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登录        电话咨询
难忘的回忆--老兵回家(一)老兵很想家
发布日期:2009-04-30    作者:110网律师

 

--------------------------- 青岛老兵南下小分队记事
 
(一)老兵很想家
福建是我们的第二故乡,那里曾经有我们的家。
我们是青岛籍的福建老兵,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我们把青春的火热曾洒在福建的江河湖海以及荒山岛屿上。
为了保卫祖国壮丽的山河,我们曾扎根东南沿海,浙江省和福建省的海岸线,到处是我们的军营。那时候,我们所驻扎过的宿地和营房,处处盛开着美丽的扶桑花、多彩的夹竹桃、雄伟的芭蕉树和动人的美人蕉,老兵营不但留下了我们走过足迹,也留下了我们亲手铺建起来的篮球场地,那些我们亲手种下的花花草草,也留给我们无尽的思念,永远的镶嵌在我们的记忆中。
同甘共苦的战友,来自五湖四海,聚成一个大家庭,成为一家人。在部队的那些日子,我们饱尝了什么是辛苦,什么是欢乐,那么多的战友在一起,平时打打闹闹,训练时各显身手。平时嬉戏闹闹的,偶尔也有点小磨擦,很快就会过去。大家每天同吃同住同休息,同唱一首歌,同听一堂课;文革期间大家对毛主席进行过早请示,晚汇报,步调空前的一致,真真切切的友好相处在一个大家庭,只要上级一声令下,这支生力军立马就能披荆斩棘。
 
 

 
照片为1969年鱼雷快艇131艇在三都港口修船所滑道前留影,前排右起为副指导员黄珠法、中队长陈志良、大队参谋长李永义、指导员戴维佐、中队副队长李锡荣。
 
那个时代,军营里到处是响亮的军歌。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做毛主席的好战士,是那个时代的主旋律。战士自编自演的歌舞以及各种形式的表演唱非常活跃,有一首在军营流传最广,旋律是快板式的歌曲,非常顺口也好听,至今也未忘记,歌词是这样的:
 
毛主席呀毛主席,革命战士最热爱你呀热爱你,你像那一轮红太阳,照耀在我们的心窝里呀心窝里,你的话儿我们最爱听,字字句句记心理,只要想起了你,刀山敢上火海敢下心里增添了无穷的力量,毛主席呀毛主席,革命战士最热爱你呀,最最热爱你。
 
军旅生活,处处凝聚着庄严与神圣,点点滴滴的培养着军人的信念和勇气,缔造了无数名赤胆忠心的钢铁战士。不同名目的学习班、各种军事集训班、业务培训班不断充实着干部战士的政治、军事和文化生活。
 
清晨,随着嘹亮的口号声战士们整齐地投入操场;夜里,就寝号声一响,沸腾的军营里马一片宁静。
 
战胜敌人保卫海疆造就了海军战士的钢铁意志,顶狂风战恶浪凝结了战友的浓浓情谊。
 
 

 
照片为1970年福建基地宣传处长韩永才与首批新闻战士培训在厦门安业民烈士墓前的留影。
 
 平潭岛竹屿港、兴化湾、三江口、大港湾、湄洲湾、崇武湾———是我们经常出入的海湾,海上活动多字多样。防台风、锚地待机、三军合练、护航,抗登陆合练,迎着风浪前进,冒着浓雾航行,同一条舰艇多种战位,大家紧密配合,协同作业,舰艇与舰艇之间,指挥有序,步调一致,海上编队集中的快,分散也快,通过一番艰苦卓越的海上训练,练就了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硬功夫。若不是亲身经历,是难以体验到什么是真正的风雨同舟,生死与共。
 

 
 
 这是美丽的平潭岛竹屿港。(照片转载海军福建战友网)
多少个日日夜夜,我们周旋在蒋军盘占的金门、马祖、白犬、东犬等岛屿旁,美蒋飞机时常来我上空云盘旋、骚扰,其小股匪特又经常到沿海偷袭。风里雨里我们都必须高度警惕、枕戈待旦,随时承受着风沙扑面洗礼和烈日蒸烤艰难,那些日子极为艰苦,也极有意义,留给了我们的不仅仅是难以磨灭的记忆,更重要的是造就了我们一生也用不完的顽强毅力和团结奋进的斗志。
 
