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登录        电话咨询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公众认同
发布日期:2011-06-25    文章来源:互联网
不管是强调自由的市民社会还是强调权威的政治国家,国家力量对于政策实现的作用都是有限的。如何保证政策效益的最大化,如何更好地实现政策目标?这些都不可避免地涉及政策与公众认同的问题。所谓公众认同,是指公共政策的落实.公共政策目标的实现,不是政策制定者和政策执行者的一厢情愿,它与目标群体的态度有着直接的联系,即必须实现公共政策的认同和内化。刑事政策作为公共政策的一种,其受众群体的特征决定了它要在实践中得到全面地推行与实现就必须要获得公众的广泛认同。

虽然公众集体意识并不都是理性的,司法工作的独立性.专业性与民众的感性认知存在一定冲突,司法不屈从于民众的朴素情感也是法治国家的基本理念之一,但是刑事政策不仅仅是刑事审判,它还是一个国家和社会惩罚和控制犯罪的宏观体系,显而易见,这样一个体系如果缺乏公众的支持与认同,就很难大展拳脚.大有作为。

大多数学者都认为我国的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实质是对刑事犯罪区别对待,既要有力地打击和震慑犯罪,维护法制的严肃性,又要尽可能减少社会对抗,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刑事司法实践部门也提出了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一些具体做法:强调既要防止只讲“严"而忽视“宽",又要防止只讲“宽"而忽视“严",必须做到统筹兼顾.协调运用,达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然而,另一方面,在我国这样一个重刑主义传统根深蒂固的国家,民众出于各种原因仍然赞成实施严厉打击犯罪的刑事政策,“严"的呼声响彻社会的各个角落。在此看一个案例:两名男子偷狗时被民警制止,一气之下,拿起套狗的铁丝圈,套住民警的脖子驾车拖行。所幸铁丝被扯断,民警幸免于难。法院作出终审判决,分别以故意杀人罪(未遂).故意伤害罪判处其有期徒刑五年零六个月.四年零六个月。这个判决经媒体报道后,引起了网友的不满,绝大部分网友认为应当对犯罪人判处死刑。

但令人欣慰的是,考察社会舆论的实际状况,我们可以发现公众对于刑罚的适用并非都是“重"字当先,同样也存在着大量的轻刑需求。新浪网曾就许霆案进行数次网上调查,参加调查的网民人数将近十万,调查数据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您如何看待许霆恶意取款重审被改判五年徒刑?其中认为“判得太重"的比例为70.4%,认为“量刑恰当"的比例为16.7%,认为“判得太轻"的比例为12.9%。此外,还有一个调查也值得我们关注:你如何看待智障者撬盗ATM机被判刑十一年?其中认为“合理,此行为破坏公共财产,应依法严肃处理"的比例为8.7%,认为“不合理,智障者不能以正常人的标准来要求,且盗窃未遂,量刑过重"的比例为88.7%,认为“不好说"的比例为2.6%。

由此可见,社会公众并非一味地言“重",他们基于“非专业"的背景,总是以社会的感情.伦理.常识来判断所谓的公平与正义。一般情况下,公众对犯罪不能容忍,但是当犯罪能够被他们的朴素感情所认可或包容的时候,他们又都倾向于要求对犯罪人从轻处罚。正是这种随意或者说是对法律的非理性认识造成了现实社会中重刑主义与轻刑需求并存的局面。

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法律回应,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能否得到公众层面的广泛认可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如果民众不理解.不认同.不支持,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专业"上再完美也无济于事,根本无法实现为和谐社会建设服务的目的。要引导民众逐渐认同和支持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具体而言,要注重提高法官裁判的公开性与说理性,实现“专业"与“非专业"之间的真正交流;在司法实践中要掌握好宽严相济的尺度,做好制度上的保障工作,避免宽严相济成为司法腐败的挡箭牌;要将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纳入全民普法教育的体系中来,在把握好媒体监督“安全距离"的同时充分发挥媒体在宣传.引导上的积极作用。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
翁小平 万 珊

相关法律知识
咨询律师
孙焕华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42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杨丽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126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陈峰律师 
辽宁鞍山
已帮助 2475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更多律师
©2004-2014 110网 客户端 | 触屏版丨电脑版  
万名律师免费解答咨询!
法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