市低收入家庭人均住宅保障面积不低于18平方米,规划建设住宅2400万平方米,住宅成套率达到87%,新建住宅物业管理覆盖率达到80%以上。加强居住社区建设,随着社区管理体制的建立,初步构建起居住社区、居住区、居住小区、组团组织体系,近期发展的居住社区初步形成相应的居住社区公共中心。
  (1)旧城区内结合工业企业外迁和道路整治改造,加快棚户区、低洼区和旧村居改造。旧城区建设七贤和十六里河居住社区,燕山新区建设鳌角山、奥体中心居住社区,王舍人片区建设田园新城、张马居住社区,贤文片区建设贤文、莲花山、凤凰山居住社区,并同步建设居住社区公共中心。
  (2)东部城区内,结合孙村工业区、彩石高教集中区建设和唐冶新城开发,建设唐冶南、孙村、彩石等居住社区,作为生活居住配套开发,并同步建设居住社区公共中心。
  (3)西部城区内,改造长清旧城区,结合大学科技园建设,配套开发建设崮山居住社区,同步建设居住社区公共中心。
  3.公共设施建设
  (1)商业金融设施。商业设施―加强对城市中心商业区的建设改造,突出泉城特色和传统商业文化底蕴,为建设区域性的商贸中心城市奠定良好的基础。完善、提升现有各级商业中心的功能,增强其辐射力和影响力,新建商业中心结合各片区特点建设,应基本形成雏形。搞好已开工项目的建设,重点搞好大型商业设施以及居住区内的连锁店、连锁超市、便民工程的建设。
  金融业设施―提升传统金融中心区的功能,同时初步建设东部汉峪金融中心区,形成以传统金融办公中心为基础,东部金融中心为核心的功能互补的金融功能区。合理优化金融设施布局,对济南市各大金融机构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调整,改善营业条件,提高服务水平,建设配建金融机构及设施。
  市场群―合理规划布局一批大型批发市场,形成张庄路、堤口路、经十西路等11处带动济南、面向山东、辐射黄河中下游及环渤海地区、服务全国的大型市场集群。按照“四沿”布局框架,经十路沿线发展带重点做大做强山东现代物流基地、济南海鲜大市场等;铁路沿线发展带重点做大做强七里堡蔬菜副食品批发市场、郭店物流园区等;沿小清河发展带重点做大做强山东匡山汽车大世界、山东建材市场、盖世物流农贸大市场、济南粮食批发市场、济南泺口服装市场等;沿黄河发展带重点做大做强山东泉盛国际物流大市场等。
  商务设施―提升改造旧城区商务功能,初步形成开发区、燕山新区、大学科技园商务集中区的雏形,着力打造东部汉峪商务集中区。  
  (2)文化娱乐设施建设。从济南市实际出发,按照提高现有的文化娱乐设施水平,发挥现有文化设施的作用,加快建设影响力强的大型文化娱乐设施,适应现代精神文化的要求,制定近期建设总体框架由省级、市级和区级三级建设项目组成。
  省级建设项目主要有:齐鲁文博中心、山东演艺中心、泉城文化娱乐园和山东书城等。
  市级建设项目主要有:济南市图书馆新馆、济南市群众艺术馆、济南市博物馆新馆、济南大剧院等。
  区级建设项目主要有:市中区、历下区、天桥区、槐荫区、历城区、长清区六个行政区,各建设一座区级图书馆和一座区级群众文化艺术馆。
  (3)体育设施建设。有效整合现状各类体育设施,逐步完善以行政区域、街道(镇)及社区为基础的公共体育设施、竞技体育设施、社区体育设施配套体系建设。在龙洞地区建设济南奥体中心十一届全运会主会场,建设省级体育竞技训练中心;在西部城关片区和东部唐冶地区分别启动建设区级体育中心。加强体育教学、科研、训练基地项目建设。
  (4)医疗卫生设施建设。引导主城区医疗资源向新区扩展和转移;医疗设施体系逐步向城市级和社区级两级转化;在完善城市级医院的同时,积极推进基层和农村医疗设施的建设,提高社区医疗服务水平。
  (5)教育科研设施建设。完善旧城区文东教育科研中心区功能,整合现有高等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等教育资源,以研究生、科研、成人教育、职业教育为主调整现状旧城区教育用地职能;在西部崮山片区强化建设以高等教育为主的教育科研中心区;逐步建设二环南路东、二环南路西、贤文和彩石等高等教育集中区;结合近期高新技术开发区、济南经济技术开发区、孙村工业区的建设发展,安排为产业发展和配套的科研用地。配合近期居住用地建设,配套中小学建设用地。
  (6)社会福利设施建设。新建儿童福利院、老年公寓、殡仪馆、公墓、社区服务中心等福利设施,初步建立城市养老服务、城市救助、城市捐助及社区服务体系,完善现有城市殡仪馆及公墓体系。
  4.生态环境保护和园林绿化建设(1)生态环境保护。2010年济南市生态环境保护的总体目标为: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城市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农村环境质量基本保持稳定;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遏制,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生态功能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环境监督管理能力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和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建成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实施绿色通道、平原防护林、山区生态林、沿黄绿化带、城区绿化斑块等生态工程建设,加强园林、风景名胜区生态绿地的保护与建设,加强农田林网和村庄绿化建设,强化南部山区生态保护与恢复建设,到2010年,南部山区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0%以上;加强环境综合治理,强化从源头防治污染,重点防治工业污染。
