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登录        电话咨询
被害人不谅解就不能判被告人缓刑?答案是NO!
发布日期:2019-01-22    作者:郑兰运律师

法制网讯 记者徐鹏 田某因其表妹与龙某发生交通事故,与朋友韩某某(另案处理)赶到现场“助威”,双方争执后又对龙某进行殴打。后经法医鉴定,龙某的损伤构成轻伤二级。
那么田某将会受到怎样的法律惩罚?法院又将如何判决?
“不给60万我就让他蹲监狱”!
本来一起普通的纠纷,因为田某的不理智行为,引起了龙某的强烈不满。
龙某表示:“田某看我的车是外地牌照,就约来朋友欺生。所以我的态度很明确,对田某绝不谅解,要么给我60万,否则我就一定让他在监狱里蹲上几年!”
就这样,龙某开始了赌气式的“漫天要价”。田某虽多次托人与龙某协商赔偿,龙某始终态度强硬,在案件进入法院审理阶段后,坚决表示其不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只要求作为被害人出庭,亲自看着田某被收押判处实体刑罚。
“凭什么这样判”!
临沂兰山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了此案,承办法官认真剖析案情后认为,本案犯罪系因生活中偶发的小事故引起,田某虽一时逞强欺人触犯刑律,然其在诉讼过程中已认识到自己的行为错误,尽管家境一般,仍愿意积极赔偿被害人的损失,希望得到被害人的谅解,而龙某不在乎赔偿数额的多少,只是为了“不蒸馒头争口气”,就是不接受对方的赔偿谅解。
面对已经服软求情的田某,龙某仍固执地认为田某赔偿达不到其要求就不能判处缓刑,最终未能达成协议。后田某积极筹措了远高于法定赔偿数额的8万元赔偿款交至法院,但龙某仍不为所动。
法院认为,被告人田某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但鉴于其无犯罪前科,归案后坦白认罪,并积极对被害人进行赔偿,确有认罪、悔罪表现,综合考量其犯罪起因、情节、危害表现等,依法可以对其从轻处罚,并且也符合适用缓刑的法定条件,遂依法判处田某有期徒刑一年三个月,缓刑二年。
听到该判决结果后,龙某恼怒了。他早就听别人说过“不谅解就不能判缓刑”的说法。“你们凭什么这样判!?”一怒之下,龙某在电话中扬言要向媒体曝光,并立即赶到法院要找法官“评评理”。
“办案只能依照法律,不能受任何一方当事人的干扰”!
“从来没听说被害人不谅解就能判缓刑的先例,你们即使不徇私,也是破了例,你们法官自由权太大了吧,想怎么判就怎么判!”
面对龙某怒气未消的质疑,承办法官一边找出其他类似的判决给龙某看,一边斩钉截铁地解释:“从来没有哪一条法律规定,被害人不谅解,就不能对被告人适用缓刑。对于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其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认为适用缓刑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就可以适用缓刑,而不必考虑其他条件。何况这个案子中,田某赔偿你8万元,已经远远超出了你的实际损失,法官办案只能根据法律,不能只听从哪一方当事人的意见判决。”
“打官司不是赌气,要理性维权,刑法既保护被害人的利益,同时对被告人也要依法公正做出处罚。”法官一上午苦口婆心地讲法释法,最终让龙某解开了心里的疙瘩。龙某主动领取了赔偿款,对人民法院的公正判决表示信服。
法官说法
尽管是否获得被害人谅解是刑事案件量刑中通常要参考的一个因素,但这一因素并不构成对被告人适用缓刑的法定要件。近几年,有部分被害人以及社会群众存在“不谅解就不能判缓刑”的错误认识,并利用被告人急于获得谅解的心理对赔偿数额提出过高要求。
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对此予以明确,将听取被害人及其诉讼代理人意见作为办理认罪认罚案件的必经程序,但对因被告人确无赔偿能力不能满足被害人不合理要求,而未能达成和解协议的,不影响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适用。因此,司法机关在案件处理上必须严格依法办案,体现实体的公平正义,彰显人民法院判决的公信力。

相关法律知识
咨询律师
孙焕华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42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杨丽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126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陈峰律师 
辽宁鞍山
已帮助 2475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更多律师
©2004-2014 110网 客户端 | 触屏版丨电脑版  
万名律师免费解答咨询!
法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