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人民政府批转市建委关于《2004年老城环境整治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市建委拟定的《2004年老城环境整治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四年三月八日
2004年老城环境整治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原则,以实现“两个率先”、富民强市、加快发展和争先进位为根本目标,积极呼应沿江开发和新区建设战略,围绕城市建设总体战略思路、围绕打造国际性历史文化名城、围绕“十运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整合历史文化资源,彰显城市个性,推进新区和老城协调发展,使城市特色更浓、整体环境更优、服务功能更强、综合效益更大、百姓受益更多。
二、编制依据
2004年老城环境整治工作方案经过多方协商、广泛听取意见、集纳历年城建展览和市民公示的建议,并严格按照《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南京市老城保护与更新规划》、南京市近期建设规划、南京市城市建设“十五”计划、《2002—2005年城市建设和管理目标任务及实施方案》、《2002—2005年老城环境整治方案》以及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有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两个率先”的各项目标等。
三、主要内容
2004年老城环境整治工作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以迎接“十运会”为总节点,改善南京整体环境,提升南京现代形象,重点围绕“两河、两带、三区、四点、五片”进行整治建设,实施道路整治和公厕改建、并围绕“十运会”场所开展三方面工作,即:整治秦淮河、金川河两河水环境,建设明城墙、铁路沿线两带景观,加速推进新街口、火车站、中山陵三个重点区域整治建设,精心打造静海寺—天妃宫、江宁织造府、金陵大报恩寺塔、玄武湖四个历史景点,启动实施南捕厅、朝天宫、颐和路、梅园新村、门东门西五大历史片区的更新与保护,加速推进危旧房改造,对景观路、主次干道和街巷进行出新改造,基本消除主城内无灯道路,改造和新建公厕,围绕“十运会”比赛、活动、住宿等主要场所开展完善静态交通设施、整治周边环境、实施房屋立面出新和灯光亮化三方面工作。
(一)整治两河水环境
秦淮河水环境整治工程按照“三年工程、两年完成”的总体目标,2004年重点开展左岸16公里和右岸(运粮河—武定门)6公里的安居、防洪、景观、截污和绿化美化等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开工建设三汊河河口闸,实施清淤、调水工程,全面建设三汊河风貌区和运粮河生态公园。
工程进度初步安排如下:安居工程2004年3月至8月,计划搬迁工企单位80家、居
民2257户,拆除房屋27.4万平方米;水利工程2004年8月至2005年5月,完成驳岸改造,建成河口闸主体工程;环保工程2004年2月至2004年12月,完成污水截流工程;景观工程2004年6月至2005年6月,完成三汊河河口和运粮河公园建设,完成两岸景观工程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文保工程2004年2月至2004年12月,完成红土山、东西干长巷等地段的城墙维修和保护。
金川河水系是我市城北主要水系,全长27公里,流域面积38.5万平方公里。2002—2003年金川河综合整治主要围绕主流、老主流、东支、中支和西北护城河沿线展开。2004年计划对老虎山沟、城北护城河、南十里长沟三个支流的环境进行综合整治。2004年计划在做好2003年工程收尾工作的基础上,按照规划设计方案完成房屋拆迁、河岸护砌、河道清淤景观绿地建设等工程,并建成上元门水厂引水二期10万吨/日工程,使金川河成为穿越老城北部的一条秀丽风景线。