  (2)绿化建设。在东部城区和西部城区建设9个市级综合公园,1个文化体育公园。
  城区北部建设小清河沿河绿化景观带和黄河北岸防护林带,初步完成药山湿地公园的建设工作,完成美里湖、鹊山和华山风景区、鸭旺口旅游度假区一期工程建设,基本建成百里黄河公园,搞好万亩荷塘风景区的开发工作。城区南部完成千佛山风景区的齐鲁园、佛慧山景区、千佛山公园中心景区的建设,完成英雄山风景区的保护性开发建设,实施龙洞风景区的保护性开发建设,做好兴隆山、围子山郊野公园的开发准备。
  完成大明湖、中山、五龙潭、百花等公园的改建、扩建任务,提高绿化质量,增加游憩设施;完成牧牛山公园、郎茂山公园、腊山公园、丁字山公园、鹊山公园、小唐冶山公园、文昌山公园等建设;继续完善匡山公园、鲍山公园、张公坟公园等。
  结合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再建30处以上绿地、广场,总面积40公顷。其中市属广场4个,规划面积9.7公顷。
  完善道路绿化体系。在对现有道路绿带进行完善、提高的基础上,完成历山北路、无影山北段、建辛街等道路的绿化建设;建设腊山、纬六路、解放桥等立交桥绿地;城区内防洪沟(兴济河、工商河、东泺河、西泺河、围子壕、窑头大沟)两侧按照规划要求基本实现绿化。
  全面提高居住区绿化水平。按照新建小区绿地率不得低于30%、旧城改造小区绿地率不得低于25%的标准改造3处以上未达标的已建成小区。每个街道办事处每年要负责绿化辖区内一条街巷,并建成一处开放式集中绿地。
  加强生产绿地建设。加快中山公园的苗圃基地建设,形成生产规模;筹备建设大饮马苗圃。
  5.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为有效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风貌格局和自然景观,延续持续发展的城市传统文化,并与新时代济南“诚信、创新、和谐”的城市精神衔接好,济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近期从“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三个层次,按照“全面、系统、科学保护”和“应保尽保”、“特色保护”的原则,从名城保护整体出发,分区域按不同主题实施保护,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加强地方经济发展。
  6.综合交通建设。  完善区域交通设施,提高区域交通的可达性,加强济南与周围地区的交通联系;完善高速公路网络,有效分离过境交通与城市交通;建设城市快速路系统,加强主城区与东部城区、西部城区及主城区内各片区的交通联系,引导、支持城市空间的拓展;加强各片区内主干路系统和城市中心区微循环道路的建设,完善城市道路系统的网络结构,提高路网的整体使用效率和通行能力。结合城市主要客流走廊,建设快速公交系统,加强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初步建立以快速公共交通为骨干、常规公共交通为主体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
  (1)城市对外交通。铁路:建设京沪客运专线和新济南站,实施京沪铁路电气化改造和胶济线增建四线工程,建设黄河北铁路及站场、泰安至聊城铁路平阴段。
  公路:新建绕城高速公路北环线、济南至菏泽高速公路、济南至莱芜高速公路和济南至商河高速公路;改建国道220线济南至滨州一级路济南段;拓宽改造国道220担山屯至平阴段;建设二环西路黄河大桥、济阳黄河公路大桥以及洛口黄河隧道;新建公路主枢纽交通信息调度中心、于家庄综合客运枢纽和十六里河、开山客运站、经十东路客运站,对济泺路客运站、甸柳庄客运站、青龙山客运站进行改扩建。
  航空:近期年客运能力达到800万人次,年货邮吞吐量达到11万吨;航线数量增至125条,通航城市达到60个,每周航班量达到1000个。建设8万平方米的航站楼。
  (2)城市道路交通。
  快速路:改造北园大街、二环东路、二环南路和济微路为城市快速路;新建大金路、二环路南路西向延长线城市快速路。
  主干路:重点连接经一路和张庄路;改造和建设清河北路、黄岗路、南辛庄西路、贤文路、刘智远路、腊山北路、港西路和孙村西路等一级主干路,完善腊山片区、燕山片区、贤文片区、东部城区、西部城区主次干道系统,城市道路建设详见附表。
  交通综合整治:实施旧城区、铁路沿线、小清河沿线等交通综合改善工程,打通道路微循环,提高既有交通设施的服务水平和使用效率。
