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社会中,公司裁员工的现象随处可见的,理由也是各种各样,身为劳动者的我们,在一家公司辛苦劳动那么多年,最后换来的却是被辞退。所以多了解一些有关劳动者严重违法规章制度,如果员工被用人单位无故辞退,我们应该做的,如何维护自己的权利,一般可以通过与用人单位协商,若协商不行,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请求调解等。
什么情况能获得双倍工资的赔偿?
1、从未签订劳动合同,最长能主张11个月的双倍工资。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双倍的工资。
2、未签劳动合同双倍工资,适用一年的诉讼时效。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未签劳动合同双倍工资属于惩罚性赔偿,不属于劳动报酬范畴,因此适用此一年的仲裁时效,即时效从主张权益之日起向前计算一年。
3、“补签”劳动合同,不能再主张未签劳动合同双倍工资。
双方劳动关系存续一定时间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协商一致的前提下,签订劳动合同,将日期补签至实际用工之日的行为,已经构成双方间的“合意”,不能再请求双倍赔偿。
4、员工个人原因未签订劳动合同,不能主张未签劳动合同双倍工资。
“未签劳动合同双倍工资”是用人单位拒绝与劳动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所应承担的惩罚性法律责任,因此其适用前提条件是因用人单位的原因,双方间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如果是劳动者拒绝签订劳动合同,同样不能再请求双倍赔偿。
现实中,一些比较大的企业,人事管理制度比较完善,入职当天就要求劳动者一定要与用人单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愿意签订,则用人单位不敢录用。
然而,很多小公司都不跟员工签订劳动合同,以为这样可以逃避责任,甚至让员工在维权时都找不到与公司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据,其实,这样做对公司来讲更为不利,一般而言,公司所承担的风险更大。
温馨提示:
试用期作为劳动合同中的一个特殊时期,一方面是公司对新招进来员工的一种考察,另一方面也是新进员工通过一段时间对公司的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是否认同,双方实际上是通过试用期的考核,来决定是否要建立长期、正式的劳动关系。
尽管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双方没签劳动合同,但双方已形成事实劳动关系。按照法律的规定,如果双方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时,需要依法向员工支付经济补偿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