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登市一石矿厂工人,被飞出的砂轮片击成重伤,石矿厂在赔偿工人损失后,将砂轮片的销售者和生产者一并诉之法院。近日,文登法院审理了这起因产品质量不合格引发的人身损害赔偿案件,判令厂家承担全部责任。
2004年8月20日,文登市X镇X村的石矿厂个体业主吴某在个体工商户王某经营的农机服务站购买了莒南县某磨具有限公司生产的四片砂轮片。8月24日,吴某的工人徐某在使用砂轮机磨钻头时,砂轮片碎裂将其致伤,吴某当即将其送到文登中心医院住院治疗。8月26日文登市公证处对砂轮机破损现场进行了拍照,并保存了砂轮片碎片两片。9月2日原告把砂轮片碎片送交威海某司法鉴定所进行鉴定,结果是“该样品按GB/T2485-1997标准检验,硬度不符合标准要求。”2005年4月22日经威海某司法鉴定所鉴定,徐某的伤势构成重伤,右眼球摘除构成五级伤残,嗅觉丧失构成十级伤残,上颌骨骨折构成十级伤残,其后续治疗费预计需人民币三万元左右。“同年5月13日徐某与石矿厂签订了赔偿协议,按照协议,石矿厂为徐某支付了医疗费19990.36元,并付给其停工期间工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次性工伤补助金、伤残就业补助金、伤残津贴元、以及今后治疗费等共计(略).74元。
2005年6月16日石矿厂业主吴某诉来本院,要求莒南县某磨具有限公司和个体工商户吴某赔偿其经济损失(略).74元。
被告莒南县某磨具有限公司辩称,受害者是徐某而非原告,原告与徐某之间存在劳动关系,原告不具有追偿权,不是本案适格的主体;原告所主张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次性工伤补助金、伤残就业补助金、伤残津贴等,属于《工伤保险条例》和《劳动法》的调整范围,不属于《产品质量法》的调整范围,原告与徐某之间的劳动关系与本案的产品质量纠纷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法律关系,原告的主张无法律依据;在徐某发生工伤事故后近一年的时间里,原告从未通知被告公司砂轮片存在质量问题,况且被告公司从事磨具生产十几年来所有产品经检测部门检测均为合格,原告也无证据证实致害产品是被告公司生产;原告单方面委托鉴定程序违法;因当时的事故现场原告未要求被告勘验,而现在时过境迁,无法证实原告严格按相关规定进行了操作。请求法院依法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原告作为受害的消费者,既可向作为销售者的被告王某要求赔偿,也可以向作为生产者的被告莒南县某磨具有限公司要求赔偿。审理中,经法官行使释明权,原告只要求被告莒南县某磨具有限公司承担赔偿责任,自动放弃了对销售者王某的诉讼请求。
法院审理认为,生产者应当对其生产的产品质量负责。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受害人人身损害的,侵害人应当承担赔偿医疗费、因误工减少的收入、残疾者生活补助费等费用。原告在被告王某处购买了被告莒南县某磨具有限公司生产的砂轮片,三者之间是消费者、销售者和生产者的关系。作为专业的磨具生产厂家,被告莒南县某磨具有限公司有义务对其生产的砂轮片质量负责。经有关部门鉴定,其所生产的、经被告王某售给原告的砂轮片为不合格产品,并致使原告的工人徐某在使用过程中受到伤害,给原告造成了经济损失(略).74元,这一事实有公证书、赔偿协议和司法鉴定书等证据足以认定;被告莒南县某磨具有限公司称其所有产品均为合格、原告无证据证实致害产品是其生产、原告单方面委托鉴定程序违法、其未到现场勘验无法证实原告严格按相关规定进行了操作,均与事实不符,法院不予采信。被告莒南县某磨具有限公司称受害者是徐某而非原告、原告不具有追偿权,不是本案适格的主体以及原告与徐某之间的劳动关系与本案的产品质量纠纷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法律关系,原告的主张无法律依据等均与法相悖,法院不予支持。法院遂依法判决被告莒南县某磨具有限公司赔偿原告吴某经济损失(略).74元。
东方法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