(二)建设明城墙和铁路沿线两带景观
1、明城墙环城绿化带
明城墙总长33.676公里,现存23.743公里。明年将基本建成环城绿化带,重点实施月牙湖光华门—友谊村段(长约650米)、解放门—神策门段(长约4200米)和建宁路—挹江门段(长约650米),突出明城墙历史文化、自然生态、城市形象和旅游休闲功能,为明城墙申遗奠定良好的基础。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拆除城墙与护城河之间影响景观的建筑,连接景区及交通出入口,维修城墙,结合水环境治理整修河道、护坡,同步建设景观绿化带,开辟水上游览线路,建设多种式样的开放空间,形成以亲水驳岸等人性化空间为主的滨河绿化区、休闲文化区和观赏景观区。
2、铁路沿线环境整治
目前,铁路沿线违章搭建、积存垃圾多,环境很差,直接影响到南京市的整体形象。2004年,将重点对津浦线(大桥南堡—南京站)和沪宁线(南京西站—南京站—南京东站)铁路沿线30至50米范围内的环境进行综合整治。整治标准必须达到“四无一有”,即:无暴露垃圾、无残墙破房、无粪坑旱厕、无废品杂物、有封闭围墙或绿化隔离带。通过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彻底消灭窗口地区的脏乱差现象,同时加强地段内的景观、环境和开敞空间建设,与城市整体景观有机融合。
(三)加速推进三个重点区域建设
1、新街口中心区
2004年,重点对新街口中心区做好六方面整治工作,使新街口地区初步形成空间布局合理、交通便捷、设施一流、环境宜人,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现代化商务商贸中心。主要内容一是加速推进新街口中心区东铁管巷、地铁、新华分社、中华剧场、忠林坊、糖坊桥等地块的开发改造;二是进一步完善优化中心区内路网和步行街建设;三是拆除影响景观建筑,整理店牌店招,美化立体空间视觉效果;四是强化建筑灯光照明艺术,形成完整的亮化体系;五是拆除屋顶违章建筑,实施房屋立面出新和平改坡,同时建设屋顶绿化、垂直绿化;六是建设景观绿地,创造怡人的休闲环境。
2、火车站站前广场
南京火车站是华东地区铁路的重要枢纽,是我市对外交通转换的重要通道。站前广场工程共分为五方面内容:一是地面道路拓宽改造,由原51米拓宽至71米;二是站前广场高架桥(含高架平台),东起新庄,西至和平桥约1700米;三是龙蟠路新挖隧道620米和老隧道改造;四是地下停车场,面积约24000平方米;五是地面景观广场,约10万平方米。整个工程预计2005年春节前结束并投入使用。
2004年站前广场改造工程建设计划安排如下:一是新建隧道工程,4月底完成顶板施工,7月底完成设备安装、装修,12月底投入试运行;二是地下停车场工程,2月底完成支护及工程桩,10月底完成装修设备安装,12月底试运行;三是东西高架桥工程,7月底完成桥梁主体工程;四是地面广场及景观工程,12月前完成;五是道路拓宽工程,12月前完成;六是龙蟠路老隧道改造工程,10月开始施工,12月完成交付使用。
3、中山陵
目前,中山陵景区内有近百家单位、13个自然村和9个居民片区,这些单位和居民(农民)的存在,不但严重影响景区容貌,还给风景区的规划管理带来相当大的难度,特别是蚕食土地、违章搭建现象屡禁不止,环境脏乱差现象十分严重。
为解决上述问题,计划用四年时间,搬迁景区内的所有居民和19家工企单位(主要为有污染的和生产型企业);实施拆建还林、退耕还林和荒地补绿;完善景区内道路、排水等基础配套设施;整治琵琶湖、前湖、紫霞湖等水环境;建设王家湾公园、邵家山公园、下马坊遗址公园、明文化园、健康庄园等一批生态公园和旅游景点。使中山陵园风景区成为生态之园、文化之园、旅游之园、繁荣之园,成为南京城市“绿肺”、都市发展区的核心地带和历史文化集中代表区。
(四)精心打造四个历史景点
1、静海寺—天妃宫