记忆最深刻的莫过于值班舰艇无时无刻的防空。蒋介石所统领台湾空军,隔三插五地到大陆上空兜上一圈,其飞行高度及方位距离,无疑被控制在我军的值班雷达范围内,雷达观通站昼夜值班,随时通报敌机的动向,在接近我方上空之前,所有的指战员必须全部迅速上艇,进入各自的战斗岗位,机电兵启动主机、枪炮兵按通讯兵所通报的方位距离密切注视着上空;并不停的调整着炮口的方位和高度。最令人怄气的是一天之中,多次放空、午餐时间和午休时间的防空。每年的八、九、十月份,正晌午时,骄阳似火,防空却是接连不断,战士的口号是:防空放空,十防十空;宁放十次空,战备丝毫不放松。
 
特别玩味的是防空发生在就餐时刻,就餐中的干部和战士,屁股尚未坐稳,震耳的防空警报声,催命似的响彻军营上空,霎那间,偌大的水兵餐厅,桌上满是香喷喷的菜饭,却空无一人。干部战士丢下饭碗,拿出运动员冲刺的劲头,恨不得一口气跑到了自己的战斗岗位上。跑不上几步已经大汗淋漓,这可是动真的防空,不同于普通的军事演习,为体现战备观念强也得拚命的跑在前头。餐厅与军港码头的距离,最近的有80米远;远的,就是脱离码头在滑道架子进行季节保养的舰挺,离餐厅的距离有800米以上,耒回折腾一次,食欲全无,老蒋的空军深蕴其理,只要他在天上有意识的兜上几圈,打打擦边球我军也只得陪着他玩上几圈,警报解除后,随之而来的就是我军徒劳的叫骂声。长时期的这种疲劳战的防空,使有些正在就餐中的战士,一听到防空警报,迅速摘下帽子,扣上碗中的米饭,撒腿跑上战位,当警报解除了,军帽中的米饭才有机会吃进肚中。这种不亲临其境便难以想得出,而且在任何地方都难以见到的防空景观,只要在海潭岛值班时,谁也得成为防空战士中光荣的一员。
 


 
  雄鹰展翅,鱼雷快艇三大队海上编队。
我们是骄傲的水兵,随着战舰发出的震天吼声,机智敏健地转战在祖国东南沿海的岛屿和沙礁之间,熟悉每一条航道。快速行进,可每小时 40 海里以上,慢速机动,可以自由翱翔。
 
 

鱼雷快艇三大队一中队四条艇组成横队快速接敌。
 
 我们是台湾海峡的守卫者,有幸参加了无数次的抗登陆和登陆的海、陆、空三军合练,为首次开辟金门以东航线,顺利的保护大型军舰南下和北上,日夜坚守在海峡最前沿。历经千锤百炼成为真正的海峡卫士,护航、护海、护渔是我们坚强神圣的使命。
 
1949 年的蒋介石,在大陆已无立锥之地,就是凭借我军海上力量不足,从水路逃亡,占据了台、澎、金、马等岛屿。由于美国第七舰队介入台湾海峡,以及朝鲜战争的爆发,使中国人民解放军武力解放台湾使命,处于一种等待状态,从而造就了大陆和台湾隔海相望,骨肉难团圆的历史局面。
 
建国后,我海军的装备力量是从北海、东海到南海逐步强大起来的,海军的武装力量一度北强南弱。蒋介石为控制住东南沿海,曾有过“坚决不能让共军大舰南下”的誓言, 蒋介石曾下令,对于经过台湾海峡的大陆军舰一律击沉, 我军为避免国共不必要的磨擦,以及我军海上力量等因素,自全国解放以来,我国大型舰船在东海南海间的往来调动都绕道台湾东南的公海,穿越巴士底海峡。
 
