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登录        电话咨询
中国绘画色彩元素的基本特征及其应用
发布日期:2020-04-09    文章来源:互联网
摘 要: 中国绘画色彩元素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其独特的艺术特征,在当代的语境下更是成为艺术家传达自我意识的输出方式。本文通过对中国绘画色彩发展的简要回顾、当代绘画色彩元素的基本特征、当代绘画色彩元素的运用三个方面来阐释中国绘画色彩元素的时代意义。

  关键词: 当代绘画; 色彩元素; 表现;

  一、中国绘画色彩发展的简要回顾

  回顾中国古代绘画史,早在先秦时期就有关于青、赤、黄、白、黑五色的考证,据《考古》(1976年第四期)记载殷墟遗址上的壁画是在“涂有白灰面的墙皮上发现绘有红色花纹和黑圆点……。”这是能考证到的最早用于“着色”的色彩。而后,根据中国古代画论记载,无论是谢赫“六法”之一的“随类赋彩”,还是宗炳提出“以色貌色”,无一不证明了中国对色彩的超前研究和运用。唐宋以来,所谓“在野”艺术取得了胜利,文人画家占据了中国绘画的主导地位。他们挥洒自如,强调“意在笔先”,对主观的自我表现重于客观现实。文人画之祖王摩诘有言:“夫画道之中,水墨最为上。”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大量的文人画家开始逐步转向了画面以墨色为主,色彩为辅甚至是不出现的审美观念。他们注重水墨渲染,偏好于用墨色的浓淡表现自己虚无、淡泊、空灵的高雅审美情趣。尽管其他的派别如“在朝”的绘画仍然注重颜色骨法,其他的绘画形式如民间绘画、壁画、年画等都在某种程度上的进行了色彩的表达,但总体来说,文人画家的垄断还是导致了色彩较于水墨发展的停滞。

  直至20世纪初期,在西方科学与文化的强烈冲击下,中国社会开始发生重大变革,逐步从传统向现代转型。与此同时,西方艺术由于现代化科学技术的介入,色彩开始从单一的绘画元素逐渐研究演变成涉及光学、艺术学、心理学所构成的一门崭新的学科——色彩学,形成独特的绘画色彩体系。这股凛冽的西风直吹中国艺术界,自然爆发出许多崭新的美术现象与问题。

  清末民初的留学运动让大批接受西学美育的画家们将西方现代主义的艺术带入国内,尤其是西方写实油画的引入,激发了大量知识分子和普罗大众对西方绘画技法和油画色彩的兴趣——油画色彩材料所营造的画面明暗光影效果是过去传统的中国绘画难以呈现的。这一时期,另一部分留日归国的艺术家开始注意到西方印象派绘画,尤其是不同于中国传统绘画的色彩元素的使用引发了众多艺术家的关注。其中汪亚尘在《绘画上色彩的讲话》中肯定了印象派色彩运用的微妙变化,尤其强调了外光作用下形成的“补色”在画面中的重要性。他认为印象派绘画“强烈鲜艳的色彩之上而不失去自然的真,那是更伟大了”。后续汪亚尘又陆续撰写介绍印象派艺术主要艺术家及作品的文字,对印象派画家如莫奈、雷诺阿、毕沙罗等的光色运用赞扬有加,这种影响一直从文字延续到他早期的画面之中。


  时至今日,历经百年积淀,油画早已发展成中国美术的重要门类,形成与传统中国绘画分庭抗礼的局面。中国当代艺术家经过对色彩科学系统化的学习之后,在创作时不单单是主观感受色彩,更是因为对色彩科学原理的掌握,使得当代艺术家们为绘画色彩元素赋予更加多元的意义,不仅改变了传统绘画色彩元素的运用观念,而且不断突破绘画色彩元素的运用边界,艺术家们得以在更大程度上释放自我,真正感受到色彩的魅力,从而促进中国当代绘画的创新与发展。