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在2003年招商和拆迁的基础上,2004年实施静海寺—天妃宫历史景区的建设。景区占地7万平方米,拆除房屋6.5万平方米,新建建筑约6.2万平方米,共分为五个组成部分:狮子山西入口广场、特色商业步行街、静海寺、郑和纪念馆和天妃宫妈祖庙。这五部分之间通过广场、内街步行道、桥梁、长廊等要素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景区,形成融古都特色与现代文明于一体的历史景区,使游客在时光交错中感受历史的魅力。
2、江宁织造府
江宁织造府建于清初顺治二年(1654年),是专门织造御用和官用缎匹的官办织局,共有260年历史。曾为清代皇帝南巡行宫,遂有大行宫之名。江宁织造府遗址中心即今南京市中山东路、大行宫一带,占地面积约150亩,规模宏伟、显赫一时。《红楼梦》作者曹雪芹诞生于此。原有建筑已毁于太平天国年间。1984年8月17日,经考古发现并确认。
该项目占地约1.8万平方米,2003年已完成了地块招商、拆迁和考古发掘工作。2004年将完成规划设计方案论证和主体工程建设。最终将恢复江宁织造府部分建筑,建立全国唯一的云锦艺术馆,建立真正系曹雪芹居住原址的曹雪芹故居纪念馆,同时建设停车场等配套设施。该工程的实施,将丰富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资源、提升南京的文化品味、展示南京独特的人文魅力。
3、金陵大报恩寺塔
金陵大报恩寺是永乐10年明成祖以纪念明太祖夫妇之名,按照皇宫图式,历时16年建成,原址是六朝阿育王塔与长干寺。大报恩寺塔高80米,九层八面,开有四座拱门,门帘均用饰有飞天、飞羊、狮子、白象、金翅鸟、莲座、昙花、蔓草等佛教题材的五色琉璃砖制成。塔周悬风铃152个,设置大型油灯140盏,风起铃响,声震远方。被美誉为中世纪世界七大奇观之一。大报恩寺建成后历经400多年沧桑,最终毁于太平天国战火。
按照整体规划方案,将在原址重建大报恩寺琉璃塔,建设报恩大殿、香河桥、展览馆及相关配套设施。2004年计划完成规划设计方案编制、项目招商和部分地块拆迁,并启动工程建设。
4、玄武湖
玄武湖作为南京城内的一颗明珠,长期以来,因在建设、运营和管理上缺乏规划指导,导致整体开发、经营情况不够理想。2004年将着重做好玄武湖景区的详细规划设计,通过国际招标,综合考虑文化、园林、旅游、交通、经营、发展等因素,以一流的规划设计方案,指导玄武湖今后的保护、开发、利用,重新打造玄武湖品牌,拉动地方经济发展。
(五)启动建设五大历史片区
1、南捕厅
位于南京古城南部,规划用地范围为东起中山南路,西至红土桥路,北靠建邺路,南临升州路,占地面积30.5公顷。其中保护区用地16.84公顷,规划总建筑面积约18.6万平方米。项目开发兼顾传统风貌保护与现代文化发展的要求,以城市居住文化为背景,以传统街巷机理为核心,成为融特色居住、旅游、文化、休憩等功能于一体的历史文化保护区。
项目建设内容有:历史文物保护修缮、区域路网及环境改造和区内地块开发等。开发原则是在保护历史景区与古树古井的基础上进行院落式低层高密度住区建设,并继承当地传统的手工业作坊产业进行旅游开发,与东部夫子庙、西部朝天宫形成历史文化旅游连线。2004年计划完成规划设计、项目招商,部分地块拆迁和文物修缮保护等工作。
2、朝天宫
朝天宫地区南起建邺路、北至冶山道院,西起莫愁路,东至王府大街,用地面积约9.3万平方米。根据总体规划和市场化运作方案,拆除区域内破旧房屋,并对可保留建筑进行综合整治,同时调整朝天宫地区现状用地结构,建设朝天宫文博中心、梨园艺术中心、六朝石刻艺术苑、休闲游憩中心、传统商业购物区和美食城。
按照遵循尊重历史的原则,保护利用朝天宫古建筑群,以历史建筑为基础,建设与景观相协调的配套建筑,将朝天宫地区建成标志性与特色性地区,保护和展示南京古代灿烂历史文化,形成兼备游憩、购物、餐饮等功能的综合性旅游地区。2004年计划完成规划设计、项目招商和房屋拆迁,开工建设主体工程。
3、颐和路
颐和路片区是南京最集中的民国公馆区,占地37万平方米,拥有外国公使馆、名人旧居等225处民国建筑,其中不乏马歇尔公使馆、顾祝同公使馆和前苏联公使馆等13处一类保护建筑。2004年将对江苏路和宁海路围成的三角片区进行保护开发,该地块占地27650平方米,共有36幢小别墅。按照规划设计方案,拆除影响景观建筑,对保留建筑进行功能置换和出新改造。景观建设将以城市“水景”公园为主题,保留现有树木,室外公共空间将布置休闲咖啡、餐饮座椅,与景观建筑结合,形成具有轻松休闲气息的人文商业氛围。2004年计划基本完成规划设计、项目招商、房屋拆迁和置换、主体工程建设。
