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登录        电话咨询
撤销权中“给债权人造成损害”的构成
发布日期:2010-05-20    文章来源:互联网
  如何界定债务人的行为对债权人造成损害,各国立法并不一致。瑞士立法以债务人的债务超过其财产为要件,德国和奥地利以支付不能为要件,即以债务人经强制执行后,债权人的债权仍得不到清偿为必要条件。我们认为界定“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标准时,应该在有利于保护债权人债权的前提下,以尽量减少对债务人权利的干预为原则,按照债务的履行情况,按照不同的标准确定。

  就债权的法律性质而言,债权具有相对性,债权人只能向债务人提出履行债务的请求,而不能直接支配债务人的财产和干涉债务人对其财产和权利的处分,但债权债务关系成立后,债务人的财产就成为债权实现的担保,成为责任财产,债务人对其财产的处分,应该受到适合于债权的保护目的的法律的约束。

  如果允许负有债务的债务人毫无限制地以无偿或违反等价有偿的市场交易的基本原则的方式处分其财产,债权人的债权即有不能实现的危险,因此有设立撤销权制度、对债务人的处分财产的行为进行限制的必要。撤销权制度,突破了债的相对性,使债权具有对外效力,使债务人与第三人之间业已成立的法律关系归于无效,因此,各国法律均对撤销权的行使,限定严格的条件,其中一个要件就是债务人的行为须对债权人造成损害。撤销权设立的目的,在于保全债权,只有债务人的行为对债权人造成损害时,才有行使撤销权的必要。否则,容易出现债权人对债务人的财产或权利进行不必要的干预的情况,违反私法自治的原则,破坏交易秩序的稳定。

  在债务人的债务尚未构成履行迟延时,以财产的数量少于债务、债务人承认无力偿还债务、债权人经过强制执行后没有得到清偿等作为债务人的行为对债权人债权造成损害的标准;在债务人迟延履行债务时,以债务人到期没有履行债务作为标准。提出上述主张主要基于以下考虑:

  1.债权人对债务人的债权尚未到期,债务人放弃其到期债权、无偿转让财产,仅是对其偿还债务的能力造成影响,只是“可能”影响到债权人债权的实现。由于债务人的财产尚处于不断的变动状况,债权人的债权到期是否能够实现,尚不能确定,因此,对债权人行使撤销权应该从严控制,避免债权人滥用撤销权,既增加当事人的讼累,又浪费国家的诉讼资源。而且,撤销权的行使,涉及到变更债务人与他人之间已经形成的法律关系,故撤销权的行使还会影响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而债务人的债务属到期债务时,债务人已经有履行债务的义务,债务人没有履行债务,债权人的债权不能实现的危险已经变为现实,债务人不适当的处分行为给债权人造成的是实际的损害,并且债务人逾期履行债务,具有过错,此时应该对债务人的处分行为严加限制,而对债权人行使代位权从宽掌握。

  2.在债务人欠债未还的情况下,债务人随意处分自己的财产降低偿还债务的能力,违反了民事主体应该遵循的诚实信用原则。女:果以债务人的债务超过其财产或以经过强制执行后债务人的财产仍不能清偿债务作为条件,势必使债权人行使撤销权前要经过烦琐的评估程序、诉讼程序和执行程序,不利少债权人及时行使撤销权,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且.也不利于法院判断和掌握。

  3.代位权与撤销权均为债的保全措施,两项权利的行使均以又债权人造成损害为要件,虽然撤销权行使的时间方面没有受债务人的债务到期的限制,而代位权有债务人的债务到期的限制,但在债务人的债务到期后,是否对债务人造成损害,在界定标准方面应该保持一致。《合同法解释(一)》第13条的规定,实际上是将对债权人造成损害规定为债权人的到期债权未能实现。因此撤销权中关于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标准也应与该标准一致,以保持法律在逻辑上的统一。

  同时,判断债务人的行为是否对债权人造成损害,还应考虑下列因素:

  1.债务人的行为须存在减少债务人的财产,以至损害债权人的客观事实。即使债务人主观有逃避债务、损害债权人的恶意,但事实上并未对债权人的债权造成损害,不能认定债务人行为给债权人造成损害。

  2.必须是债务人实施该行为时对债权人造成损害。如果债务人实施该行为时,其他财产足以清偿债权人的债权,而由于后来债务人的财产状况恶化,导致不能清偿债务,该行为不能认为损害债权人的债权。例如,某人有10万元的资产而负有5万元的债务,当其将4万元赠与给他人后,经济状况恶化,致使其不能偿还5万元的债务。由于在债务人实施赠与行为时,其财产尚足以偿还所欠债务,债权人不能对债务人的赠与行为行使撤销权。

  3..虽然债务人的行为在实施的时候给债权人造成损害,但如果债权人行使撤销权无助于增加债务人的财产,债权人不得行使撤销权。这主要适用于债务人低价转让财产的情形。例如,债务人在转让财产的时候,虽然转让价格明显低于当时市场合理价格,但由于市场价格下跌,在债权人行使撤销权时该财产的转让价格已经高于或接近市场合理价格,那么债权人不能行使撤销权。因为在该情形下,债权人行使撤销权也无法增加债务人的财产,达到保障债权实现的目的,行使撤销权已经没有任何意义,而且还破坏了交易秩序的稳定,故应限制债权人行使撤销权。

  4债权人行使撤销权时,须债务人无力清偿债权人的债权。撤销权制度的目的在于保全债权,是债权人保护其债权的手段,并非以追究债务人的责任为目的。因此,即使债务人实施放弃债权或无偿赠与等行为,导致债务人财产减少,从而对债权人造成损害,但在债权人行使撤销权时,债务人的财产状况好转,足以清偿债权,此时,债权人不再因债务人的行为受到损害,撤销权的前提已经不再存在,债权人也不能行使撤销权。
相关法律知识
咨询律师
孙焕华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42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杨丽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126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陈峰律师 
辽宁鞍山
已帮助 2475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更多律师
©2004-2014 110网 客户端 | 触屏版丨电脑版  
万名律师免费解答咨询!
法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