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登录        电话咨询
黎四奇:《南京!南京》告诉了我们什么——一个民族丢魂失魄的问题
发布日期:2009-05-13    文章来源:互联网

 

 

 题记:物质的世界决定了人也是物质的,必须依赖于物质而生存。然而,人之为人已表明人并非是全部是物质的,而更是文化、社会及民族的。“为食而生存及为生存而食”不仅是一种人生的选择与态度,其更是一种人与动物之间本原上的差别。虽然对于一个民族来说,物质的丰富及对利之追求是物质化的生存之本,但是更重要的一个民族必须存在一种魂或者说必须存在一种塑造民族个性的共同意识。如果它缺乏这样一种驱使肉身的精神,那么根据物竞天择的丛林法则,这样的民族必定会迷失自我而逐渐被历史所淘汰。如果仅仅将《南京!南京》一如往常地视为一部商业作品,也许,我们大可不必如此多愁善感,但是导演者的自欺欺人与立场篡位、媒体的不分青红皂白的力挺炒作、民众的集体性沉默、及政府在监督上的不作为等使得这样一个问题不得不被挖掘出来,即我们的民族正面临一种丢魂失魄的危险,我们正濒于一种史无前例的民族精神信仰缺失的危机。    一部作品的好与坏并不是它如何说的,而是它如何被说的。所谓的大片《南京!南京》宣传与事实的不称就给我这样一种强烈的感觉。在拍摄之中及在公映之前,国内各大媒体及该片的剧组就大肆进行商业炒作,如作为该片始作俑者的“大导演”陆川同志就自吹自擂地说:“我有特别强烈的说话欲望,通过电影,对这个世界说话。这是我唯一的野心。我真不是想迎合谁,也不是为投机做事,我巨大的想法是,确实想对历史说话。”客观来说,迎不迎合谁,电影是否道出了真相,陆大导演说的不算,观众比其更有发言权。我们的陆“大导演”是4年磨一剑而出的力作是否还一个历史真相呢?对此,他的高论是:“在我的脑海中,南京就是黑白瓦砾的废墟的海洋,只有黑白的世界,才是那部电影。”为了实现这一目的,他们的做法是,将该片的底色处理成黑白相间,并间或地配以摇晃的镜头。这样做也无可厚非,但是关键是如此的“艺术手法”能给广大期望了解真相的观众原滋原味地揭露当时的历史事实吗?在媒体诱惑之下看完该部电影后,我的第一个感觉就是想破口大骂。从头至尾细细地细量,我得出的一个结论就是,“陆川是一个历史的叛徒,同时也是一个利欲熏天下对中华民族的历史没有多少责任感的变种!”尽管陆大导演“还原历史”之己见是一个精心编织的惊天谎言,但有一点他倒是说对了,那就是,他镜头下的《南京!南京》不止是给中国人看的,而是拍给日本人、美国人及全世界人看的,所以迎合与曲解历史是在所难免的。    看完这部电影,我并没有感受到陆大导演所言的期望通过镜头语言来表达与渲染国人有声或无声的抵抗,相反,从他所谓的艺术语言中,我得出的二个连锁性的结论就是:第一是中国人充满的奴性,中国人该死。影片给我展示了就是这样一种状况。如当“角川”等几个屈指可数的日本大兵端着三八大盖冲进大礼堂看到黑压压的人群时,日本兵先是表现出强烈的恐惧,但随后戏剧化的变化是包括小孩在内的全体中国人举起了双手向几个鬼子投降而成为一只只沉默待宰的羔羊;难民营内国人仍不知死活地打麻将;为了生存,拉贝的秘书出卖自己的同胞;成群结队的女同胞走出难民营去以身体慰问屠杀他们兄弟姐妹的禽兽……。这一切安排使得观众不是将满腔的仇恨投向那些杀人的野兽,而是更加痛恨自己同胞的懦弱与无能。第二是在陆川的艺术处理下一个禽兽的国家一群禽兽不如的鬼子兵被人性化。屈辱的历史告诉我们,鬼子杀人或强暴我们的同胞是并不需要什么理由,但是影片给观众展现的却是另一种境况:鬼子的强盗行为被人性化,如杀人后的失落、痛悔及自责。角川不愿姜老师受辱而将其击毙、角川最后的以死谢罪,及日本鬼子要强奸我们的女同胞被人为地说成了借……等都是一个个鲜活的证明!对此,我想反问的是,是谁给了陆川用镜头来强奸与撰改历史的权利?我想骂的是,陆川,你个狗日的,请不要用你所谓的艺术镜头来强奸历史,请不要为了一点商业的私利而忘记了你的先父们曾被那些野兽当成小鸡一样屠宰。    这样的一部电影语言绝不是在展露历史,相反,是在人为刻意地掩盖历史。据《陷京三月记》之记载:“出新街口,经太平路,夫子庙,转中山路,沿途房舍,百不存一,……行人除敌兵外,绝对看不到另外的人,一片荒凉凄惨的景象,令我们不忍再看。”