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登录        电话咨询
数字法治 智慧司法背景下的智慧监狱建设问题研究
发布日期:2021-03-08    文章来源:互联网
内容摘要:伴随着智慧城市、智慧法院、智慧检务等理论和实践的兴起,在监管改造工作领域,从司法部到各省市监狱均认识到建设智慧监狱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本文以北京市监狱管理局智慧监狱建设实践为研究对象,从智慧监狱概念、智慧监狱与监管改造工作的关系入手,分析当前智慧监狱建设的现状,探析智慧监狱建设路径和建设目标。

关键词:智慧监狱 智能安防 大数据 物联网

党的xx以来,各领域、各部门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央政法委、司法部、市司法局先后制定了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与创新规划,司法部提出了“数字法治·智慧司法”的宏伟战略,首都监狱系统全面贯彻落实上级指示精神,以“首善标准”为纲,设定了“建设首都智慧监狱,实现科技应用领先”的发展目标,从完善顶层设计入手,全面推动首都智慧监狱建设,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实现信息化工作的弯道超车、提速换挡。

一、 智慧监狱概述

(一)智慧监狱的概念

“智慧监狱”源于“智慧城市”理论和相关实践,“智”是指智能,即将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到城市运行管理中,实现城市智能化运行;“慧”是指依托于这些新技术,建设“城市大脑”,实现城市运行自行探测、自行分析、自行修正,不断提升城市治理、公共服务等能力。“智”和“慧”的概念延伸和映射到当前监狱工作发展趋势和方向上,可以定义为以大数据为引领,围绕五大改造新格局,将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等信息技术与监管改造工作深度融合,对监狱各类信息进行实时、精确、全面地感知、整合和分析,全方位支撑民警执法、风险管控、教育改造、队伍建设、综合保障等方面智慧化发展,实现监狱管理精细化、指挥调度立体化、安全防控精准化、刑罚执行智能化、教育矫治科学化、综合办公无纸化,助推监管改造工作在新时代实现新发展。

(二)智慧监狱对监管改造工作的影响

智慧监狱建设,不仅是信息技术的简单应用,更体现在推动了监狱管理模式的转型、监管业务创新。

1、智慧监狱是监狱创新发展的助推器。纵观信息技术在监狱系统的应用,先后经历了三次版本升级,1.0版是单机版的“数字监狱”,主要是以机器取代人工劳动,解决了信息化从无到有的问题;2.0版是互联互通的“信息监狱”,实现了网络连通、信息贯通,解决了从点到面的问题;当前,信息化建设已经发展到3.0版的“智慧监狱”,它以数据为中心,将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等信息技术与监管改造工作深度融合。历史实践已经充分证明,信息化每一次迭代升级都会带来监管改造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巨大提升。特别是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3.0版的智慧监狱,信息化不再仅是作为辅助性工具,而是作为生产力工具在不断改造监狱工作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发挥支撑性引领作用,将推动监管改造工作多领域的革命性变革,推进信息技术的应用从信息采集、数据汇总、线索串并等浅层次应用向全面展示、精准预测、智慧决策的深度应用转变,提升监狱安全风险防控的精准性;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在决策领域、执法管理上的深度应用,将有效解决政策制定的信息不对称的瓶颈性难题,进一步打通政策执行的“最后一公里”问题,补齐“科技解放警力”效果不明显、教育改造方法针对不强等的短板问题;与法院、检察院协同办案应用平台的建设,打通办理减刑假释案件的“网上通道”,与公安协同反恐平台建设,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干职少跑路、以智能增效能,推动监管改造工作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

