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登录        电话咨询
民事法律行为
发布日期:2011-12-15    作者:110网律师
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公民或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该制度是一项以意思自治原则为指导的,专门针对民事主体的表意行为进行规范的民事法律制度,是民事主体通过单方、双方或者多方意思表示进行商品交换活动和其他民事活动的基本法律形式。其意义在于法律赋予行为人的合法意思表示以强制执行的法律效力,从而实现民事主体自由处理自己事务的目的。
  民事法律行为是引起民事法律关系设立、变更、终止的最普遍、最重要的民事法律事实。在司法实践中,要注意将之与其他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变动的行为相区分,着重要把握以下要点:
  民事法律行为是以行为人的意思表示为必备要素的民事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是人们有目的有意识的行为,它以追求特定的法律效果为出发点,自然包含了民事主体的主观意志于其中。当事人将内心的意思表示于外部,才能让他人知晓和为法律所承认,从而实现其预期的效果。因此,它是一种表意行为。这一点使民事法律行为与不具备意思表示要素的事实行为划清了界限。也正是因为民事法律行为是以意思表示为要素,按行为人的意志发生法律效果,充分体现行为人的意思自由,是民法意思自治的实现手段,因而是一类最普遍、最重要的民事法律事实。可以说,整个民法体系的构造,始终是以民事法律行为为线索的。
  民事法律行为是能够引起行为人预期法律后果的民事行为。民事主体意思表示的内容就是行为人所追求的法律效果。民事法律行为正是民事主体实现意思自治的法律手段。所以,民事法律行为的法律效果依行为人意思表示的具体内容而产生。这一特点使民事法律行为的法律后果区别于事实行为、侵权行为等其他民事法律事实。因为后者所引起的法律后果都是根据法律的直接规定而产生的,并非行为人依其意思所追求的。
  民事法律行为是一种合法的民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法律效果的发生来源于当事人意思表示的合法性。这里的“合法”,表现为民事法律行为的内容和形式符合法律的要求或者不违背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体现着国家对民事活动进行法律指导与监督的实质。如果行为的内容和形式不符合法律规定则不会产生行为人预期的法律效果。这时候行为人以意思表示为要素而实施的民事行为就是无效民事行为或者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或效力待定的民事行为。
相关法律知识
咨询律师
孙焕华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42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杨丽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126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陈峰律师 
辽宁鞍山
已帮助 2475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更多律师
©2004-2014 110网 客户端 | 触屏版丨电脑版  
万名律师免费解答咨询!
法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