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登录        电话咨询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之类型化浅析
发布日期:2009-07-30    文章来源:互联网
《道路交通安全法》修订后,对第76条所确定的归责原则的争论仍没有平息,有的认为,第76条确立的是过失推定原则,即属于过错原则,有的认为,76条确定的是无过错原则,还有人认为,76条确立的是综合的归责原则。笔者认为,归责原则的不同,对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影响甚巨,如果对76条所确定的归责原则不从根本上理清,在司法实践中势必会引起混乱,从而直接影响到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利益,而从《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的规定上来看,立法上并没有明确规定道路交通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而是在不同的情形下,分别规定双方当事人责任的归属以及承担责任的范围,本义将沿着立法的思路,将道路交通侵权行为分为两个大的类型,从而对第76条所确立的归责原则进行说明和理清。

    类型一、机动车和机动车之间的交通事故。机动车与机动车之间发生的交通事故,由于不存在车与人的强弱之分,从第76条的规定上看,采取的是过错归责原则,应无疑异。

    类型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的交通事故。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采取何种归责原则,一直存在着较大争议,立法上没有采取统一的模式,而是区分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归责方式,从《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上看,主要是区分了如下两种情形而采取的不同的归责原则:1、机动车存在过错,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无过错或存在过错。机动车存在过错,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无过错或存在过错的情形,从第76条的规定上看,采取的是过错推定原则,在赔偿的范围上,仍应适用过失相抵原则,例如,A驾驶汽车,因违反交通规则,将行人B撞伤,如果行人B没有过错,A因存在过错,应对B遭受的损害负全部赔偿之责任,如果B本身也存在着过错,应适用过失相抵的原则来确定A承担责任的范围;2、机动车没有过错,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没有过错或存在着过错。在机动车没有过错,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没有过错或存在着过错的情形下,从《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的规定看,立法上采用的是无过错责任的归责原则,例如,A驾驶汽车撞伤了行人B,如果A采取了合理的措施,没有任何过错,不管行人B是否存在着过错,A仍要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这样,就确立了机动车的无过错责任的归责原则,但同时也规定了机动车无过错时的免责是由,即行人如果是因为故意而造成的交通事故,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赔偿责任。

    综上所述,《道路交通安全法》在对交通事故采取何种归责原则的处理上,不是采取统一化的立法模式,而是将交通事故类型化而分别采用不同的归责原则,但总体上来说,《道路交通安全法》仍采取的是以过错原则为主,无过错原则为辅的归责原则,在道路交通事故中,仍主要是以过错来分配损害,同时,为兼顾机动车与行人之间的利益,也限制性的采纳了无过错原则的归责原则。从过错原则到无过错原则的演变,是现代侵权法的趋势,新《道路交通安全法》体现了这一趋势,但不是很明显,略有些保守,相信,随着我国保险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在交通事故等危险性活动领域内,无过错责任将最终得到确立。

江西省九江县人民法院:闵波

相关法律知识
咨询律师
孙焕华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42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杨丽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126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陈峰律师 
辽宁鞍山
已帮助 2475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更多律师
©2004-2014 110网 客户端 | 触屏版丨电脑版  
万名律师免费解答咨询!
法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