  二、当代绘画色彩元素的基本特征

  1. 观看性

  通常而言,色彩在画面中是一种很显着的视觉元素。在视觉艺术创作与欣赏的过程中,色彩元素以其鲜明夺目的特性成为首先被感知和观看的对象,而绘画作品的呈现也是艺术家和观众感知和观看的结果。

  在当代绘画的语境下,观看并非是盲目的,而是需要选择的。每位艺术家对绘画作品的要求不一样,有的以追求逼真的色彩重现为目的,用高度写实给观众带来一种信服感;有的借助多重形式的组合来呈现色彩元素之间的关系,给予观众们可以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或许可以更好地传达艺术家的观念意识。因此,观看是受接收主体的意识支配的,我们的视觉观看并不是事物原本的状态,而是一个被意识重新塑造过后的呈现。决定观看的色彩知识是取决于艺术家和观看者对色彩元素之间的秩序、色彩与万物之间关系的理解。所以,理解绘画色彩元素从被观看到意识的过程,我们就不难理解不同时代、不同社会、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相同色彩元素进行描绘时所产生的不同结果。

  但是,当代绘画的色彩不仅仅是被观看,更是艺术家本身主导观看的意识显现。色彩虽然是一种视觉元素,但它与艺术家想要传递的意识紧密相连,色彩诉诸感觉,触发感情,形成一种完整的视觉现象。从艺术家的创造到观者的想象,主导观看与被观看意味着绘画色彩元素既是呈现又是遮蔽。

  2. 表现性

  当代中国的绘画鲜少为了写实再现,而更多的则是艺术家意识的输出和情感的表达。因此,传统的色彩颜料与绘画技法所构成的单一色彩元素早已经不能满足当代艺术家们的需求,他们纷纷搜寻适合自己的表现风格,把从属的物质手段发展成具有相对独立意义的表现形式,发掘绘画色彩元素自身在当代的审美价值,赋予一定的文化内涵。

  强调自身的意识与感受,已成为当代艺术家的主要追求。而色彩元素的表现不仅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意义,甚至还可以以单纯色彩为主体,使色彩元素成为绘画作品中表现的主题。一些艺术家利用厚重而强烈的色彩来堆砌画面,吸引观者注意或感受材料本身的力度。对于与色彩元素相关材料的使用也从过去单一的传统颜料,发展成任何能发挥色彩语言特征的材料,充分让色彩元素本身说话。另一些艺术家对其绘画作品并没有刻意设置任何主题思想和表达内涵,仅仅是通过色彩元素将艺术家本身想要传达的情感进行自由的释放。例如蒙德里安的经典作品,画面没有了光源照射的束缚,也没有了客观环境的限制,它更不是客观图像的冷暖关系。这种利用色彩元素自身的表现方式,表达的只是色块之间的秩序性排列。画面虽然缺乏写实色彩的特征,但他脱离于自然之外的表现方式,使得色彩元素成为抽象精神鲜活的文化载体。

  3. 主观性

  当代绘画色彩元素最显着的特点即为主观性。在现今丰富的社会资源与多重的学术背景之下,当代艺术家在绘画观念上的不断转变使得他们越来越注重主观精神世界的表达。

  第一,部分中国当代艺术家最常用的创作表现手法就是对中国绘画色彩元素的古今重构。在继承传统色彩元素的基础上,艺术家将主观意识和传统艺术风格进行有机地结合,运用中国传统水墨画的色彩法则,尽可能与当代绘画色彩元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所谓当代新水墨绘画,实现古今色彩的重构。