60 年代中期,我海军在崇武以东海战中 , 击沉了国民党海军南区巡逻支队旗舰大型猎潜舰“永泰”号及护航炮舰“永昌”号;八. 六海战中击沉的国民党军舰“漳江号”和“剑门号”,国民党海军连续遭受了我军沉重打击后,即停止了对大陆的骚扰作战,使两岸逐渐呈现隔峡对峙的局面,但双方仍然处于紧张的政治军事敌对之中。
 
史料记载, 1974 年初南越派军舰闯入西沙,西沙海军要求增兵,邓小平请示,毛泽东同意,并特别强调“直接走 ! ”,所谓直接走,就是直接通过了东引岛(国民党军队控制)以东数十公里外的海域,随后进入马祖列岛以东 26 公里 ,通过台湾海峡,最后驶过金门以东海域。
 
1974 年 1 月 19 日 西沙海战爆发,海军确定驱 6 支队所属的护卫舰 18 大队(下辖 01 型护卫舰 4 艘,即 505 昆明、 506 成都、 507 贵阳、 508 衡阳)立即南下,支援南海舰队执行轮战任务。
 
如此重大的军力调动,台湾的蒋介石能坐视旁观吗?有备而无患,是兵家常事,常备不懈是军人的灵魂。为保障 18 大队安全南下,福建基地组织了 32 艘舰艇、多个岸炮和高炮营以及十多个观通站执行警戒保障任务,严阵以待,随时预备粉碎来犯之敌的任何可能挑衅和妄动。
 
在这紧急关头,开辟金门以东航线历史地落在我们的肩上。顶狂风战恶浪,曾经留下多少惊心动魄鲜为人知的故事啊 ------
 
  “阿波丸”,是一艘令全世界所有打捞者魂牵梦绕的沉船。传说是一座重达 40 吨的“金山”。这是一艘建造于 20 世纪 40 年代初的日本远洋邮轮,船长 154.9 米 ,宽 20.2 米 。
 
平潭岛至台湾的新竹港 133 公里 ( 72 海里 ), 而阿波丸沉没处离台湾仅 50 余海里。
 
1945 年,被日本军队征用的“阿波丸”装载着大批日本人和诸多惊人财富从东南亚驶向日本。航行至我国福建省牛山岛以东海域,遭到美军潜水舰“皇后鱼号”,数枚鱼雷袭击, 3 分钟后迅速沉没。全船 2010 名乘客及船员,只有一名厨师下田勘太郎一人幸免于难。
 

 
阿波丸图片资料
 
台湾《中国时报》 1976 年 11 月 21 日 报道:″阿波丸″被击沉时载有金锭 40 吨,白金 12 吨,未加工的宝石 15 万克拉,美、英、香港货币数捆,工艺品 40 箱,锡 3000 吨,钨 2000 吨,铝 2000 吨,钛 800 吨,橡胶 2000 吨。
 
日本海湾代表团向中国提供的数字:锡 3000 吨,生橡胶 3000 吨,加上锑、钨、水银,总计 9812 吨。
 
据传“阿波丸”沉船上还有一件战乱中流失了的珍稀国宝“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1977 年 5 月初,由海军 J101 号、 J503 号打捞船,交通部上海救捞局沪救 3 号打捞船组成的打捞作业船队正式进驻牛山岛以东作业海域。我国政府有关部门对外发布消息和航行警告,宣布在牛山海域打捞阿波丸沉船。
 
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决定,由福州军区统一指挥,交通部和海军一起组织力量,对“阿波丸”沉船进行打捞,工程代号“ 7713 ”。
 
  “阿波丸”沉船已断成两段,前段长 44.7 米 ,后段长 107.8 米 ,埋入海底泥中 9 至 11 米 ,该处水深在 60 至 69 米 不等。工程中采用了水下爆破、水下电割等新工艺和方法,上海救捞局“大力号”海上自航浮吊船将首段吊浮出水,拖抵平潭岛娘宫锚地搁置于浅滩。据报道此次打捞共捞获锡锭 2472 吨,售价 5000 余万美元,橡胶等货物数千吨及死难者遗骨和遗物。
转载--资料片
 
竹屿军港。(照片转载海军福建战友网)
 
 

 

 

