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医疗纠纷出现得越来越平凡,医患关系有着越来越复杂的趋势。面对出现的医疗纠纷我们应该怎么办才好?调解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首选也是解决医疗纠纷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医疗纠纷调解怎么办才能够使我们的权益最大化?下面律师365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医疗纠纷调解。
一、医疗纠纷调解的几种方式
1、医患双方自行协商调解
双方对医疗事故的赔偿责任,协商达成一致意见的,可签定书面的调解协议书。协议书应当载明双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医疗事故的概况,以及双方协商确认的赔偿金额等内容,并由双方签字确认。
2、请求卫生行政部门主持达成调解协议
已经确认为医疗事故的,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向卫生行政部门就医疗赔偿问题提出申请进行调解。调解时,双方当事人根据自愿、合法的原则,依据相关法律规定计算赔偿金。经调解,如达成一致意见的,双方签订调解协议书,双方应按调解书的内容履行义务。如调解不成,后一方反悔的,卫生行政部门不再调解。
3、当前两种方式当事人双方没有选择而进入诉讼程序时,可由人民法院主持双方调解达成协议。
这种方式所签订的协议一经送达立即生效,并具有强制执行力,当事人不得上诉。它的好处是法律效力高,规范性强。但医患双方要经历较长的时间。
二、医疗纠纷调解的效力
1、自行协商调解的效力
医患双方的和解,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46条中有明确规定,发生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医患双方可以协商解决。
协商解决医疗纠纷是司法自治原则的具体体现。民事主体可以在符合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自由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因此医患双方当事人可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对医疗事故的赔偿等责任的争议通过自行协商的方式加以解决。
医患双方协商的成果——协议书,具有民事合同的性质。因此,协议一经达成,双方当事人应当自觉履行。但是,由于其是一种私下协议,因此,对人民法院审理案件不具有约束力,任何一方当事人在协议达成后,仍然可以“协议存在重大误解”、“显失公平”等提起诉讼,不能因此产生剥夺或者限制一方当事人诉权的法律效力。由于其具有合同的性质,因此人民法院在审理此类问题时往往是按照合同纠纷来处理。
2、行政调解的效力
我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对此作了专门规定:卫生行政机关调解的范围是当事人之间关于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争议;调解是可选择的并且不具有强制力,其履行取决于当事人的意愿。
3、司法调解
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进行调解。所谓自愿,一是从程序上讲,双方当事人自愿以调解的方式解决争议;二是从实体意义上讲,调解协议的内容必须是双方当事人意愿。以调解的方式解决当事人之间的纠纷,是法律赋予当事人的一种诉讼权利,人民法院有权在当事人自愿的前提下主持调解,无权强迫当事人接受调解。调解协议必须是双方当事人在平等、自愿协商的结果。也就是说,调解协议的内容是双方当事人真实的意思表示。因而一旦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签订调解协议,就必须按照协议的内容严格执行,不能反悔与上诉。
由于医疗纠纷多而复杂,因此现实中出现的医疗纠纷具体选哪种调解方式,需要视情况而定。如果当事人想要快速的解决此事件,那么选择自行协商解决是最好的方式。如果当事人想要及时平息事态,稳定双方的情绪,选择这种方式最好。如果当事人希望调解后对方一定履行协议,那么选择司法调解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