  公共交通:推进快速公交的建设,在北园大街、纬二路和经七路上实施快速公交系统,研究工业北路、工业南路等其它快速公交走廊,以推进济南市快速公交网络规划建设;强化公交专用道的建设,近期新建或改建的一级主干路均设置公交专用道;加强综合性交通枢纽及公交枢纽规划;加强对城市客流集散中心、社会停车场、路侧停车带、港湾式停车站和交通管理控制等静态交通设施的建设;进一步完善公交停车、各级维修保养场站规划,加强改造和新建片区的公交场站设施规划。
  7.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1)能源建设。合理安排经济社会和能源发展,积极推进重大能源项目建设,优化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深化能源管理体制改革,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和效益,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经济和节能型社会,积极开发、推广、利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把天然气、太阳能建设作为发展重点,扩大电力、油气消费,合理控制煤炭消费,保护生态环境,为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安全、可靠、经济、高效的能源保障,实现可持续发展。走“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产品”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从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废弃物利用和社会消费等环节,加快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鼓励和扶持利用废气、废水、废物及余热、余压、余气等能源综合利用项目。
  全市总用电量270亿千瓦时,最高用电负荷5000兆瓦。加强电源点和电网建设,逐步把济南电网建成网架坚强、设备先进、自动化程度高的大型区域性电网。
  中心城燃气气化率98%。需要天然气6亿立方米,焦炉煤气6000万立方米,液化石油气5万吨。大力发展管道燃气,建设天然气门站和调压站,配套建设汽车加气站。
  济南市集中供热率达50%。加快热源点建设,建设高温热水主管网,逐步对现有蒸汽管网进行改造,配套建设水―水换热站。逐步以大型多热源环状热水管网替代目前分散的蒸汽采暖管网,禁止建设任何用于采取方式的蒸汽管网。大热网未到达地区,可建设大型环保锅炉房。
  (2)通信建设。基本建成设施先进、产业发达、资源丰富、服务便捷、管理高效的区域性信息中心城市,初步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信息基础设施规模和技术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区域信息传输和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固定电话主线普及率60线?醢偃耍?移动电话普及率90部?醢偃耍?数字电视普及率80%,互联网用户普及率60%,城市居民家庭电脑普及率85%。
  邮政局所建设和邮件的传递速度达到部颁标准,方便用户用邮,以满足社会各界对邮政通信的需求为目标。
  (3)给水设施建设。根据预测2010年中心城最高日需水量为150万吨?跞铡N?了满足近期社会经济发展对供水的需求,利用长孝水源地建设8万吨?跞盏某ば⑺?厂,结合南水北调工程建设30万吨?跞盏亩?湖水厂。
  为满足工业南路以南至经十东路高地形地区用水,在东外环与解放东路交叉口附近新建加压能力为10万吨?跞盏亩?外环加压站。为满足经十东路沿线高地形地区用水,在龙洞路与经十东路交叉口新建加压能力为3万吨?跞盏牧?洞加压站。
  为满足主城区东部地区高地形地区用水,在1号路与12号路交叉口新建加压能力为10万吨?跞盏谋?山加压站。
  为满足东部城区高地形地区用水,分别在武家水厂附近、经十东路与港西路交叉口以北、3号路和7号路交叉口附近新建加压能力为20万吨?跞铡?5万吨?跞铡?5万吨?跞盏奈浼摇⒏酃岛投?顿邱加压站。
  为满足西部城区大学园区高地形地区用水,分别在2号路和济荷高速交叉口以西、1号路和3号路交叉口新建加压能力为8万吨?跞铡?3万吨?跞盏奈褡游骱?3号路加压站。
  根据近期建设进度,配套完善相应地区的输配水管网,满足相应地区的供水需求。
  在水质净化一厂、二厂和长清污水处理厂分别建设规模为8万吨?跞铡?3万吨?跞铡?1万吨?跞盏脑偕?水厂。
  结合滩头、董家、孙村污水处理厂的建设,配套建设规模分别为4万吨?跞铡?3万吨?跞铡?2万吨?跞盏脑偕?水厂。
  结合区域和居住区中水系统的建设,建成合计规模不小于5万吨?跞盏闹兴?供水能力。
  (4)排水设施建设。污水―完善旧城区污水管道系统,扩建水质净化一厂、二厂的中水处理工程;建设新区污水收集系统和处理系统;搞好旧城区河道截污工程,逐步改变市区水体污染状况,初步实现污水资源化。雨水―结合近期道路建设,沿道路敷设雨水管沟,完善雨水排除系统。对排雨标准低的主要管沟进行扩建、拓宽和清淤。在北部排雨不畅的低洼地区设置雨水泵站,解决积水问题。
