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登录        电话咨询
借款人涉嫌犯罪,能否要求担保人承担偿还责任
发布日期:2015-07-24    作者:超级账号5律师
借款人涉嫌犯罪,能否要求担保人承担偿还责任
    民商事纠纷与刑事犯罪交织案件中(民刑交叉案件),借款人涉嫌刑事犯罪,出借人能否要求担保人承担连带责任?实务中认识也不尽一致。张印富律师认为合同一方当事人被追究刑事责任的,并不当然影响民间借贷合同以及相对应的担保合同的效力,出借人可以要求担保人承担连带清偿责任。结合实际案例做如分析,以飨读者。
一、案情简介
2008年11月4日,原告吴甲与被告陈乙签订了借款协议,陈乙向吴甲借款人民币200万元,借款期限为2008年11月4日至2009年2月3日。王丙和A公司提供连带责任担保,当日原告履行了出借的义务,陈乙收到吴甲的200万元的借款。2008年12月14日陈乙因故下落不明,2008年12月22日陈乙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原告认为陈乙拖欠其他债权人款项数额巨大,已无能力偿还,依照协议,要求陈乙提前归还,王丙、A公司承担连带责任。三被告未履行还款义务。原告遂向县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陈乙立即归还原告借款200万元,王丙、A公司承担连带清偿责任。一审法院判决:被告陈乙限在判决生效后十日内归还原告吴甲200万元的借款;被告王丙、A公司对上述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被告王丙、A公司不服提起上诉,二审被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二、争议焦点:债务人涉嫌刑事犯罪,民间借贷合同和担保合同是否有效,债权人能否要求担保人承担偿还义务。
三、案例评析
1、合同效力的认定应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原则,只要订立合同时各方意思表示真实,没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就应当确认合同有效。《合同法》第五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合同法解释(二)》第十四条:《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第(五)项规定强制性规定,是指效力性强制性规定。效力上采取从宽认定,是该司法解释的本意,最大程度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本案当事人在订立民间借贷合同时,主观上可能确实基于借贷的真实意思表示,不存在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或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等其他合同无效的情形,因此不能认定借贷合同无效,被告理应按约定及时归还借款。
2、被告刑事犯罪行为,并不必然导致借款合同无效。判定一个合同的效力问题,应从行为人是否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是否真实、是否违反法律或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有效合同要件上来考察,判断和认定的标准属于民事法律规范。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合同的效力问题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法律问题。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刑事法律事实是数个向不特定人借款行为的总和,犯罪行为与单个民间借贷行为并不等价。本案中,单个的借款行为仅仅是引起民间借贷这一民事法律关系的民事法律事实,并不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刑事法律事实,两者的法律事实并不相同。对合同效力进行判断和认定属于民商事审判的范围,应从民事法律的角度去考虑。
3、主合同(借款合同)有效,从合同(担保合同)本身无瑕疵的情况下,民间借贷中的担保合同也属有效。
根据《担保法》规定,担保合同是借款合同从合同。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被告进行民间借贷时,往往由第三者提供担保,且多为连带保证担保。从法理上分析,债权人要求债务人提供担保,目的是为了降低贷款的风险。保证人同意提供担保,应当推定为充分了解行为的后果。若因债务人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而认定借贷合同无效,保证人可以免除担保责任,债权人旨在降低贷款风险的努力没有产生任何效果,而担保人却以无效为由抗辩其担保责任,即把自己的担保错误作为自己不承担责任的抗辩理由,从诚信和公平原则上分析,会造成事实上的不公。《担保法》第三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保证人不承担民事责任:(一)主合同当事人双方串通,骗取保证人提供保证的;(二)主合同债权人采取欺诈、胁迫等手段,使保证人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提供保证的。本案并无担保人免除保证责任的情形,应该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相关法律知识
咨询律师
孙焕华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42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杨丽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126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陈峰律师 
辽宁鞍山
已帮助 2475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更多律师
©2004-2014 110网 客户端 | 触屏版丨电脑版  
万名律师免费解答咨询!
法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