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登录        电话咨询
由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公布引发的对隐私权法律问题的思考
发布日期:2009-02-25    文章来源:互联网

  一、人类基因组信息是否是隐私?

  基因是DNA上有遗传意义的片段,是人类基础的遗传信息单位,它决定着一个人由生到死的整个生命旅程,决定着一个人所有的生理特征和行为特征。人类基因组是人类遗传物质DNA的组合。这些基因由约30亿个碱基对构成。碱基对又是由A—腺嘌呤核苷酸、C—胞嘧啶核苷酸、T—胸腺嘧啶核苷酸、G—鸟嘌呤核苷酸四种核苷酸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而成。所谓的人类基因组图谱就是字母A、C、T、G的排列组合。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破译了人体基因中一部分的遗传密码,其测试的结果和排列的顺序蕴藏了各式各样的遗传信息和生命指令,成为描述人类自身奥秘的“说明书”。通过这本“说明书”,人们可以清楚地知道一个人自身的许多秘密:如是否携带与一些疾病有关的基因、是否存在易导致生理缺陷、易于生病或对药物产生有害反应的基因缺失、基因受损等等。它将使人类第一次在分子水平上全面展示自我。

  由于基因图谱记录着一个人生命的全部奥秘;由于不同人类个体之间DNA存在着2%的差异;由于一些人的基因中天生存在着基因缺陷,所以,在这本“原来只有上帝才能读懂的天书”即将全部打开之时,引起人们最先注意的一个问题就是:有关个人基因的信息是否是个人隐私?谁有权知道这些基因信息?

  从法律角度讲,隐私是指与他人无关的私人事务和私人信息。隐私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并且随着社会经济、人们生活的发展,其包含的内容也在不断地充实。但从总的方面来看,法律上将隐私分为两类:即静态隐私和动态隐私:前者是指有形的,纯属于私人的物品,包括动产和不动产,如包、袋、信件、日记本、私人房屋等;后者是指属于私人生活范围的私人事务、私人关系、以及与私人生活密切相关的私人信息。在私人信息方面,既包括与每个人的自身紧密相联的信息,如一个人的体重、身体或心理疾病状况等;也包括一些属于非人身性质的数据信息,如个人的收入、投资状况等。但无论什么形式的隐私,都具有以下两个共同的特征:

  1、  隐私是客观存在的,具有真实性的特点

  2、  即无论是静态隐私还是动态隐私都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或状态, 正是这种事实状态构成了每个人所需求的的私人独处的生活、精神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人们自主独立地生活,寻求着个人精神的独立和生活的安宁,从而在此基础上保持个人人格的独立和自由。

  3、  隐私具有隐蔽性的特点

  4、   这种隐蔽性的本质不是强调进行活动本身时的公开与隐蔽,而是指无论是公开或秘密进行的活动,对于私人的事务和信息,其主体为保持自己私人生活和内心世界的安宁,不愿被他人知道、被他人干涉,或者按照一个社会正常的心理和道德标准,这些个人的信息或事务不便被他人知道,他人也无权知道的状态。这种隐蔽性的追求,正如隐私权概念的创立者,美国的学者Louis D.Brandeis和Samuel D.Warren所说, “对隐遁和隐私的需求是为个人和文化所必须的,是生活的紧张和复杂度以及文明演进的必然产物..”

  以上述两个方面的内容来考察人类基因信息的法律属性,可以看出,有关人类基因图谱信息符合隐私的法律特征:

  首先,基因图谱是人类本身基因信息的真实反映,具有客观真实性的特点;

  其次,研究表明,不同的人种、同种类不同的人的基因存在着一定差异。另外一些人还可能存在先天的基因缺陷。这种差异和缺陷,造成了人类不同的生理、行为特征,而这种基因特征是“天生”的,人们对于自己的基因是无法选择的。因此社会成员为了保证自己能够在社会上与其他的主体平等地工作和生活,如同前面所述的隐私一样,每一个主体同样有保持其基因信息隐蔽状态的主观需要。据有关资料表示,在美国的民意调查中,有3/4的人明确表示不愿让保险公司拿到他们的基因资料。从社会效果看,由于基因图谱如实地向人们表述了一个人自身全部的秘密,如果不考虑个人的主观意愿即擅自利用、公开他人的有关信息,很容易对他人的人格利益造成重大的伤害。形成如同“种族歧视”那样的“基因歧视”。所以,在强调尊重和保护人格的尊严、独立、平等、自由的现代社会,为避免由此引起的“基因歧视”,在法律上明确这些涉及个人利益的基因信息是隐私并给予法律上的保护是十分必要的。

  尽管各国的立法还没有明确将基因信息作为隐私而加以法律保护,但从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公布前后国际组织和一些国家的反应看,态度是十分明朗的。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的“国际生物伦理委员会”起草的《人类基因组宣言》中,曾明确将保持“人类尊严与平等,科学家的研究自由,人类和谐及国际合作”作为人类基因研究的基本原则。美国总统克林顿也曾表示“基因组草图永远不应当成为破坏、歧视和侵犯别人隐私的工具”。随着人类基因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明确人类的基因信息是隐私,并给予法律保护将不可避免地成为各国法律所解决的首要问题。

  二、法律如何实现对隐私的保护?