“东京大审判”亦有类似的证明:“在日军占领后最初六个星期内,南京及其附近被屠杀的平民和俘虏,总数达20万以上。在城外的人比在城内的人稍稍好一点。在南京四周200华里(66英里)以内的所有村庄,大体上都处于同样的状态。”然而,电影中的空旷让我们感受不到日本鬼子对我们同胞的屠戮。30万人呀,30万人的鲜血汇成的必将是一片血海,30万人的尸骨一定堆积如山!可影片没有给我们展现臭名昭著的杀人竞赛、江河内尸骨如积等镜头。而且,更搞笑的是,在影片的最后,由于角川鬼子的良心发现,两个中国军人还能死里逃生。显然,这一切的一切并不是在实事求是地揭露那段惨绝人寰的历史,而是一种对历史的人为扭曲与欲盖弥彰。    如果单纯地考察《南京!南京》是否失真于历史,及只停留于拷问该片剧组的良心何在,或以偏概全地推论中国艺人的综合素质低下等对于我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与振兴来说是没有多大意义的。也许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挖掘出发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即追问一下为什么会这样呢?是不是导演弱智?为什么这样的影片还会获得公映的许可权?对此,笔者作如下分析。    其一是一个没有魂的问题。客观来说,在人与人的社会中,每一个人及每一件事都并非孤立存在的,每一个小人物及每一个小事件都存有深厚的连带性社会背景。陆大导演在拍摄该片的过程中及之后,国内的许多媒体对其进行了大肆的追棒,而且陆本人亦在不同的场合顺水推舟地表现出沾沾自喜之情。在这之中,每个人心理与预期是不同的,如媒体与陆导演就是一个狼狈为奸的利益关系,不明就里的观众则将随波逐流地将该片作为打发无聊时间的最佳选择,政府的态度则是政治利益高于一切,所以中日应友好,应和平相处。尽管从表面来看,每个人的想法不一致,但是在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追问上,它们却殊途而同归,那就是在市场经济的引导下或者说在转型时期,我们的民族正越来越失去了自我,越来越没有了自己的灵魂。曾记当李安的《色戒》在国内公映时,国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地对其津津乐道。尽管爱情很美好,是人性之体现,但是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作为动物性私欲的爱情并不是没有任何立场与条件的。人并不是天生的人,人是人、文化与历史的产物。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费尔巴哈才说:人就是他所吃的东西。精神上的追求远比物质上的追求与成功更重要,而这也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差别。若从形而上者之谓道的角度来评判,《色戒》潜在张扬爱情与政治、及民族情感无涉的主题只能说明,在物欲横流之下,国人的道德正日益沦丧,正徘徊于“人猿与人之间”的半开化状态。民族之灵魂或者说民族之精神是一个民族现在及未来进一步拓展生存与发展空间之根本。精神的缺失正使我中华民族自于一种渐进式自杀的危险之中。哲人说,人不能二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可是,《南京!南京》歪曲历史,蛰伏的对大和民族的以德报怨,及与野兽和平共处的基调又事实胜于雄辩地说明,我们又重蹈覆辙了。对于这样一种现象的解释性自辩,任何利益性的抗辩语言都是苍白无力的,因为“存在即合理”的哲学告诉我们,正是我们脚下的土地及其上的居民给此类主题的影片或事物留下了生存必要的空间。    其二是政府的不作为问题。“民众总是在无知的黑幕中行进”(柏拉图语)表明平头百姓一般比较都是比较私利、短视的,不太关心一些原则性的政治问题,所以若说民众的无知是可以理解的话,那么若政府在民众无知的情形下,仍无所作为,那么这就有些不可理喻了,或者说得更利害些,政府的不作为是值得检讨、批判与反思的……。