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登录        电话咨询
最高法:《民法总则》适用指引① | 劳动争议案件仲裁时效与诉讼时效的衔接
发布日期:2017-05-24    作者:单义律师
第一百九十八条 法律对仲裁时效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没有规定的,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条文主旨】本条是关于仲裁时效与诉讼时效如何衔接的规定。
 
【条文理解】所谓仲裁时效,是指法律规定的允许当事人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的法定期间。当事人就合同争议申请仲裁,应当在法律规定的一定期限内提出,超过法定期限的,仲裁机构不予受理,当事人即丧失了请求仲裁机构通过裁决途径依法维护其合法权益的权利。故而仲裁时效在解决合同争议、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诉讼时效适用于诉讼程序,仲裁时效适用于仲裁程序,两者虽然是不同的法律制度,但仲裁时效与诉讼时效在本质上有共通之处,作为权利行使尤其是救济权行使期间的一种,都与当事人的实体权利密切相关,但又都与当事人通过相应的程序救济其权益密不可分。一般而言,仲裁时效与诉讼时效相一致,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但如果特别法有关于仲裁时效的规定时,按照特别法优先于普通法的原则,在适用上应当优先适用仲裁时效的相关规定


因仲裁时效与诉讼时效的适用对象有相同之处,即都可以是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因此两者在具体方式和具体程序上亦可以互相借鉴。当然,由于诉讼存在的时间长,其程序更为成熟和完备,因而仲裁时效没有规定的,可以借鉴适用诉讼时效。

>>>审判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对仲裁前置的诉讼案件,应如何适用时效?
实践中,主要解决的是劳动争议案件的仲裁时效与诉讼时效的衔接问题。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27条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1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因为在劳动争议案件中,仲裁是诉讼的必经程序,所以劳动争议案件的诉讼时效与仲裁时效是有联系的,劳动争议案件的诉讼时效寓于仲裁时效之中,应当认为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的仲裁时效就是劳动争议案件的诉讼时效,人民法院在处理劳动争议案件时,诉讼时效不应适用民法总则中三年诉讼时效的一般规定,而应适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中关于仲裁时效一年的规定
按照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追索劳动报酬争议基本上不受仲裁时效限制,人民法院在审理劳动争议案件中,要审查多年以前的加班工资是否给付,以及给付了多少。这不但增加了法院审理案件的难度,而且使交易秩序处于极不稳定的状态中,违背了时效制度的立法目的。对此,有的仲裁机构通过举证责任对劳动者加班工资的保护时效进行一定的限缩,由用人单位对于两年之内的加班工资支付情况承担举证责任,超过两年的,则由劳动者承担举证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劳动争议司法解释》第3条规定,对确已超过申请期限,又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理由的,依法驳回当事人的诉讼请求。该规定表明在劳动争议诉讼中人民法院可以主动审查仲裁时效。即当事人在仲裁阶段未提出超过仲裁申请期间的抗辩,劳动人事仲裁机构作出实体裁决后,当事人在诉讼阶段又以超过仲裁时效期间为由进行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当事人未按照规定提出仲裁时效抗辩,又以仲裁时效期间届满为由申请再审或者提出再审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因为时效制度的目的在于促使权利人尽快行使权利,促进权利关系稳定,防止权利睡眠。法律对于长期未行使请求权的事实状态给予承认,权利人因在法定期间内没有行使权利,义务人得以享有拒绝履行的权利,权利人的权利不能得到胜诉保护。这样的规定,既有利于平衡劳资双方利益,维护交易稳定,又可以使裁审统一起来,从而树立起仲裁与诉讼的权威性。
相关法律知识
咨询律师
孙焕华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42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杨丽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126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陈峰律师 
辽宁鞍山
已帮助 2475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更多律师
©2004-2014 110网 客户端 | 触屏版丨电脑版  
万名律师免费解答咨询!
法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