  在人类社会心理、伦理、法律未作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人类基因工作草图的提前公布确实对各国的立法提出了挑战。随着人类基因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一些国家已经将保护基因信息隐私的立法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如美国国会已开始考虑制订法律,以确保个人拥有的基因隐私权;英国政府的顾问机构——人类遗传学委员会也表示,将对潜在的基因歧视问题进行大规模调查,以确保人们不会因为遗传特征在保险、就业等方面受到不公正的待遇。

  与隐私权法律保护相对完备的英美法系国家相比,我国有关隐私权的法律规定基本还是空白(目前仅在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中以及澳门特区基本法中提到〉所以,我国要实现对人类基因隐私权的法律保护,还有较长的一段路要走。但我国是参与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唯一的发展中国家,有着十分丰富的人类基因资源和多项国际先进的基因研究成果,为了我国的基因生物技术的发展,我国的科学家正在积极工作,尽量缩短着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面对这样的状况,建立相应的调整人类基因信息的法律规范,确认和保护个人基因信息隐私权同样将是我国立法不容回避的重要问题。

  那么,在立法上应当从哪些方面确认和保护个人基因信息的隐私?根据有关民法理论和各国实践,作者认为应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一)明确将人类的基因信息列入到法律上的隐私范畴。

  首先,要明确对个人基因隐私的法律保护,必须将其列入到法律上所确定的隐私范畴。从许多国家的立法实践看,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是,法律所确定的隐私范围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不同的国家以及同一个国家在不同的时期所确定的隐私范围是有差异的。美国学者Willam Prossei曾将隐私归结为私生活安宁、私生活秘密、不得利用他人的特点作广告等四个方面的内容。但从美国现在所公布有关隐私的法律来看,隐私所涉及的范围已不仅限于此。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各国法律所确认的隐私保护内容和范围也在不断地充实和变化。正如随着国际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国家都增加了对个人数据信息隐私的保护一样,随着人类基因研究的发展,各国法律将基因信息列入到所保护的隐私的范围之中,在立法技术上不会有太大的困难。

  (二)明确个人基因隐私权的权利内容

  一旦法律确认个人的基因信息属于隐私,就要在法律上通过赋予主体一定的权利——隐私权来实现法律保护的目的。从民法角度讲,隐私权是指民事主体就个人生活领域里的私人生活、私人信息等不被他人知晓并不被他人干涉的民事权利。自1890年美国学者提出隐私权的概念以后,隐私权一直被许多国家作为一项重要的人格权加以保护。随着科技的发展,这种保护也显得越来越重要,以至在现代社会,对隐私权的保护程度已经成为用以衡量一个国家人们所处地位的重要指标。

  民事主体享有隐私权,其具体的权利内容有哪些?从对隐私权有明确立法保护的国家来看,往往是根据各类隐私的特点确定具体的权利内容。对有关基因信息的隐私给予法律保护,作者认为应当确定以下几个方面的权利内容:

  1、个人对自己隐私的知晓权。

  2、在许多国家的隐私权法律保护中都贯彻着这样一个原则:每个人都有权知道自己的隐私,其中包括自己已经知道的和自己不曾或不能凭借自己的能力获得的隐私。在后一种情况下,相对的知道或凭借其能力能够知道的个人或组织成为义务主体,这些义务主体有如实告知本人相关信息的义务。

  就人类基因信息而言,个人要了解自己的基因状况必须要经过专门机构的检测才能获得。在这种情况下,主体所享有的知晓权的范围应有所延伸,应当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1)尽管基因信息包含着一个人的全部秘密,但有些人为了不影响自己的生活质量,不想过多地知道自己的未来,也有可能不愿意知道自己的基因信息。在这种情况下法律有必要保证主体享有根据自己的意愿决定是否进行基因检测的权利,其他主体不得在本人不知道的情况下为一定的目的进行基因检测。值得欣慰的是,在人类基因的研究中,许多科学家和研究机构都注意到了对受试者的尊重,在事先明确告之本人的情况下进行基因检测,保护了受试者的人格利益。

  (2)当主体决定进行基因检测以后,检测机构即成为义务主体,负有应权利主体的要求如实向其告知基因信息的义务;同时为了保护主体的人格利益,避免因此而出现的基因歧视,还负有为其保密的义务。

  3、对个人基因信息的保密权

  4、 保持个人隐私的隐蔽性、不公开性是使个人隐私保持其受法律保护状态的前提。一旦个人事务、个人信息被公开即具有不可逆转性,其后果是重大的。所以个人隐私公开与否以及通过什么形式公开等都应由主体自主决定,其他的组织和个人对此不得非法干涉。