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作这种逻辑上的推理,政府作为一种组织性的存在所承载的一个天职就是弥补一般民众智识上的不足,在民众误入歧路时,它应责无旁贷地通过引导的方式,使“弱智”的民众重回到正常的理性轨道。电影也是一种话语权的表达,应属于言论自由的范畴。这种表达必须尊重社会的情感而不得有损于善良公俗原则及人们基本的价值判断。然而,在法定的言论自由之表达上,我们的政府却给人一种不平等性的走两条路线的感觉:一是对出版类的言论自由的控制过于严格,如对创办学术期刊自由的限制;二是对能创造效益的电影类言论自由则要宽厚、容忍、大度得多。有一点是值得我们玩味的:尽管《南京!南京》将一个野兽的民族及吃人的野兽人性化了,但是它在日本公映其仍属不可能的。与此截然的反差是,这样一部公然歪曲历史的拙作竟然在内地能如陆川他们所愿地公演。可以说,正是政府态度的暧昧与纵容才助长了这种严重伤害民族情感的行为,才加剧了民众的无知与懦弱。    其三是对于南京这样的重大历史事件能不能作艺术处理的问题。笔者对影视了解不多,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如果一部影片的目的在于还原与重述历史,那么它注定是不能经过艺术加工的。尽管历史学的事实是符号性的,而非物理性的,这种事实只存在于历史学家工作当事,但接近历史是每一个想了解真相之人的职责所在。艺术作品的加工性、主观性、及夸张性等特点决定了对中华民族具有特殊记忆意义的南京事件是不能被选作为艺术题材加工的,而这也是每一个试图将南京作为影片题材的导演所必须深思熟虑的问题。公正地说,谁若是偏离了这一原则,那么他就是在挑战整个民族的情感的同时而走到了历史的反面。    “谁背叛了历史就等于背叛了自己”对于一个民族国家来说亦是同理。如实地展现日本人杀戮我先辈们的事实其意并不在于加深仇恨与激化中日之间不共戴天的矛盾(尽管不可避免地会造成这些后果),其意更在于居安思危地警醒每一个中国人必须时刻心怀进取之心与防人之心;告诉我们,中华民族必须有自己的“亮剑精神”;告诉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必须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尽管当下中国经济的发展不能没有日本,但这并不能成为每一个中国人忘记历史的理由。在中日关系上,如果有谁胆敢背叛历史,那么他就是历史的罪人。事物的演化都必定有一个跌宏起伏的过程,而作为精化的高潮部分往往是主题的激情渲泄。那么,《南京!南京》最风光的场景给了谁呢?影片的音效、场景规模似乎告诉我们,精彩是属于强盗的。影片后部分鬼子兵摆设的宏大祭场、咚咚震天响的鼓声就是最好的佐证。大凡真正潜进南京大屠杀历史的人都会不由自主地犯上抑郁症,而有的则由于难以承受这些兽行而自我给自己的生命划上一个句号,如魏特林(美国人)、张纯如。然而,拍摄《南京!南京》的人正在核算自己天文数字般的票房收入而活得更有滋有味(一切向钱看)。对此,我想说的是:“陆川及其剧组们,你们的阴谋得逞了,都可以无憾地去死了。”即便他们不会主动去死,他们也是在行尸走肉。    一个沉重的结论就是:失了魂,我们还会是什么呢?若一个民族失去了魂,它又将会是什么呢?魂兮,归来兮!    2009年5月6日夜于长沙书斋
相关法律知识
咨询律师
孙焕华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42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杨丽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126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陈峰律师 
辽宁鞍山
已帮助 2474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更多律师
©2004-2014 110网 客户端 | 触屏版丨电脑版  
万名律师免费解答咨询!
法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