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有资产损失、流失情况十分严重,国有资产利用率也不高。据有关部门初步估算:从1982年到1992年,国有资产流失、损失大约高达5000多亿元。按这个据说是“比较保守”的数据计算,我国目前平均每年流失、损失的国有资产也达500多亿元。这即意味着我国每天流失国有资产达1.3亿元以上。
从理论层面分析,自从党的十五大提出“要积极探索能够进一步解放生产力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允许搞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之后,国外有些人就开始认为中国要搞私有化了,而我们有的同志也头脑不清醒,产生类似的错误认识,随意地将国有资产加以处理,比如不加区分、不加限制地把国有资产大量量化到个人,并最终集中到少数人手中。
从实践层面分析,经济体制改革中一直未能很好解决国有资产严重损失、流失这一突出问题。为此,2003年10月14日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进一步要求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体制,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对国家授权监管的国有资本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目前,中央政府已成立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国资委),地方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设立工作正在进行中。
这些问题长期存在的原因之一,在于国有资产体制及管理法规不健全。如何运用法律手段来规制国有资产流失呢?我想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可以去做:
1.坚持公正、公开、透明原则。一是公正评估国有资产,通过完善资产评估法规,规范资产评估程序和制度严格执法,加强对资产评估的监管,做到资产评估的公正科学化,保证国有资产评估价值合理准确,在资产评估过程中不发生国有资产流失。二是公开转让国有资产,通过建立国有资产公开拍卖的制度,使国有资产出售信息公开透明,避免国有资产转让中的“暗箱操作”,形成国有资产转让中买者和卖者之间的公开公平竞争局面,在买者和卖者的竞争中发现国有资产的市场价格。在公开竞争拍卖过程中,会减少乃至消除国有资产低于正常价格出售和国有资产大量流失的现象。三是企业改制操作要透明。企业改制方案应当充分听取职代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意见,避免企业主管部门与原企业经营者或个别人一对一的暗箱操作;通过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工会组织等多种渠道提高企业改制工作的透明度,将企业改制工作置于群众的参与监督之下。企业资产清理、资产评估,以及重要改制方案的实施等情况,要及时地反馈给全体职工群众。
2.强化资产管理部门的监管、审核、查处机制。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对企业负有指导、监督者责任,要认真做好产权界定工作,监督改制企业的清产核资(即“摸家底”),加强对资产评估机构的管理,严格审查评估机构资格,核查评估结果,保证评估质量。对违反产权界定法律规定、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由国资委会同有关部门根据情节轻重,分别给予直接责任人员行政、经济的处罚,触犯刑律的,由司法部门予以惩处。
3.加强审计监督。卓有成效的审计无疑是国有资产强有力的看护者。近年来,我国审计与查处力度正在不断加大。数字显示,2004年全国共审计13万多个单位,审计处理后上缴财政148.2 亿元,减少财政拨款和补贴10.21亿元,归还原渠道资金90.7亿元。今后还应继续加大审计力度,扩大审计范围,让百姓清晰地看到政府捍卫国有资产安全、惩治腐败的决心和公正透明的勇气。
4.完善法律法规,标本兼治。我国现行国有资产管理立法主要有一些行政规章和条例,如《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1991)、《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管理办法》(1996)、《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条例》(2003)、《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2004)等,但还无一部统一的《国有资产法》,应该尽快出台,将国有资产的监管工作从以前的行政干预真正提升到一个法治的高度上来。
宋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