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登录        电话咨询
[原创] 刘少奇故里行纪
发布日期:2011-02-25    作者:110网律师
  2010年的金秋十月,我乘着国庆长假去了一趟湖南,是随夫人一起回老家探亲,她的老家在湖南宁乡,三湘大地属丘陵地貌,一路上满眼都是郁郁葱葱、绿意盎然的宜人景色。本人才疏学浅,到了宁乡才知道这里正是国家主席刘少奇的故乡——宁乡花明楼镇,这位共和国的国家主席曾经蒙受的千古奇冤,引发了我的极大兴趣,于是,携家人专程坐车前往花明楼镇,去瞻仰少奇故里。车行二十多里路就到了花明楼镇炭子冲的刘少奇故居,故居已被当地政府精心规划为一大片纪念园区,分为刘少奇故居、刘少奇纪念馆,还有一个占地200多亩的纪念式园林——花明园。
    刘少奇故居是一栋坐东望西、土木结构的内套四合院式房子,整栋建筑中间有3个天井,占地面积近800平方米,有茅瓦房30多间,建筑面积380平方米,而属于刘少奇家的房子有21间半,余为刘少奇伯父家的房子。故居为土木结构,泥砖墙上粉饰着糠壳泥,屋面是一半小青瓦、一半茅草,门前有一大片清澈的池塘,屋后是山峦,整个故居被一片苍翠的树林环抱。因为参观的人很多,我是随着参观的人群,在少奇故居的各个房屋之间缓慢地移动,我发现整栋建筑的各房间之间被巧妙地联通在了一起,而且,各种生活及生产功能非常齐全,有多间的卧室自不必说,还有诸如烤火房、厨房、碓房及猪栏屋、牛栏屋等杂屋,更有专门的书房,甚至还有一个酿酒和储酒的房间。即便按今天的标准,单从建筑面积和房屋内的功能设置和设施来看,当年刘少奇的家都算得上是富有大户,至少属于殷实之家。
    游览完刘少奇故居之后,自然就进入刘少奇纪念馆参观,纪念馆主馆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陈列面积980平方米。主馆坐北朝南,呈三级阶梯展开,系分散自由群体型庭院结构。大门正中悬有汉白玉雕字箔金,为邓小平手书“刘少奇同志纪念馆”的匾额。内有八间展览室。环展览室的大院中,建有怀念亭,各展室之间有游廊连接。馆内有大小模型4个,即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北方局旧址、盐城新四军军部旧址、西柏坡旧址。并陈列有当年刘少奇所使用过得一些物品等。此外,尚有刘少奇夫人王光美委托中共中央办公厅移交给刘少奇纪念馆的刘少奇生前阅读批注过的上万册图书及历史照片。
    而在这些陈列物品中,最使我震撼的是一份《开封市火葬场火葬申请单》,这份申请单尽管时代已经久远,但依然可以清晰地显示着这样的内容:死者姓名:刘卫黄,性别:男,年龄:71岁,死者职业:无业,火葬时间:19691114014日有被涂改的痕迹),申请人姓名:刘原,与死者关系:父子,骨灰编号:123。从这份普通的火葬申请单上,你根本不可能知道,这竟然是一位共和国国家主席的骨灰。
    刘少奇于18981124出生在湖南宁乡,1921年到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2年回国,曾经参与领导"粤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五卅大罢工""省港大罢工"1927年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委员;193410月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时期领导华北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工作;1945年中共七大当选为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19499月,当选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1954年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常务委员会委员长;1956年中共八大当选为中央副主席;1959年和1965年两次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1966年,文革开始之后,刘少奇在国家主席的任内,受到了错误的批判和人身摧残,被诬陷为“叛徒、工贼、内奸”,被免除一切职务;196910月,重病的刘少奇被困到河南省开封市,监禁在一个严密封锁的小院内,由于病情迅速恶化,19691112清晨刘少奇含冤逝世,还差12天就是他71岁生日。在他的火葬单上的名字是刘卫黄,是刘少奇少年时期曾经用过,却不为外界所知的名字,职业是无业,死亡日期也被故意涂改。
    有关刘少奇在文革中的遭遇,官方的介绍是: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他受到错误的批判,并遭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政治陷害和人身摧残,于19691112病逝。1980年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为他彻底平反,恢复名誉。
    然而,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一名在任的国家主席,是怎样被剥夺了一个公民最起码的人身自由权、乃至生命健康权的?是履行了一个怎样的程序,最终导致了这样一个悲惨结局的?显然,一句“受到错误的批判,并遭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政治陷害和人身摧残”,是无法做出合理解释的。在一个国家里,如果连国家主席的人身权利都得不到保障,其他公民的权利就可想而知,实际上,十年浩劫造成了多少人间悲剧,已经数不胜数,但是,对于那一场浩劫,后人的反思和反省却是远远不够的。
    从刘少奇纪念馆出来,沿着一条宽阔的水泥路,就来到了花明园。花明园的设计颇具江南园林风味,园区占地面积200多亩,主要包括“花明楼”、“修养亭”、“万德鼎”、“一叶湖”、“九龙柱”、“刘少奇坐过的飞机”等景点。在这些景点里,有一些非常有意思的内涵,在花明楼的石阶下方,矗立着一座重达18.98吨的万德鼎,呈方形,由16块刻有10000个“德”字的花岗岩板材构成,万德鼎由此得名。鼎高3.9,宽2.58,鼎足高1.2。四面正中分别刻有毛泽东、刘少奇、邓小平、江泽民同志手写文稿中选出的“德”字。据介绍,其他9996个不同字体的“德”字,是刘少奇同志纪念馆工作人员从2万多名书法爱好者书写的“德”字中选出来的。在修养亭,有刘少奇坐姿的一个高大铜像,其背后的墙面上,是手书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这正是刘少奇生前最重要的文章。在这篇著名的文章里,刘少奇详细阐述了党的建设和共产党员修养的重要性,他认为,党员必须通过改造世界观、改造思想意识,通过实践不断提高思想境界。这倒是与今天的“以德治国”相呼应。
    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历史和现实证明,仅仅依靠道德修养和自我约束,是不可能剔除人性中残忍、丑陋和贪婪的一面的,最重要的是依靠良好的制度,好的制度可以把坏人变成好人,而坏的制度却可以把好人变成坏人。司法独立、民主自由等社会普世价值,是通往公民社会、法治社会的必由之路,如果权力不能被合理制衡和制约,那么将会成为戕害社会的负面力量,诸如赵作海冤案、躲猫猫案、喝水死案,以及唐福珍自焚案、江西宜黄自焚案,等等,都冰冷地昭示着这样一个道理:如果没有真正的民主与法治,公民的人身权、财产权就得不到保护,惨案、冤案就会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继续上演。
 
相关法律知识
咨询律师
孙焕华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42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杨丽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126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陈峰律师 
辽宁鞍山
已帮助 2475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更多律师
©2004-2014 110网 客户端 | 触屏版丨电脑版  
万名律师免费解答咨询!
法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