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种意见认为,1、建材公司对三个门洞一直享有使用权和出租权,租赁协议应合法有效,王某所谓建材公司签约时有欺诈行为的观点不成立。2、由于王某未支付足额定金,导致协议不生效,所以接受定金的建材公司可以不退还定金。
第二种意见认为,双方当事人所签订的租赁协议书明确约定签约时王某预付定金40万元作为协议生效的条件,由于王某没有足额支付定金,且主合同未履行,故双方协议不生效。而合同未履行的责任在王某,故王某无权要求返还定金。
第三种意见认为,无论从适用合同法角度还是从适用担保法律角度,王某都有权请求返还6万元定金。
笔者同意第三种意见。
对于本案,争论的焦点有两个,一是建材公司是否有欺诈行为;二是王某是否有权主张返还6万元定金。笔者认为:
1、建材公司不存在欺诈行为。
采用欺诈手段订立合同,是指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作出错误意思表示而订立的合同。对于本案诉争的三个门洞出租权,在诉讼中,经三个门洞的所有人拆车厂的证明,建材公司确实有权使用并出租,故王某认为建材公司签约时具有欺诈行为的理由并不能成立。
2、王某有权要求建材公司就三个门洞提供出租权利瑕疵担保。
在本案中,由于王某运输建材的集装箱只有通过诉争的三个门洞才能出入,因而对于本租赁合同来说,建材公司是否有权出租三个门洞,对实现王某的合同目的至关重要。在本案王某交付另外34万元定金之前,当王某了解到建材公司对三个门洞没有所有权时,建材公司必须证明其有出租权。所以在王某的要求下,建材公司应及时有效地证明其有出租权。
3、在建材公司没有及时有效出具证明的情况下,王某对其是否交付34万元定金就有了选择权。一是其自愿承担第三人主张租赁物权利之风险,交付定金,使租赁合同生效;二是其不愿意承担风险,不交付定金,从而使租赁合同不生效。
所以致使王某不交付定金的原因,是由于建材公司没有尽其法定义务,故致使租赁合同不生效的过错在于建材公司,而非王某。
4、王某有权要求返还6万元定金。
根据上述分析意见,王某对租赁合同的不生效无过错。建材公司对6万元定金的占有显属不当得利,王某有权要求返还。上述前二种意见认为由于导致协议不生效的过错在于王某,故王某无权要求返还定金的观点显然有错。 作者:盛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