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登录        电话咨询
买房交了诚意金可以退吗?买房被骗交诚意金不退怎么办?
发布日期:2021-03-26    作者:110网律师

金钱问题与我们自身利益息息相关,在买房时涉及到的“金”很多,有些购房者在不知情情况下交了冤枉钱,不能退,甚至还不合法,吃了冤大头还没地儿去诉苦。
▋买房诚意金被骗真实案例: 
   今年过完年,黄冈的李先生因为快要准备结婚了,然后女朋友执意要在武汉买房之后再结婚,没办法,婚期定的5月1,这不,一过完年,赶到武汉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处去看房。没两天,李先生便与某楼盘招商部签订了《某楼盘意向书》,并按意向书约定交付了诚意金。 
   李先生表示,因为真的是着急买房,所以很多地方都不清楚,也没有提前做好准备,这个房子也是匆匆忙忙就定下的,本以为如果后期,不满意,诚意金是可以退的,只是先交钱,把这个房子抢到,结果当天下午回家才仔细看意向书,发现有两处写了“……诚意金转化为违约金不予退还……”,这与当时招商人员所说“诚意金是可以退的”完全不一样。 
   当时当时那个招商人员也只是口头承诺,并没有在合同中体现这一条,随后,李先生迅速拨打该楼盘负责人的电话,得到的回复却是“如果确定不购房,诚意金是不退的”。 
   苦于无奈的李先生对这些什么金什么都不懂,也不知道现在应该怎么办,随后李先生向我方打来电话求助。
▋ 案件处理结果: 通过我司出面解决,在林先生提供一系列证据之后,我司经过缜密调查和前期准备后与该楼盘的负责人取得联系,在大半个月的法律交涉之下,最后帮助林先生要回了诚意金!!
▋所谓的“购房诚意金”其实是开发商的一种营销手段 
   在收取“购房诚意金”的同时,对购房者许诺一定的优惠,刺激购房者的积极性;另外,购房者都有这样“购房诚意金可以退吗”的疑问,购房诚意金可以确定购房者选房的先后顺序,维护购房秩序。现在少数的开发商已经将事先收取“购房诚意金”作为融资的手段之一。 
   房地产开发企业在预售前收取“购房诚意金”,并与排号、认购等行为挂钩,这种资金并不具有“定金”性质。 
   从法律意义上讲,定金具有担保效力,担保未来双方将签订具体买卖合同,缴纳定金之时,双方已经明确标的物以及价格。而且由于中介利用了“购房诚意金”作幌子,往往就能造成一个供不应求的假象,就此而言,“购房诚意金”可以说是给买方或卖方布下的一个诱人陷阱。也就是说,不管“购房诚意金”的外衣多么华丽,都掩饰不了它变相扰乱市场秩序的本质,需要加以警惕。
▋定金、订金、诚意金、意向金各是什么?
1、定金 
   定金是指在合同订立或在履行合同之前支付的一定数额的金钱作为担保的担保方式。
2、订金 
   又称预付款。在买房者与开发商初步达成协议后,双方进一步协商签订临时认购协议,买房支付订金即取得在此期间的优先购买权。
3、诚意金 
   购房者表现出买房的诚意,需耍通过缴纳诚意金来体现。缴纳诚意金后,购房者便获得了房履的优先购买权,并在房价上享受一定程度的优惠。等到楼盘正式开盘时,购房者能以“优先选择”的顺序选房。
4、意向金 
   和诚意金几乎一致。在中介与买房和卖房双方签订的合同中多有体现,购房者缴纳小额金额,属于当事人自发行为,此“金”缴纳后可直接当作房款使用。诚意金应该交付的金额,由当事人自由约定。
▋定金、订金、诚意金、意向金各有什么特点? 
   定金的款项是退还不了的。定金交纳的数额不应超过主合同标的额度的20%,也就是说,当对方索要更多的定金时,你可以直接提出异议,当场回绝。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向对方给付定金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履行债务后,定金应当当作价款或者回收。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无权要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债务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 
   订金是可以退的。认购协议签订前需要约定所选房号、面积、房屋单价、总价款、交房期限。在合同还未得以履行的情况下,不论是给付一方当事人违约,还是接收方讳约,预付款都要原数返还。订金不受法律保护,定金受法律保护。订金违约返还为单倍返还,定金违约返还则应双倍返还。 
   任何形式的预售许可都是开发商在没有取得预售许可证之前的非法活动,是国家明令禁止的。诚意金无法律效应,大家一定要擦亮眼睛,避免损失。 
   法律上并无意向金一说,购房者在缴纳意向金时,应该注意书面协议的表述及收据公章是否完好,并对于无预售证楼盘提前收取意向金给予警惕。如果楼盘存在一直无法取得预售证或者烂尾的风险,房企资金链断裂,可能会遇到钱无法退回的尴尬境地。 
   如果你准备要买房,你一定要区分这几者的区别,要多学一学这些专业知识,否则最后吃亏的永远都是你自己!

相关法律知识
咨询律师
孙焕华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42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杨丽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126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陈峰律师 
辽宁鞍山
已帮助 2475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更多律师
©2004-2014 110网 客户端 | 触屏版丨电脑版  
万名律师免费解答咨询!
法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