  第二,是对中西方绘画色彩元素的重构。毋庸置疑,当代中国绘画是大量吸收西方现代艺术之后中西方文化碰撞与交汇的产物。这在早期留学海外的艺术家作品中可以明显地窥见一二,他们大多接受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墨色教育,又受到了西方色彩科学在用色材料和技法上的影响。而后中国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这些社会变化让当代艺术家在面对创作时迸发出不少激进与感性。过去色彩元素所引发的视觉效果可能是某种具体的东西,现在他们开始忽略甚至是抛弃画面中造型的细节刻画,追求色彩对外光的真实表现,将色彩元素所营造的画面氛围无限地接近于观众的瞬间印象与感受,由此引发观众对绘画直觉性的关注,唤起观众的主观情绪。

  三、当代绘画色彩元素的运用

  1. 色彩是当代绘画情感化的表达

  与传统绘画不同,当代绘画对观众有更高的要求,往往只有少数人能够欣赏。当代艺术个人化色彩浓厚,在艺术趣味上更有超前性。邓晓芒曾对“美”下过这样的定义:“美是对象化的情感,艺术是情感对象化,美感是从对象化的情感中所感到的共鸣,审美活动就是传达情感的活动。”色彩元素既是对观众艺术口味的一种训练或磨砺,同时也只在某一特殊艺术趣味的一批人中得到欣赏。

  当代绘画把艺术家自身的情感,连同这个情感所带有的情绪和情调借由画面表达在一个对象身上——绘画色彩元素,并且使得这种情感和情调在观众的心中引发共鸣。因此,当代绘画色彩元素是观众艺术趣味的细化与深化。当代绘画致力于从各个不同民族文化的情绪情调中吸取营养,它展示了人性的垂直深度与无限的可能性,使观众更深刻地了解到自己是谁以及可能是谁。毕加索说:“我的每一幅画中都装有我的血,这就是我的画的含义。”“蓝色时期”反应出萧条的世界,是他感到忧郁的时期,“粉红色时期”是初尝恋爱美好的愉悦时期,原始主义和立体主义时期开始以全视角的目光追溯世界的本原,以及对此世界本原不满的抗议,色彩开始变得复杂而不再纯粹。

  2. 色彩是当代绘画观念的外化

  色彩元素常常作为艺术家主体观念的传达被赋予象征隐喻作用于画面之中。色彩本身没有任何意义,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从而产生联想。例如,更高纯度,更明亮的颜色使人们感到明亮和醒目;较低的纯度和较暗的色调给人一种稳定感和微妙感。色彩元素给观众所传达的艺术家观念的视觉心理是比较复杂的——暖色调让人感受到温暖和煦、冷色调令人理性,这些色彩元素所投射的心里效应并不能绝对化地说明问题,它只是艺术家的隐喻与观众的想象之间的一种空间。当代绘画色彩元素的个体性格通常体现了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的价值取向,当代艺术家往往选择突出色彩元素在整个画面中的颜色特性,使色彩独立成为真正的视觉要素,而不是重现生态之中的颜色关系。这时的色彩元素不仅能显现艺术家所要表达的主体观念,更能展现其独特的精神层次的形态,即是内心世界的投射。

  当然,任何时代的艺术都是社会历史的产物,当代艺术也不例外。每件当代绘画作品和当代艺术家都要结合我们所处的时代背景才能准确解读其时代精神。作为一种重要的绘画视觉元素,色彩在每个历史阶段的发展必然有其时代的烙印。当代绘画史,书写至如今仍然是充满了未知。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该如何把握好时代的脉络,创造出打动人心的绘画作品,是未来更加值得探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肖世孟.色彩对生活世界的塑造.[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  [2] 邓晓芒.现代艺术中的美.[J].名作欣赏,2017(10)  [3] 李广元.东方色彩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1995.  [4] [德]爱娃·海勒.色彩的性格.吴彤,译.[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6.  [5] 李超.印象派与近代中国.[
相关法律知识
咨询律师
孙焕华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42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杨丽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126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陈峰律师 
辽宁鞍山
已帮助 2475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更多律师
©2004-2014 110网 客户端 | 触屏版丨电脑版  
万名律师免费解答咨询!
法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