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登录        电话咨询
关于李**的行为不构成“敲诈勒索罪”,应不予批准逮捕的法律意见书
发布日期:2016-04-04    作者:110网律师
关于李**的行为不构成“敲诈勒索罪”,应不予批准逮捕的法律意见书黑龙江省**市人民检察院:

       李**因被指控涉嫌敲诈勒索罪于2016年3月18日被**市公安局刑事拘留。本律师受李**妻子张**委托,二次会见了犯罪嫌疑人李**,查阅了张**提供的所有相关资料,经过一切可能的调查研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全面了解了基本案情。
       鉴于从刑事诉讼法所明文规定刑事办案程序的期限推算,和刚刚得知的本案业已移送你院提请批准逮捕,为有效保障李**的合法权益,特向你院提出以下辩护意见:
      本案的“诉因”实际上是因李**实名举报本村支书张**。
      事情经过,与我们的初步调查结果是:
      李**在**市纪委实名举报村支书张**贪污、受贿等违法行为,在没有得到解决的情况下。2015年1月14日李**迫于无奈到北京中纪委实名举报村支书张**贪污、受贿等违法行为。因为实名举报一直没有确切落实,没有相关部门认真核实举报,李**就坚持上访,要求相关部门作出合理解释。
       2000年左右,李**在村里种树6400棵,但2014年末,张**告诉李**6400棵树被充公了。李**找到张**要其充公理由,张**没有合理理由,李**林地问题始终没有解决。
       张**错误以为李**举报他贪污、受贿等是因为李**林地被充公之事,就找到**乡林业站站长宁**、武装部长财政所长箭**多次与李**谈给多少林地补偿款不告张**。但李**均表示实名举报张**与林地补偿款没有关系。其中李**与宁**谈过要求林地补偿款的数额,宁**却将此单据提供给张**,现侦查机关以此单据认为李**有敲诈勒索的犯罪嫌疑。
       敲诈勒索罪的法律定义: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使用威胁或要挟的方法,强行索要公私财物的行为。
       一、李**上访是否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李**上访的目的是实名举报张**贪污、受贿等违法违纪行为。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公民享有检举权。尽管知道实名举报会给自己带来一定的麻烦,但是为了方便专门机关尽快了解及核实情况,李**还是坚持实名举报。李**行使《宪法》赋予公民的合法权利,上访合法合理合情,首先排除了敲诈勒索罪的第一要素“非法占有为目的”。行为人明知财物不属于自己,故意以法律禁止的方式将该财物占为己有的才能认定具有“非法占有目的”。退一万步讲,林地本就是李**的,本村多名村民可以作证,李**的林地被非法侵害,张**代表**村支付林地补偿款也是合理合法的。
       二、李**是否进行了威胁和要挟及强行索要财物的行为?
       李**没有对张**恐怖炸弹袭击,也没有人质绑架威胁,也没有令张**恐惧、害怕的言语威胁。至于张**多次主动要求赔偿李**林地补偿款,张**代表**村非法侵害李**的林地,应该支付林地补偿款,张**完全自愿,李**没有任何强行索要的行为。
        三、上访手段能否作为敲诈勒索罪的非法手段?
       敲诈勒索罪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使用了非法的犯罪手段,如对人进行生命威胁等。这种手段无论从道德,法律都是不能容忍,极其恶劣的。如果某种行为本身就是合法的,法律赋予公民的,那么就不能把这种合法行为作为犯罪的非法手段。很显然,上访根本不能作为守法公民敲诈勒索的一种手段的,这种行为的合法性在《宪法》和《信访条例》中都可以得到印证,上访是公民行使合法权利的表现。
        四、李**上访检举揭发是否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犯罪的本质特点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也是我们判别犯罪的根本标准,敲诈勒索罪已经是触犯了刑法,危害极大。可是辩护人始终想象不出李**上访行使公民基本权利对社会的严重危害性表现在哪里?难道上访检举揭发犯罪事实对社会造成严重危害了吗?如果说上访不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那么就不具备犯罪的基本条件,连犯罪都不构成,更谈不上敲诈勒索罪。
       越级上访多次上访,确实会给政府某些职能部门某些领导带来一些困扰、“添加”一些麻烦,但是的的确确不能作为犯罪行为来对待。至于李**林地被非法侵占一事,与实名举报张**贪污、受贿违法违纪不能混为一谈。
      综上所述,本律师认为,犯罪嫌疑人李**涉嫌敲诈勒索罪一案,不符合敲诈勒索罪的主客观要件。根据《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第139条至144条之规定,本案犯罪嫌疑人李**是否可能应按犯罪处理仍有疑问,不应当批准逮捕,特请求贵院依法作出不予逮捕的决定。
       此致
**市人民检察院
                   
                         
                                                                           李**辩护律师: 郎莉
                                                                   北京大成哈尔滨律师事务所律师
 
                                                                                  2016年3月30日
 
 最高人民检察院  公安部
《关于审查逮捕阶段讯问犯罪嫌疑人的规定》
 
第十三条  犯罪嫌疑人委托的律师提出不构成犯罪、无逮捕必要、不适宜羁押、侦查活动有违法犯罪情形等书面意见以及相关证据材料的,检察人员应当认真审查。必要时,可以当面听取受委托律师的意见。对律师提出的意见及相关证据材料,应当在审查逮捕意见书中说明是否采纳的情况和理由。

相关法律知识
咨询律师
孙焕华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42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杨丽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126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陈峰律师 
辽宁鞍山
已帮助 2474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更多律师
©2004-2014 110网 客户端 | 触屏版丨电脑版  
万名律师免费解答咨询!
法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