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律思维的日本思想渊源
发布日期:2011-07-29 文章来源:北大法律信息网
【出处】本网首发
【摘要】抗日战争,击溃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实在的军事势力,但是以抵制日货为经常的日常生活的中国,从来没有间断过反日运动。从CCTV到人民日报,从校园签名到广场游行,还有DZ日本商店,英雄的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停止对于日本的抵制,可是这只是感性的情感的反抗,但是英雄的中国人民从来在理性上,没有抵制过日本资本主义的优秀的文明成果。
【关键词】法律移植;德日民法;留学日本
【写作年份】2008年
【正文】
日本法律移植
试图去想一想,如果大家真正的反对日本,为什么中国法律中,尤其民商法律中,大量渗透着日本的情节,而且以精通日本法律为光荣,现实的中国民法虽然与德国有着表象的相似,但是中国大陆的民法,现在的风格与台湾,日本接轨,才使得中国大陆与德国相似。可以说在民法上,进本上抛弃了苏联式的阶级思维方式和教条规定,但是着并不是说苏联的民法落后。
日语原创词汇
读者阅读中国民法教科书,感觉不如中国经典经史子集流畅为什么?这就是因为,中国法律中,渗透着日本的思维,和日语的局限。台湾和中国大陆的大清,把日本的民法翻译过来,而日本民法来源与德国,日语和汉语词汇里,本来没有和德国法律词汇,相对应的词汇,怎么办呢?日本人运用和创造了大量的词汇,或者直接运用一些日语词汇,来代表法律名词。汉语和日语词汇,平生增添了若干意义。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仍在学习日本,但是此时中国开始输送留学生,学习者开始直接阅读日本著作,大量的日本思维和日语词汇开始进入中国的法典之中,一般民众无论如何,也是理解不了,民法中的词汇,因为法律词汇改变了汉语词汇中,该词汇本来应有的意义。
初次学习日本
开始学习日本要元于,大清朝,帝国的军队面对日本,屡战屡败。清朝子民,开始反思为什么如此庞大的中国和如此庞大的军队,为什么战胜不了小小的弹丸之地日本呢?国人认为我们的制度落后了,可是国人在百年之后的今天认为现在的制度还是,不另人满意。可是国人已经不再地位低下,国家的地位也增强了,为什么呢?难道真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可能不完全是。当时的民族并不团结,汉人不一定肯为满人卖力,我们猜测哪个时候民族不和谐。民族和谐是中国强大的根本保证。历史的各个时期都证明了这个结论,唐朝明朝以及南京国民政府,社会主义中国。初次学习日本,首先的有沈家本,当时学习日班建立法律机构,移植日本法律,可惜历史给予这些法律翻译家的时间太少。还有当然是康梁,夫子以为学习了日本的君主立宪就能拯救中国于水火之中,可是保皇派太异想天开了。保皇派只是学习了日本的表面,过度相信日本的宪法以及宪法来约束天皇,和保护工商业。当时的中国仍然是农业,没有工商业的兴起,所以密友资产阶级。只有民族仇恨。
革命还是改革
民族的不和谐,在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过程中,革命皆因为资本主义工杀工业的代表和君主的权力斗争。但是中国不一样,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来看,最初革命党并不是也不是为资产阶级的萌芽和资产阶级性质的目标而奋斗,而是因为民族不和谐,满族仍然被认为异族。所以革命党的主义并不是资本主义形式的,所以读者不要把辛亥革命等类革命暴动神圣地认为反帝反封建,反专制,而是民族的仇恨。初次学习日本,与保皇派维护正统不一样,革命党主张革命,因为保皇派去学习如何进行改革。而革命派却学习了激进的革命思想。清末,中国的思想领域就是革命与改革的争论。国民党的很多元老都来自日本。我们可以说,清末的日本留学生改造了中国,革命了中国的思想领域。
我一直在思考,中国现代化过程中,日本的思维和思想知识,是如何作用与中国的?为什么说,日本的思维改造了中国呢?因为保皇派最终失败了,但是这仅仅是片面的原因。首先看大师有章炳鳞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再就是皱容的《论革命》,还有陈天华,当然这是与康梁同时期的,这些人士引起了革命的萌发。后来孙中山等一些人,开始活动与日本,吴稚晖,等人开始攻击慈僖,后来的汪精卫,蒋介石,我们很难说,日本的现代化思想,没有影响到他们,国民革命的胜利,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以及国民政府的法律,到处渗透着日本的思维。