  5、对他人非法搜集、利用个人基因信息的禁止权

  6、 “人类隐私的神圣护墙受到了威胁”美国总统克林顿曾这样评价基因研究对人类隐私的挑战。的确,随着人类基因研究的发展,一方面获取他人的基因信息的途径和方法变得越来越简洁和容易;另一方面在趋利的社会里,人类基因信息的开发与利用不免也会带有商业化的色彩,所以为避免因此造成的社会问题,避免对人们人格利益的损害,应当将基因信息的搜集和利用纳入法制化的轨道,未经本人的同意,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强行搜集和非法利用。

  (三)明确侵犯他人基因隐私权的法律责任

  侵犯他人隐私权的法律责任形式是多方面的。但从民法角度讲,与侵犯其他隐私权一样,侵犯他人基因信息隐私权的民事责任形式也应包括非财产责任和财产责任两类。前者如停止侵害、赔礼道歉等。财产责任可根据侵权原因、具体情节、获利情况等综合因素确定赔偿的数额,以达到抚慰受害人的精神、对受害人的人格利益加以补偿的目的。

  三、除了享有隐私权的本人以外,谁还有权知道这种隐私?

  四、在有关隐私权的民法理论中,存在着一个与隐私权相对的法律概念——知情权,即法律规定,对于某些有关国家、社会事务等方面的官方信息和资料,公众有权主张知道。国家应当最大限度地确认和保证公众知悉和获取这方面信息和资料。知情权是现代社会人们对资讯的需求以及社会事务公开化在法律上的必然反映。

  人类基因图谱公布以后,可以使人们从一个人的基因检测结果中发现一些人先天的基因方面的信息,所以,除了本人以外,有一些组织或机构打算或已经开始利用有关的基因信息为自己服务,在这方面最先作出反应的是保险公司和企业。如美国已有企业对求职者进行基因检测,并以此作为决定是否录用的参考标准。有些国家的保险公司提出了对存在基因缺陷的人不予保险或相应提高保费的看法。尽管人们对此有不同的认识,但与此相关的现象确实是各国不可忽视的问题。除了本人以外,哪些人还可以了解相关的基因信息?其他人是否可以知情权为由主张了解其基因检测的信息?

  从法律角度来分析,要回答这个问题并不十分困难。

  首先,如前所述,有关个人的基因信息是个人的隐私,法律所适用的保护原则是,只有权利主体的本人才有权了解、利用和处分自己的隐私,除此之外,其他的主体无权了解他人的隐私。

  其次,主张知情权的范围不得随意扩大,保险公司、企业、学校等机构或组织不得以知情权为由主张对社会一般主体有关基因信息的了解。主要的原因是:首先,从法律角度讲,知情权适用的主体范围是有限的,并不是针对社会所有主体普遍适用。主要适用与对国家或社会负有责任的政府官员和公众人物等。其次,为便于公众的监督,维护国家和社会事务的公开化,许多国家往往对应向公众公开的资料和信息的范围作出明确的规定,主要适用于国家的特定事务。对有关政府官员和公众人物私人信息,公众主张了解的信息范围也是有限的,以需要和必要为前提,所以,要以知情权为由,主张了解私人的基因隐私,应以特定的对象以及法律规定属于可公开的隐私为前提,保险公司、企业及其他组织不得以此为借口利用投保人、雇员的基因信息达到自己的目的。

  尽管法律对除了本人以外谁还有权知道个人的基因信息的问题还没有作出明确的规范,但有关国家和组织对此却已表明了基本一致的态度。据报道:针对美国的企业对职员、求职者进行基因测试的情况,美国总统克林顿已签署行政命令禁止雇主对雇员进行任何种类的基因检测。另外,根据人类基因组计划建立一个专门研究人类基因组的伦理、法律和社会问题的委员会对此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有关个人的基因信息只应当让直系亲属知道旁系亲属、学校、公司老板、保险公司甚至政府、公安部门等都不必知道。

  总之,随着基因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的法律将会面临更多挑战,未来的许多问题是不可知的,过于超前的立法是不现实的,然而在这场有史以来将最深刻地揭示人类自身的奥秘,将对自然人本身产生重大变革和影响的基因技术面前,科技发展的永恒支点是以人为本,与此相适应,在人们与生带来的存在差异、缺陷的基因图谱面前,法律也应当始终坚持一个基本的立法原则,即:保证人格的平等、独立、自由和尊严。(来源:中国民商法律网)

  北方工业大学·王素娟

相关法律知识
咨询律师
孙焕华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42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杨丽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126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陈峰律师 
辽宁鞍山
已帮助 2475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更多律师
©2004-2014 110网 客户端 | 触屏版丨电脑版  
万名律师免费解答咨询!
法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