 
转载--资料片
 
这一举世闻名的台湾海峡打捞阿波丸沉船工程,是我国在七十年代最重要的海上打捞工程,这种在敌占岛的眼皮下,打捞海底宝藏,要做到安全打捞,没有强大的海上防护,打捞就是一句空话。东海舰队所有海上力量都曾为之森严壁垒,舰艇巡逻编队日日夜夜在作业区现场进行巡逻警戒。
 
值得纪念的是,在这 1000 个日日夜夜打捞作业中,靠近打捞最近的海上保卫力量,有着我们鱼雷快艇和护卫艇。
 

竹屿军港。(照片转载海军福建战友网)
 
海上的风风雨雨,的确丰富了智慧和练就了胆略。当年年龄较小的来自李村镇的李基本,入伍仅两年,就在部队意外发生的内乱中一举击毙反革命分子诸暨籍人士王林孝,避免了指战员的重大伤亡,挽救了部队的损失,被荣立三等功。
 
沙子口镇朱光智荣幸的成为快艇三大队中队指导员,转服后成为青岛市一名优秀的公安干警;年龄最小的阎家山人阎志联,是部队第一批输送到浙江大学就读外语人员,转业后成为青岛地区最早的中外合资企业的中方代表人,为沿海城市的青岛改革开放发挥了应有的作用。目前大家仍在不同的岗位默默的奉献着 -------
 

2007年三大队于海峰、张作喜、朱光智、李基本、钟丰世专程到古镇看望战友陈爱本时的照片。
 如今,从我们脱掉了军装,告别了军营,转眼 40 余年了,军营还在吗?那里的山河如今变成了什么模样?老兵想家的欲望,越来越成为一种力量,每当战友聚会时,回家看看竟成为战友们的共识和强大的欲望。
 


 
鱼雷快艇三大队七位68年电讯兵,左三是陈爱本;左四是李基本。
 
我们是那么的爱我们的部队,爱我们的军营,爱我们的战友。
 
那种感觉,是不可能在其它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所能有的。                 
 
老兵想家的感觉,是所有老兵的共同点,但真的要回家去看看,却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有的战友,在聚会时喊得很响,一旦真的要动身了,却因工作问题、家务问题及身体状况等因素而放弃。
2004 年 4 月首批自愿组合的六位青岛老兵,于洪利、张作喜、冯晓明、王元洲、朱广智、于海峰终于熬不住了,决心回家看看。
张作喜、冯晓明是战友中最早的有车族人员,因车辆均是五人的乘坐,一辆车乘坐不下,若是两辆车,路程上加大了不必要的消费,于海峰向朋友借来一辆七人座的商务车,车辆问题就解决了。王元洲在部队是为首长开车的职业司机,充分发挥了职业驾驶员的优势,出发前,反复周密的检查和调整了旅行车辆,以避免路途中出现意外。六个人中就有三名驾驶员,长途跋涉司机就更不是问题了。于洪利是财务专业人才,由他掌管行进中的财务。
决策一旦确定,大家心里竟和当年一样,情不自禁有一种说不出的激动。当年在部队时,因久别亲人和家乡,探亲假是一件令人很激动的事情。而现在却想的是回部队,部队那个家。可是,战士四海为家,家在哪里?家里在还有熟悉的人吗?
带上青岛啤酒和崂山绿茶等特产,选择最经济的路径, 4 月 9 日 0530 早晨,青岛老兵踏上了回家的路。由青岛摆渡至黄岛,上高速,沿同三线,中午在淮安午餐,下午直达江苏常州。常州有战友俞庆华,原 21 支队快艇基地干部,现从事律师工作,因工作上的因素,转业后的俞庆华,曾来过青岛,加深了浙江与青岛战友之间的联系,我们理当去看他。离开家的第一个夜晚,由俞庆华安排我们住进了常州军供站宾馆,虽然这里还未到家,却已尝到了家的热情和温馨。
后续 (二)回家路上 

相关法律知识
咨询律师
孙焕华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42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杨丽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126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陈峰律师 
辽宁鞍山
已帮助 2475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更多律师
©2004-2014 110网 客户端 | 触屏版丨电脑版  
万名律师免费解答咨询!
法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