革命后的左翼
学习日本的过程中我们一定不能忘记,我们左翼还有重要的人,那就是引起新文化革命的那些人,当然胡适除外。你要知道陈独秀和鲁迅都是留学日本的,(还有周作人),当初为什么陈独秀和鲁迅喜欢改革中国的文言文呢,那就是在日本学习西方的著作,日本人都是白话文,这样陈,鲁习惯于白话文的阅读和写作,回到国内后,二人皆感不便,因为二者的国学功底毕竟不是很强,因为二者无论如何不如严复的能力,文言文翻译西方的著作。文言文革命的两个原因是:1国学功底太差2西学的侵蚀,涉及到外语的翻译,以及翻译为外语。留学日本的当然还有周恩来。科学民主的神圣化。
左翼右翼论战
留学的还有郭沫若,左翼思想要在新中国之后,或者抗日战争期间才真正有一席之地。民国政府时期,陈独秀,鲁迅的日本学业成就改变了文学领域,周作人在日本学习来得小说创作影响了中国的文笔风格。革命之后,左翼相对不是激进,真正引起国人对于国民政府正当性怀疑的是国民政府对于日本侵略的容忍。左翼右翼论战的文学革命,没有什么根本性的冲突,不射击民族大宜也不是国共的冲突。主要是文学的功能主义的争论,是为政治服务,是反对政府,还是否。
国共合作破裂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国民党在日本学习了激进的革命思想以后,国民党就成了保皇派,党内出现反对的声音,也是主张改革,而不是主张革命。国民党在日本学习的思想开始逐渐抛弃,国民党掌权以后,英美思想开始奉行与民国,因为以胡适为爱表的留学欧美的留学生开始成为主流的思想家,付斯年,等,陈寅QUE当然也去国日本。民国法律虽然保持了日本的风格和语境。但是在政治制度上政府开始了美国的现代化,总统,议会,新闻自由,言论自由。自由毁灭了民国。民国时期,政府政治是美国思维式的,法制系统是日本式的。日本对于中国的影响在党政要领的头脑中,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
新中国建政府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日本之间,当然有日本的秘密特使和中国的代表团相互派遣。这个时期日本的思想怎么影响社会主义呢?那就是鲁迅成为了思想的巨人,成为文学的神甫。胡适被打到了,中国人认真普及鲁迅,可以说如今对于鲁迅迷信的人中间,你们就有日本思维。为什么呢?因为,鲁迅在日本很受革命激进思想的影响,鲁迅完全是无政府主义和反政府主义的,鲁迅影响到如今的“愤青”,以批评政府为志业,鲁迅的“吃人的历史”的风格和泥采的大胆说法相似,从工科到文科的转变,今天有北大教授张千帆走鲁迅的道路。然而国人,没有真正学习到鲁迅的真谛,学习鲁迅不是让你对于国民政府耿耿与怀。而是如何去批判现存的政府和社会。
当然学习日本的激进的革命思想最好的还是郭沫若,因为此人不仅仅诗歌写的好,而且政治学的好,不然怎么能在国共两党之内,都能高官的地位呢。只是郭沫若学习的唯物主义的阶级历史,而鲁迅是唯心主义的。郭沫若的对于历史学和社会学的创造,在于今天的中国历史社会学的历史理论,都是中国式的和郭沫若模式的。
中日秘密外交
因为周总理在日本旅居过,中国政府为了和日本正常的建立外交,放弃了战争赔款,造成了今天的日本的放肆和对于战争的否定。建交之前,日本有个围棋大师,日籍华人吴清源,大家如果具体了解可以去看看电影。当然和日本秘密外交,党内高级将领和日本有着不解的源源,可以查询中日友好协会的历史脉络。中国学习日本的围棋技术,中国学习日本的科学技术。当然牺牲了台湾很多,台湾的利益受到很大的损害,日本和台湾断交。
再次学习日本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学习日本已经不完全是文学和现代化思想了,因为中国面对的不是民族不和谐,也不是五四时期政治制度的改造不满,而是经济的落后,解决工业现代化,于是开始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学习了日本的科学技术也没有忘记学习日本的民法,于是伴随着日本科学技术的引进,配套的是日本的民法。再次学习日本,已不再学习日本的激进革命思想,也不学习日本的宪政,只学习日本的先进的资本主义优秀的文明成果。可惜没有学习到日本的农业现代化和农业政策,农业面对工业牺牲太大。
为什么面对对于农业的高度索取,农民当初为什么没有反抗?也许着就是改革之所以能够成功。因为土地承包以后,农民取得了利益整整十年可以安定,粮食和部分的经济盈余,满足和适应当时商品经济。90年代中期以后,工农业巨大的不协调,税收过高,工业开始凋敝。
继续学习日本
干部年轻化,科学发展观,党内民主,保障人权。
【作者简介】
石东洋,单位为山东阳谷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