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咨询中心
登录        电话咨询
 劳动纠纷

内退职工内退合同到期后,当单位拒绝内退职工重新上岗工作时,能否依法经律师通过行政诉讼来加以解决纠纷呢

内退职工内退合同到期后,当单位拒绝内退职工重新上岗工作时,能否依法经律师通过行政诉讼来加以解决纠纷呢 尊敬的律师:
我们是长江水利委员会宜昌三峡水文局的职工(属事业单位正式职工), 2001年听信了有关领导关于减员增效改革的方案报告,后经过有关部门的再三动员后,为改革顺利完成,我们于是在当年底办理了内部退休手续。
因各种各样的原因,现有如下问题内退职工和单位存在纠纷:
1、在当年办理内退手续时,当时由于国家政策是男职工(工人,55周岁退休,干部60周岁退休),故内退男职工(工人)当时单位签署的内退合同有效期限为届满55周岁止。现由于国家政策的变动,男职工(无论是工人或干部)均为60周岁退休,故当我们原来签署的内退合同到期时(届满55周岁时),能否依法享有恢复我们重新上岗工作的权利?(即55周岁至60周岁期间)
2、当时部分内退职工在办理内退手续时,并不合法上级部门文件所规定的内退条件,但下级部门却违反相关文件规定,给这部分职工也办理了内退手续,对这部分违反规定的内退合同,当事人能否要求因合同违规而请求废除?如单位不同意废除违规合同,能否通过行政诉讼的方式认定原合同违法而予以解除?
违反上级部门的文件规定情况是这样的:
按照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文件(我们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水文人劳[2001]116号)《关于职工退休(内退)的实施意见》附件→第二项:内部退休→第(二)款:内退人员待遇→第7条:“内退人员由原单位(部门)管理。内退手续每年办理一次。办理内退时间最短不得少于半年,最长不能超过五年。”的规定,内退协议应该一年一签,而在实际执行中,除当初办理手续时双方签署过一次合同外,从未按水文局文件之规定每年办理一次续签手续。并且其中部分职工办理的内退的时间超过了文件规定的五年期限,即不符合上级主管部门水文局文件(水文人劳[2001]116号)《关于职工退休(内退)的实施意见》附件→第二项:内部退休→第(一)款“各勘测局(1)男职工满50周岁、(2)女职工满40周岁。”的规定而提前办理(即男职工未满50周岁、女职工未满40周岁)的非法内退手续(如黄**,女,1973年出生,2001年办理内退时年仅有28岁;周**,男,1971年出生,2001年办理内退时刚满30岁;吴**,男,1969年出生,2001年办理内退时也仅满32岁。此类情况较多,在此不一一列举。并且在此以后,在国家三令五申不准办理下岗分流及内部退休的情况下,2007年后,单位人劳部门还陆续非法办理了吴**(女,41岁,2007年办理内退时年龄)、李**(男,47岁,2008年办理内退时年龄)、贾**(男,46岁,2009年办理内退时年龄)、钟**(女,41岁,2010年办理内退时年龄)等人的内退手续,这些内退审批严重违反国家的相关规定(详见附件1、附件2)以及我们单位上级部门水文局上述文件所规定的内退条件)。

附件1

编    号:49392 法律文号:人发(1998)53号
颁发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
颁布日期:1998-7-23 执行日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
人事部关于禁止赎买工龄和违反规定
办理提前退休等问题的通知
     最近,发现少数地方为精简人员,自行制定>策,对机关干部采取工龄赎买办法,按工龄长短给予不同的经济补助,实行所谓“一次性买断”,个别地方和单位赎买“官龄”,对某一职务的工作年限进行经济补偿,还有少数地方和单位违反政策规定的必备条件,任意办理提前退休或“内退”。这些做法不符合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干部人事工作的政策,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影响,干扰了正常的工作秩序,损害了国家公务员的形象和干群关系,必须予以坚决制止和纠正。 
    各级人事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中央国家机关人员分流安排实施办法》(中办发〔1998〕12号)和中央组织部、人事部《关于当前严格控制提拔干部、不准超职数配备干部等问题的通知》(组通字〔1998〕23号)精神,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把思想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机构改革的指导思想上来。要严格执行各项方针>策。要增强组织观念,遵守工作纪律,不得自行其是,以确保机构改革的顺利平稳进行。 

附件2
劳动部关于严格按照国家规定
办理职工退出工作岗位休养问题的通知

劳部发[1994]25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劳动人事)厅(局),国务院有关部门:
  国务院《国有企业安置富余职工规定》(国发[1993]111号令)颁发后,对于规范企业妥善安置富余职工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有的企业在分流富余职工时,采取了“一刀切”的做法,对距退休年龄不到5年的职工,强迫退出岗位休养(以下简称“内退”),剥夺甚至侵害了职工的正当劳动权利,为保证职工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行政法规的严肃性,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企业对距退休年龄不到5年的职工,应经本人提出申请,企业领导批准,方可办理退出工作岗位休养。
  二、企业对在改革中精减下来但又不符合“内退”条件的人员,应该积极为他们创造或推荐新的岗位,也可以提供转业培训,在采取这些措施以后,对部分人员可以引向社会或作为企业内部待岗人员,但不能办理“内退”。
  三、对未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的职工,无论是办理了“内退”或是其他富余职工,企业都要根据有关规定办理发放基本生活费,标准不得低于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标准。对确实有困难并已足额交纳失业保险金的企业,经劳动部门批准,可以用失业保险金予以补贴。职工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的,需按规定办量退休手续,凡参加养老保险统筹的,转由社会保险机构发给养老金。
  四、各地劳动部门对企业贯彻国发[1993]111号令要做好指导监督检查工作,坚决制止企业超出国务院规定办理“内退”的做法。今后,对企业的此类行为要及时纠正,并严肃处理。
1994年6月20日
问题状态:已关闭
提问人:三峡护花人(湖北-宜昌)
提问时间:2013-03-31 14:34
已有0位律师回答了该问题
咨询专业律师

孙焕华律师

北京 朝阳区

杨丽律师

北京 朝阳区

陈峰律师

辽宁 鞍山

萧贺林律师

内蒙古 赤峰


相关咨询
更多相关问题
咨询律师
孙焕华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42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杨丽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126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陈峰律师 
辽宁鞍山
已帮助 2475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更多律师
©2004-2014 110网 京ICP备15035010号 客户端 | 触屏版丨电脑版  
万名律师免费解答咨询!
法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