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登录        电话咨询
纠集数人持械寻人斗殴未果如何定性
发布日期:2008-07-09    文章来源: 互联网
    作者: 朱铁军

    随着上网人数的增多,引发的相关问题也日益增多。

    案情:

    被告人田某在网上因琐事与李某发生争执,两人相约于某日在市中心公园?熛的呈型?友聚集地 一决胜负。当日,田某邀请好友徐某、顾某、陈某等持械赶至公园,但未见李某等人。后田某等人又多次到公园寻找李某等人,仍未见。因形迹可疑,田某等人被巡查民警查获,遂案发。

    分歧意见:

    对本案中田某等人多次寻找李某等人未果,而未能进行斗殴行为,该如何定性?实践中存在不同观点:

    第一种意见认为:不构成犯罪,因为田某等人的行为并未扰乱社会公共秩序,不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不应以犯罪论处。

    第二种意见认为:构成聚众斗殴罪,属犯罪未遂。因为田某等人已经聚众,已经实施构成要件所要求的行为,但却因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实施斗殴行为,且此时其行为已对社会公共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第三种意见认为:构成聚众斗殴罪,属犯罪预备。

    评析:

    笔者同意第三种意见,理由如下:

    第一,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本质特征。在本案中,被告人出于争强好胜,组织多人携带械具明目张胆、招摇过市到市中心公园寻找斗殴对象,准备斗殴。从主观上看,其首要分子和积极参加者蔑视法纪、公德,主观恶性深;从客观上看,上述行为可能引起人员伤亡或公私财产损失,会给人民群众心理上造成不安全的恐慌,从而扰乱了公共秩序。由此,本案田某等被告人的行为已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符合构成犯罪的总特征。

    第二,根据我国刑法理论,区分犯罪未遂与犯罪预备界限的标志为是否着手实行犯罪。判断本案是否“着手”,需要结合聚众斗殴罪具体分析。聚众斗殴罪在客观方面由聚众和斗殴两个行为构成。其中聚众,是指在首要分子的组织、策划、指挥下,纠集特定或不特定的多人;斗殴,是指殴打对方或相互施加暴力攻击人身的行为。笔者认为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形式和实质的关系。聚众斗殴罪危害社会的表象在于聚众,而危害社会的实质在于斗殴,因为刑法只追究聚众斗殴中的首要分子和积极参加者的刑事责任,并不要求每一个参加者都实行聚众行为和斗殴行为,可能有的犯罪分子是在斗殴行为开始时才加入并成为积极参加者。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聚众是“修饰”斗殴的。因此,笔者认为,根据前述“着手”的特征,聚众斗殴罪的着手行为应为“斗殴”。本案中田某等人已经聚众,并且实施了构成要件所要求的行为,但却因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实施斗殴行为,构成聚众斗殴罪(预备)。
#p#副标题#e#

    另外,根据我国刑法中相关规定,对于所有犯罪的预备行为都要追究刑事责任。但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因此,笔者认为,本案中田某等人构成聚众斗殴罪(预备),但可结合具体犯罪情节对其比照聚众斗殴既遂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相关法律知识
咨询律师
孙焕华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42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杨丽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126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陈峰律师 
辽宁鞍山
已帮助 2475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更多律师
©2004-2014 110网 客户端 | 触屏版丨电脑版  
万名律师免费解答咨询!
法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