4、梅园新村
按照长江路文化街和总统府历史文化景区规划要求,搬迁长途汽车站,拆除周边影响景观建筑,建设文化、休闲、旅游等配套设施。同时建成大行宫广场,并按照“新天地”运作模式对钟岚里民国建筑进行功能置换和出新改造,增加旅游配套服务功能。2004年计划基本完成梅园新村地区保护与更新工程。
5、门东、门西及危旧房改造
门东片首先实施危旧房屋改造,按照总体规划方案,通过市场化运作,拟搬迁居民6000户,拆除房屋约30万平方米。同步进行水环境治理,对东关头(东水关至文正桥段)沿河环境进行综合整治,拆除危旧房屋,实施景观建设。
门西地区总占地91.13公顷,以居民用地住宅为主,建筑密度较高,质量年代参差不齐,传统民居多为晚清和民国初年所建,结构较老。该地区作为南京旧城历史文化遗存地段,保存着相当规模的历史遗迹,知名度较高的文化资源,较完整的传统风貌和一定规模的自然景观。2004年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完成总体规划设计方案的编制;二是拓宽鸣羊街道路,为周边土地开发建设奠定基础;三是确定胡家花园市场化运作方案,完成项目招商和房屋拆迁工作。
在抓好门东、门西片区保护与更新工作的同时,全面开展宝善、冶山道院等地区的旧城改造和黄泥岗、扇骨营、热河路、永宁街等片区的危旧房改造,完成50万平方米以上。
(六)实施道路整治和公厕改建
1、道路整治
以2005年为节点,用2年时间,按照“路平、牙直、灯亮、沟通、树齐”的标准,实施道路整治,完善城市道路网络,提高城市道路功能,改善城市道路环境,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分为景观路、主次干道和街巷三个部分。整治主要内容包括:拆除道路两侧违章建筑、重点地段杆线下地与现状整理、道路改造、消除淹水片、完善照明设施、出新建筑立面、改造地下管网等。2004年主要工作任务:完善提升进香河路、洪武路等3条景观路;整治建宁路、广州路、升州路等20条主次干道;出新百子亭、石鼓路等42条街巷。
基本消除主城内无灯道路
解决无灯道路,有利于减少夜间交通事故、减少夜间犯罪,方便居民出行,美化城市夜景。2002年和2003年集中解决了46条城区及城郊结合部的无灯道路,线路总长38.06公里,装灯980盏。2004年将集中力量解决秦状元里、梅园新村等30条无灯道路,基本解决主城内无灯道路问题。
2、公厕改建
在主干道和窗口地区,在人流量较大和群众反映强烈的地点,改建、新建60座公厕。改建公厕达到二类以上标准,新建公厕达到一类标准。
(七)围绕“十运会”比赛、活动、住宿等主要场所开展三方面工作
1、完善静态交通设施
针对主城内停车难的问题,结合道路革命,同步完善静态交通设施,配套建设机
动车与非机动车公共停车场,合理设置公交站台与出租车站点。同时加强静态交通管理,整治占道停车,还路于民。
2、整治周边环境
结合周边片区道路出新与改造,加大街巷拆违整治力度,全面拆除重点地区违章搭建和影响景观的建筑,整治店牌、店招、广告,整理现有架空杆线(重要路段实施架空杆线下地),清理卫生死角,建设街头绿地景观设施。
3、实施房屋立面出新和灯光亮化
根据不同地区的景观要求,通过平改坡、立面出新和屋面屋顶整修三种形式,实施屋面及立面整治,拆除屋顶违章搭建,同时建设屋顶绿化和垂直绿化,使房屋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创造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达到提高居住质量、改善市容景观、优化城市环境的目的。
同时,在前两年的基础上,2004年将提高重点区域的亮化水平,突出新建楼宇、建筑物(立交桥、高架桥)亮化,提高重点饭店、宾馆、商业区的亮化水平,突出明城墙、景观路亮化建设,提高旅游景区点和历史片区亮化水平。使南京夜景更优、更美,更具影响力。
附:《2004年老城环境整治分项任务及工作进度表》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