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法学界的三座思想丰碑——从开“官智”说起
发布日期:2009-05-18 文章来源:互联网
毛主席最爱读的书是4000多万字的《二十四史》。这部书值得反复读,可察大势,知权谋,也会让人冷血无情,麻木不仁,适合大时代的伟人阅读。不过,大时代并不值得敬畏,它往往是社会最病态的时期,一些猛药可资救急,但不足养生。《二十四史》对毛主席有何影响,无人可知,不过《二十四史》为正史,是官话,多白描,重脉络,普通人想获得借鉴,非常困难。况且,时移世易,阅读的需求已经变化了。当代的伟人,需要阅读邓正来、李猛、吴思。
有时候,体制可能产生这样的格局:大部分决策,都是下级抽空杜撰,中级抽空讨论,上级抽空发言,国家抽空颁布的。这是抽空,那么大家的主业是什么?谁也说不清。整个国家的政治智慧、官场智慧主要来自一毕业就当官,没有社会实战经验的下级干部。这样的发展模式,哪里有可持续性?
如果中国不在适当的时机,对行政、立法、司法制度进行重大改革,为中国大趋势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那么中国还需要一个大时代。中国的大趋势是什么,我们要规避的大时代可能如何到来,看看邓正来、李猛、吴思的著作,要比看《二十四史》更适合解答这些问题。
当然,这个阅读经历也会提升官员的生活品质,让他们看到纷繁的危机与繁荣,仍保持平静愉悦的心情,会让大家更遵守官场规矩,更会真正地开“官智”。中国古往今来,真正能开“官智”而又不鼓励官员冒进、逾轨、革命的作品,我看仅来自此三人而已。
想获得一个心灵的清醒,看大事不惑,有耐心旁观,做事不逾轨,继续江湖中不得已的惯例,不得罪人,又安排好后事,这都需要官员开心智。
广东地区有个著名律师,为高级官员提供生涯规划和风险控制服务。这是实战层面,对充满巨大风险的官场从业人员提供服务的模式。不过,某部委高官,博士毕业论文专门写《论受贿罪》,被捕后自信能无罪辩护,最后还是因受贿罪被枪毙。由此可见,学法学的博士,没有开心智,也无法自保。很多东西,只能由当事人自己去琢磨和领悟;由于信息传递存在巨大成本,当事人也往往需要自学成才。律师的作用在于:帮助官员在操作层面处理面上的具体问题而已。
对于官场,其发展大势,无论中外,只能演绎不能言说。居高位者,未尝不是充满迷惑,如履薄冰;能看清世事,做一两件明白事也就足可流芳百世了。例如蒋介石,颁行健康大法,推行县市民选,为台湾的民主政治奠定了坚实基础。仅凭此事,蒋介石足以昭彰后人。蒋介石另一成功之处,在于促成社会和解,以至使精英阶层莫不全身而退,儿孙、家业未尝毁损。大转折、大血洗在台湾没有出现,文化的张力得以续存。其尊重并接纳胡适等留美博士,自然是心智高人一等的表现。如果身边一堆平庸之辈,蒋介石不会得此功绩。
我国的开官智,我看要从阅读邓正来、李猛、吴思开始。十年之后,开官智的作品,可能是一些畅销的西方法律著作。有中国、美国法律实战工作经验,有中国、美国历史研究经验,有中文、英文表达能力的年轻人,可能成为这些作品的缔造者。他们将为一个伟大中国的出现奠定最坚实的思想基础。
邓正来:吉林大学教授。
李猛:北京大学教授。
吴思:《炎黄春秋》执行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