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一审判决认定的犯罪主体及犯罪客体概念混淆、适用法律明显错误。 一审判决认定申诉人刘勇军触犯了我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构成职务侵占罪。根据《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职务侵占罪的犯罪主体必须具备以下两个要件: 一、犯罪主体必须具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身份。 二、犯罪主体必须是“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为目的。 首先,犯罪主体的身份是此罪的首要前提,申诉人刘勇军的身份以以下四点阐述: 1、申诉人刘勇军与洞口电信公司签订的《电信业务委托代理协议书》中已明确指出:“甲、乙双方只存在经济关系,不存在任何劳动关系”,且此协议通过洞口县公证处公证,公证事项已载明:甲、乙双方是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建立此经济合作关系的。甲、乙双方围绕此协议为中心,各自履行自已的权力和义务,如有争议问题,应通过仲裁等手段解决。此说明申诉人刘勇军与洞口电信公司的关系是双方认可的平等合作关系。 2、电信业务代办员与电信企业是代理关系,不是劳动关系,对此湖南省劳动厅、湖南省劳动仲裁委员会都有文件予以认定,这是国家权威部门对电信业务代办员与电信企业间关系的认定。 3、申诉人刘勇军是个体工商户,从个体工商户的本质看来,其属国家法律赋予的社会独立主体,其工商执照的法定代表人、组成形式、经营内容,也反映出申诉人与洞口电信公司的业务合作关系。 4、根据洞口县人民法院“(2006)洞民初字第822号”民事判决书,和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2007)邵中民一终字第183号”民事判决书认定,申诉人刘勇军于2003年与洞口电信公司签订了代理协议,办理了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后,刘勇军与洞口电信公司从此建立了平等的经济合作关系。这是两级人民法院对申诉人刘勇军身份的进一步明确。 所以,一审判决混淆了申诉人刘勇军的主体身份概念,其不具备此罪的“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身份。 其次,一审判决将 “停机号码转让费” 作为犯罪客体,认定为电信公司的合法财物也是没有法律依据的。“停机号码转让费”一般情况下属于电信公司的合法财物不错,但在本案中,申诉人刘勇军与电信公司的代理协议约定,用户欠费由申诉人刘勇军承担,因此,当电话用户欠费时,申诉人刘勇军必须代替用户向电信公司缴纳通信费用,电信公司继续视其为有效用户,为其保留通信服务,这样申诉人刘勇军积压了大量的死欠、呆坏帐,为了减少自己的经济损失,只好将欠费电话予以停机处理,当申诉人刘勇军为其连续垫付三个月通信费用,或者征得欠费用户的同意后,申诉人刘勇军将其欠费号码有偿转让给第三方,以抵偿其欠费债务。所以,一审判决中的“欠费号码转让费”属于欠费用户抵押给申诉人刘勇军的偿债财物,其应为申诉人刘勇军所有,而不属于电信公司的合法财物。或者说应属于申诉人刘勇军与欠费用户间的民事法律关系,与电信公司无关。 第二,一审判决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审判程序也不合法,且被害人电信公司提供的证据与证词自相矛盾,不符合客观逻辑。 依照客观事实,一审判决存在以下几处事实不清。 1、 作为本案中的被害人电信公司,它受到了什么损害? 被害人电信公司与代理商刘勇军发生业务交涉,通过代理协议采取“风险抵押,先垫后收,欠费自理,自负盈亏”的方式,其经营风险由代理商刘勇军承担。电话用户自安装、维护及一切服务都是由代理商刘勇军所提供,本案中申诉人刘勇军都是按照个体工商户的游戏规则而进行商业操作的,电信公司的利益没有受到任何损害。 2、 本案中申诉人刘勇军所采取的犯罪手段是什么?如掩盖、隐瞒、制造假会计凭证等? 当电话用户欠费后,代理商刘勇军首先要求电信公司合作,对欠费用户作停机等停止服务处理,然后将其电话有偿转让给他人,再向电信公司缴纳每户10元的过户费,但被害人电信公司提供的证词说电信公司不知道代理商刘勇军存在有转让欠费用户电话的情况,其证据第113页、第117页中刘勇军的缴款明细所交的过户费10元,说明了电信公司就已经知道其情况,所以其证词与其证据自相矛盾,不符合逻辑事理。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申诉人刘勇军转让欠费用户电话,没必要采取掩盖、隐瞒及制造假象的手段。 3、 被害人洞口电信公司所提供的证据中电话用户的证言、申诉人刘勇军的个体工商执照、代理协议书、法院的两份民事判决书,司法鉴定书等证据,一审法庭将此作为申诉人刘勇军的定罪依据,却省略了对其进行举证质证、及对其所印证的问题的法定审判程序,有失其程序合法性。 4、 根据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代理商刘勇军有权自主经营、支配、处分其不良资产等权力。一审回避了刘勇军与洞口电信公司间的代理经营关系,始终将其视为电信人员, 这是非法的“有罪推定”。
我哥两年前在一家公司做业务员,利用职务之便侵占公款7万多元,现在公司向公安机关检举(证据只有4万多元)。于是,为了哥不被判刑,我拿出10多万员同他们私了,可他们收了钱之后有要更多的钱,非要置人于死地。现在哥哥拘捕了,2个多月了,公安局正在调查,还有10天调查完之后移交检察院,检察院公诉。 问题一:请问现在
我在一私企上班,属于快递性质,每天送完货都要交款。在1月10日单位会计找我,说我12月17日的货款没交,证据是我拿不出交款收据。我们单位以前不开收据,从新会计来之后才实行。所以每天交完钱后也想不起要,不知道是会计没开还是丢失了。现在单位要告我,说我私吞公款,还说这属于刑事案件,金额是五千一百元。我想问的是
某公司董事长将其公司下全资子公司(独立法人)的资金非法占为己有,这样可以说该董事长涉嫌职务侵占吗?为什么?
某人名下有A和B两公司,其中A公司正常经营,B公司已歇业。后某人聘请林某到A公司任副总,同时让林某负责处理B公司在外债权。林某侵占了B公司的债权。但是林某未在B公司任职,没有与B公司签订劳动合同,没有在B公司领取工资、保险等。林某是否构成职务侵占罪的主体要件?
我司一员工犯职务侵占罪,数额一百万,被网上通辑,案发后已如数归还,但还来不及投案自首,现已被公安机关抓捕归案,请问会判多少年?
有一个奶牛场丈夫为法人妻子为会计有很多奶牛户在厂里养奶牛,奶牛场负责收奶,给奶牛户发放奶牛款,某日做为会计的妻子私自把奶牛场账户上的几十万元奶牛款转到自己账户上支取现金后逃逸。作为法人的丈夫起诉到公安机关,可否定位职务侵占?被告强调营业执照为个体经营,不是公司,企业。罪名怎样成立?
一个业务员A在公司任职的时候,接了一个订单,约定价格 30元一套,让客人打了货款到B的账户,之后以29元价格打给公司的私人账户,这个私人账户又不是公司法人的私人账户,等于公司偷税,事后如果公司发现业务员拿差价,有没有权利告该业务员职务侵占罪,或者其他罪责? 打款没有涉及公司账户,也没有业务员拿款的签名,
2000-2006年6月,我与另一人分别经营一个国有独资旅行社(以 县旅游局名誉办理,我俩投资),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我的一名职员在2006年5月1日收取2005年底一旅游单位的旅游费48676.00元,后离开县城,至今未交回旅行社。2007年报案,县公安局经侦大队与我是挂靠企业为理由无法界定犯罪主体,至今未立案。试问,怎么做,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