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条 为了加强自留山的管理,维护自留山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自留山的绿化,根据《
吉林省森林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结合现实情况,制定本办法。
关联法规:地方人大法规(1)条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自留山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将其具有所有权的尚未利用的宜林地划给农民进行植树造林的林业生产用地。
第三条 凡我省境内的自留山,均按本办法管理。
第四条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要根据群众的意愿和经营能力,把集体所有的荒山、荒坡、荒沟、沙丘、沙滩、洼地等尚未利用的宜林地,全部或部分划作自留山,由农民进行植树造林。
第五条 划定后的自留山,其土地所有权属于集体经济组织,自留山的使用权归集体经济组织确定的使用者。
第六条 划定自留山,必须面积准确、边界清楚,并要树立分界标志。
自留山划定后,要按国家和省的规定发给自留山使用者自留山使用证书,确定使用权。(乡镇)林业工作站要建立自留山档案。
第七条 自留山的使用者对自留山的林木具有所有权。自留山的林木允许继承和有偿转让,但须按国家和省的规定办理与林木所有权变更有关的手续。
第八条 自留山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第九条 县(市、区)人民政府要根据自留山的实际情况,制定自留山的长远发展规划。乡(镇)人民政府要根据自留山的长远发展规划,制定自留山的经营方案。自留山的使用主要按规划和经营方案经营。
第十条 自留山可以自行经营,也可以与其它经济组织联合经营或与他人合伙经营。
第十一条 自留山的使用者必须在当地政府规定的限期内完成植树造林任务。
第十二条 自留山要以营造用材林和薪炭林为主;生产、生活用材来源充足地区的自留山,可营造经济林。自留山造林,三年内允许在不影响规定的造林密度和树木生长的前提下,间种杂粮和经济作物。
第十三条 对经济条件差,缺乏资金来源的自留山使用者,林业部门要在种苗或造林资金上给予扶持。
第十四条 县(市、区)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每年要对自留山植树造林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对造林三年后保存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和通过封山已经成林的,由当地县(市、区)人民政府发给林权执照;对造林后成活率、保存率达不到规定标准的,要责令自留山的使用者限期补植。
第十五条 不准违反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到自留山挖沙、采石、修塘筑坝、建造房屋或从事其他违反法律规定的用地活动。
第十六条 自留山的使用者根据自留山树木生长的需要,可以采取封山育林措施,但必须经乡(镇)林业工作站同意,并报县(市、区)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树木处于幼龄阶段和实行封山育林期间,严禁在自留山放牧和非法从事影响林木正常生长的其它活动。
第十七条 因勘察设计、开采矿藏和工程建设,需要砍伐自留山林木或占用自留山的,按《
森林法》和《
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并向自留山使用者补偿经济损失。具备条件的地方应按规定为自留山的使用者重新划定自留山。
关联法规:全国人大法律(2)条 第十八条 采伐自留山的林木,须有县(市、区)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乡(镇)人民政府核发的采伐许可证。自留山的林木被采伐后,使用者要在一年内完成更新造林任务。
第十九条 自留山生产的木材,允许按规定上市议购议销。
第二十条 对模范贯彻执行本办法,做出突出贡献的,由县(市、区)人民政府和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由林业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一)在规定的限期内未完成植树造林任务的,或将自留山改作它用致使自留山荒芜的,按用地面积每公顷七十五元至一百二十元核收荒芜费,并由集体经济组织收回自留山。
(二)因间种其它作物影响造林密度和保存率的,责令限期补植;逾期达不到要求的,收取补植费用。补植费用要全部用于自留山使用者所在的集体经济组织植树造林。
(三)对侵犯他人自留山的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的,要责令其赔偿自留山使用者的损失。其中毁坏幼树(包括新植苗木)的,按每棵树一至三元赔偿;属于盗伐自留山林木的,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罚。
(四)未经批准,擅自采伐自留山林木的,按《
森林法实施细则》第
二十二条的有关规定处罚。
关联法规:国务院部委规章(1)条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