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你往哪里跳槽
文章来源: 互联网 作者:admin
岁末年初,跳槽“高峰”又要来临。是安然于目前的工作状态,还是来一场彻底的“革命”?你也许正在思考。归根到底,如何有更好的职业发展,是决定去留的关键。个人的职业发展,已经成为职场中人分外看重的东西。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从员工跳槽的几大新趋势,也可以看出这一点。据相关专业人士归纳,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员工的跳槽,在较低年龄层次上,从民营企业流向外企,或由外企流向民营企业的都比较活跃;外企之间的人才流动,出现了由ge等一类企业流向二类、三类企业的现象。此外,跨行业跳槽也呈现较活跃的态势,约占员工跳槽比例的10%,“从头开始”正成为职场又一道风景。
第1类:由民营企业跳向外企
民营企业一边出手大方、频频招人;另一边,民企也是人才流失最严重的地方。从民企跳出来的人,往往不满其管理的方式和不完善的制度。比起民企,外企一般有更为健全的规章制度,有更完善的培训制度,员工可以学到更多的东西,自身潜力可以得到更大的发挥,但晋升可能会慢一些。
吕涛的第二份工作是在一家国内知名的民营软件公司。虽然是学技术出身,但吕涛在公司里却经常要承担销售的职务。吕涛现在回忆当时的感受是,职责不清、动荡不安。虽然吕涛的公司在国内软件业数一数二,但他所属的部门却是公司新成立的一块,负责公司一种概念产品的推销和技术维护。让吕涛困惑的是,总公司对部门的支持几乎没有,而他感觉自己就像是在一家处于创业期的小公司一样,所有的事情,包括技术和推销,每个员工都要一手承担。此外,公司根本没有所谓的培训机制。学技术的吕涛对市场领域一窍不通,但公司并没有相应的带教机制,几个月下来,吕涛感觉很不适应,他发现,在民企的他并没有找到自己清晰的发展方向,也没有稳定的感觉。民企朝令夕改的毛病也常让他头痛不已。
因此,半年后他就决定跳槽,而且目标一定要进外企。倒不是因为外企收入会更高,而是因为在那里他能够得到更好的培训和稳定的发展环境。现在,他在一家美国公司工作,虽然收入不是很高,但他决定在这家企业至少呆上三年,多看、多学点东西,让自己的能力真正得到发挥。
第2类:由外企跳到民营企业
这一类跳槽,是在外企工作了三五年后,觉得发展的空间不大,为了寻找一个相对更大的舞台,跳到民营企业。一般来说,到民营企业,无论职位还是薪水,都会相对更高一些,但是民营企业的思维特点、企业文化和外企有较大异,跳槽者必然要经历一个心理的转型过程,对这一点要有所准备。
从同济大学毕业,又到美国拿了mba学位的赵瑞俊,在外企做人力资源方面的工作已经四五年了。他对自己的评价是:不仅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知识、技能熟练掌握,也比较全面地掌握了现代企业管理理念,更培养出了良好的大局观,懂得从公司发展战略的高度来制定人力资源战略。可他总感觉有一种不足:在外资企业工作了几年,他发现现有制度的力量太强大,要想有所变革很难。作为人力资源经理的他,在很大程度上也只能墨守成规,做一个政策的执行者,而不是制定者。因此赵瑞俊还是起了跳槽的念头。时隔不久,有一家从事房产开发的民营企业要招人力资源副总监,所能提供的是一个大有可为的舞台。猎头公司提醒赵瑞俊:去民营企业,很可能会产生一种失落感,因为它的福利等等制度与以前的公司相比,都还很不完善。反过来看,这也是一种优势,因其不完善,所以有去完善的空间。赵瑞俊要的是一个可以施展的舞台,而这家民企正可以提供一个。上任两个月后,赵瑞俊已就公司的激励制度、绩效开发、考核体系、薪资福利制度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变原来的无序、随意为有序、科学。公司的老总对他很器重,放手让他干。他成了一个制定政策的人,在这个舞台上,他可以放手施展自己的才华。
第3类:跨行业跳槽
跨行业跳槽也是最近的一个职场热点,由于专业的限制,跨行业跳槽者一般都比较谨慎,大部分是选择不同行业的相同职位,由不景气的行业进入到景气行业。也有一些本身所学专业并没有多少技术含量,许多行业都用得上,因此希望通过跳槽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行业的年轻人。跨行业跳槽必须因人而异,要考虑到自己与新行业是否匹配,还要注意把握跳槽的时间和方式。
第4类:外企之间“向下跳”
按公司的综合实力分类,一类企业是ge这样的“世界500强”企业,可以开出最丰厚的薪水,聘请最优秀的人;二类企业是“500强”之外的企业,薪水可能不是最丰厚,选的是适合自己的人;三类企业就是一些小的外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