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执行期间债权人窃取债务人的钱财抵债是否构成盗窃罪
发布日期:2008-07-09 文章来源: 互联网
许某欠陈某人民币10000元,经法院调解,许某应于2003年3月25日前清偿完毕。履行期限界满后,许某未主动清偿,经陈某某多次追索亦分文未得,陈某遂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经法院多次执行也是毫无效果。2003年5月17日中午,陈某路过许某住处时,顺便进入许某屋内欲向许某要求还钱,但陈某进屋后见房内空无一人。陈某便来到许某的卧室,用室内的一把镙丝刀撬开一抽屉,发现里面放有人民币8500元,便悉数拿走。陈某回家后,当即将这一情况打电话告诉了法院的执行人员和许某,称用该款抵债。
对陈某的行为如何定性,有二种不同意见。
一种意见认为,陈某构成盗窃罪。主要理由是:1、陈某趁许某家中无人之机,实施了秘密窃取的手段。2、陈某在客观上已非法占有了许某的人民币8500元,属数额较大。3、陈某和许某的债权债务纠纷已进入法院的执行程序,陈某若发现许某有可供执行的财产,只能向法院报告,由法院执行人员予以扣押,而决不能采取秘密窃取的手段进行非法占有。
另一种意见认为,陈某的行为不构成盗窃罪。主要理由是:1、要构成盗窃罪,行为人在主观方面必须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产的故意,即必须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而陈某在自己多次追索和法院多次执行未果的情况下,才出此下策,窃取了许某的人民币8500元,但其及时电告了许和法院的执行人员,说明用该款清偿许某的债务。陈某窃款后及时打电话说明情况的行为,足以说明陈某主观上没有非法占有他人钱财的故意,且其所窃款额并未超过其债权数额。2、盗窃罪侵害的犯罪客体是公私财产的所有权。具体来说,就是盗窃行为人的行为会给被害人(失主)造成财产损失。而就本案而言,许某所欠陈某人民币10000元分文未给,许某对陈某负有法定的给付义务。陈某所窃款项用于抵偿许某的债务后,许某的债务数额减少至1500元,对许某来说,亦即已偿还陈某8500元,陈某的窃取行为未给许某造成任何损失,许某的财产所有权没有受到任何侵害。
笔者同意后一种意见。当然,陈某的行为不构成盗窃罪,并不意味着具有合法性,相反,其违法性是肯定的,应受到相应的治安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