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登录        电话咨询
认定合同诈骗的几个问题
发布日期:2014-09-16    作者:超级账号5律师
认定合同诈骗的几个问题
 
  根据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的规定,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合同诈骗罪是一种以合同为掩护、手段隐蔽、情况复杂的诈骗犯罪。在所有的诈骗犯罪案件中,合同诈骗案件占有相当高的比例,已成为目前刑事司法实践中的热点、难点。本文就办案中遇到的几个问题作一探讨。
 
  一、合同诈骗罪中合同认定问题
 
  合同诈骗罪中的合同的性质认定,原则上应当掌握在适用我国现行《》的合同范围。合同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的协议。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的协议适用其他法律的规定。所以常见的有债权合同、抵押合同、质押合同、土地使用转让合同等民事合同。一些不直接发生债权关系的如合伙合同、联营合同、承包合同等也应当在内,因为该类合同侵害的客体应当是市场经济秩序。
 
  二、合同诈骗罪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问题
 
  非法占有目的属于主观方面问题。这一问题的焦点是:非法占有的目的是在什么时候产生,是否必须在合同签订的当时就有?还是可以在合同签订后产生?常见的借鸡下蛋拆东墙堵西墙的行为如何认定?从理论上讲,犯罪行为实施的当时,必须是明知自己是在利用经济合同, 以欺骗手段,实施骗取公私财物的行为。应当是直接故意,过失和间接故意不能构成本罪。
 
  我们的社会正处在经济转型时期,一些合同当事人在没有资金情况下,依靠以虚构事实骗得的资金进行经营,盈利了可以履行合同,亏损了则无法返还骗取的资金。一般被称为拆东墙补西墙借鸡下蛋的情况。这种情况在实践中,一般都属于事实不好确定的情况,在审判实践中,这类案件判决的事实都没有确定为借鸡下蛋,特别是对成功胜算机会很少,毫无希望的情况,很难确认是借鸡下蛋的主观心理还是合同诈骗的心理。所以一般都以签订合同时,就有犯罪故意认定。但在事实上如果有的证据确实能确定是借鸡下蛋的事实,应当按照民事欺诈处理。
 
  合同诈骗罪是目的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非法占有目的的有无是认定合同诈骗罪的关键。
 
  三、划清合同诈骗与合同欺诈的界限
 
  合同欺诈是指以获取不平等的经济利益为目的,在经济活动中故意以不真实的情况作为真实的意思表示,使他人判断错误,从而达到在发生、变更、消灭一定经济法律关系时获得优于对方当事人的经济利益的行为。构成合同欺诈的条件, 一是行为人主观上有欺骗对方的故意; 二是客观上实施了一定程序的欺骗行为; 三是使对方当事人产生错觉签订了合同;四是合同没有履行或没有完全履行,使对方当事人蒙受经济损失。进行合同欺诈的行为人为了获取对自己有利而对他人不利的经济利益,总是千方百计地逃避法律,在手段上更是花样翻新。而且,合同欺诈行为往往和合同诈骗罪交织在一起,不易区分,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把握:
 
  1、查明行为人的主体资格是否真实可靠。 2、查明行为人有无履行能力或具有有效的担保。3、查明行为人有无履约的诚意和行为。4、查明行为人对已取得款物的处理方式。
 
  实践中把握的原则:刑法规定的合同诈骗手段是虚构事实或者隐瞒事实真相,合同法和民法通则规定的民事欺诈的是以欺诈、胁迫手段,两种行为的相同点是制造虚假的事实,使用了欺骗手段和非法(违反刑法和民法之别)获取了财物。二者的不同点是.,在主观故意上合同诈骗者在签订合同或履行合同时根本就不希望履行合同,只想享有合同约定的权利,没想承担合同规定的义务;而民事欺诈则恰恰相反是希望合同的履行,通过合同的履行实现骗得非法钱财的目的,如通过产品质量有瑕疵、合同延期履行、拖欠货款等方式实现非法获利的目的。这是罪与非罪的界限,应在实践中掌握,凡符合合同诈骗的几种形式的行为,如果没有证明其确实是真诚履行合同的证据,就应当确认为合同诈骗,如果有证据证明行为人履行合同的诚意,则不能认定为合同诈骗。
相关法律知识
咨询律师
孙焕华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42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杨丽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126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陈峰律师 
辽宁鞍山
已帮助 2475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更多律师
©2004-2014 110网 客户端 | 触屏版丨电脑版  
万名律师免费解答咨询!
法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