  (5)环卫设施建设。根据预测2010年生活垃圾产生量为3060吨?跞铡N?了满足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的要求,在济阳县崔寨镇建设第二垃圾处理厂,以焚烧发电为主,规模为2000吨?跞?;筹备日处理规模为1000吨的第三垃圾处理厂。积极推广生活垃圾分类收集,配套建立垃圾分类运输及处置系统。
  (6)防灾建设。按照区别轻重缓急,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制定近期防灾对策,布置各项防灾设施,提高城市防御灾害的能力,确保城市安全。
  城市防洪工程结合城市近期建设,对中心城主要河道进行综合整治,拆除侵占河道的建筑,清淤、疏浚下游沟段,综合治理河道环境;对南部山区中、小型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工程,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确保城市重要设施与人民生命财产防洪安全。
  建立和不断完善防震减灾体系,努力减少地震灾害损失。我市要建成3个测震台、建设2-3个强震台、改建8个数字化地震前兆骨干观测站点,建设1处GPS观测站,建成地震监测台网中心,基本形成市级小区域台网;建立地震应急指挥系统;建设10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提高综合抗御地震灾害的能力。
  完善消防指挥中心和东西两个战区的调度指挥系统。结合中心城近期用地发展,重点建设7个消防站。结合近期建设道路设置消火栓,沿城市主要道路补设消火栓。
  优先发展“一城两区”的人防工程建设,提升已建工程的平战结合水平。结合城市建设修建各类防空地下室工程,以工程建设为主体,以完善工程配套为重点,重点建设经十一路道路改造及地下人防工程、槐荫广场改扩建工程等项目,提升城市总体防护能力。
  五、保障措施
  (一)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
  在政府中长期计划、年度计划和各部门有关计划中,逐步落实重大公共设施、基础设施建设和以政府为主导的安康居住工程项目;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集中力量加快旧城更新和新区开发;制定切实可行的鼓励政策和支持措施,引导产业和人口向新区聚集。
  (二)通过专项规划和年度计划落实近期建设规划。
  围绕近期建设规划的延伸和细化,做深做实专项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道路红线、绿线、蓝线、紫线、黑线、黄线等控制线的划定。在五年近期建设规划基础上,科学编制两年近期建设规划和年度计划,确保近期建设规划按年度顺利实施。
  (三)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
  城市建设的财政投资要坚持“量入为出”的原则,调整财政资金的支出结构,优先保障重点地区和重大设施的建设;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原则,向民间资本和外资开放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投资,为公益性设施建设筹措建设资金;进一步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大民资、外资引进力度,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
  (四)完善规划实施机制。
  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同步编制,互相协调、衔接,充分发挥近期建设规划在城市发展和建设中的综合调控作用。
  (五)建立规划实施督促检查机制。
  由政府督查和发改委等有关部门组成联合工作小组,分年度和中期检查规划实施情况,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并提出督导意见建议。


 

相关法律法规
咨询律师
孙焕华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42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杨丽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126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陈峰律师 
辽宁鞍山
已帮助 2475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更多律师
©2004-2014 110网 客户端 | 触屏版丨电脑版  
万名律师免费解答咨询!
法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