2、智慧监狱是监狱工作实现精细化管理的抓手。依托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将推进业务工作线上流程和线下流程的有效衔接,有助于实现业务标准化、标准流程化、流程信息化,极大的提升监狱管理精细化水平。首先,将极大提升监狱科学决策水平,以大数据为支撑,通过对海量数据的汇总、挖掘、分析,形成服务于监狱管理、服务于民警执法、服务于罪犯改造的数据资源,推动监狱决策由以经验为主转变为以经验和数据的有效结合,确保监狱管理层、决策层能够准确研判形势、科学决策、科学施政。二是将延伸干警实践智慧,以监狱管理制度为基础,优化拓展监狱各类业务系统,将民警岗位职责流程化、工作流程信息化,进一步解放警力,与此同时,依托大数据中心、大平台建设,将各应用系统产生的数据汇聚到一个平台,为民警执法提供全面、实时、准确的数据支撑,保证民警履职履责的同时,提升精细化管理、针对性改造的水平。三是将提升监狱综合管理精细化管理水平,通过将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新技术与监管改造工作深度融合,升级改造监管安全风险防控体系,优化整合各业务信息系统,重塑监管改造业务流程,优化“人、事、物、财、策”管理,实现对监狱工作全业务、全流程、全要素的智慧式管理和运行。

3、智慧监狱是监狱安全预测预警风向标。安全是监管改造工作的底线和生命线,智慧监狱建设过程中,提升安防风险防控是建设智慧监狱的首要课题。当前在全国各地智慧监狱实践探索中,都将安防平台作为重点和切入点,以北京市监狱管理局为例,提出了建设智能安防平台和一体化调度平台的建设思路,以两级指挥中心为依托,建设“平时防控、战时处突、平战结合”的智能安防指挥中心,以“人”、“事”、“物”、“地”、“情”五个维度为架构,全面梳理汇总监管安全风险点,建立监狱安防风险评估管控体系,实现数据自动分析、预警,对安全风险做出定性定量分析和分级分色预警。遇有突发事件,启动战时模式,由指挥中心统一指挥、调度和处置,事后对突发事件进行评估分析,整合到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实现平战结合管理闭环。

4、智慧监狱是监狱安防“四防一体化”的粘合剂。智慧监狱建设,特别是物联网技术的深度应用将建立物与物、人与物、人与人之间无缝链接,实现对监狱管理中的人、物、环境的流动变化做到实时监管和控制,有助于构筑基于监狱围墙周戒安防、监狱进出通道安防、监狱内部公共区域安防、监狱内部单体建筑出入口和内部安防、狱外押解车辆防护等监管安全防范的五道防线,五道防线互为依托、相互补台,将打通人防、物防、技防、联防之间的屏障,全面提升安全防范水平。与此同时,依托大数据、大平台,将视频、门禁、业务系统协同联动,通过数据的沉淀分析,逐渐建立“四防”一体化的联动、联控和联防的运行模式,形成主动安防、实时联动、精准高效的监狱“四防一体化”格局。

二、 智慧监狱建设的现状

多年来,监狱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为监狱工作发展提供了辅助支撑作用。但是与智慧监狱的要求相比,当前监狱信息化建设的现状相比存在许多不足。

(一)整体规划方面:顶层设计不足,业务与技术融合度不够

纵观全国大多数省市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在整体规划方面普遍缺乏阶段性和长期性规划,大多数本着“缺什么,建什么”的“打补丁”式建设思路,导致烟囱式建设问题、业务与技术两层皮问题较为突出。业务部门和技术部门各自为政、融合度不够,业务部门提需求而不参与项目开发过程,技术部门“按图索骥”,导致项目需求确定难、软件开发周期长、试点应用升级难度大。

(二)硬件建设方面:投资体量不足,硬件建设滞后,不能满足发展需求

基础硬件设施建设是监狱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但是全国大多数省市监狱信息化硬件建设普遍设备老化、滞后等问题,硬件方面的问题主要源于信息化建设投资体量不足,绝大数监狱尚未建立与物联网、大数据、大平台相配套的硬件设施设备,现有硬件设施设备等难以支撑智慧监狱建设的需要。不仅如此,受限于项目经费管理和保障机制,信息化建设均未形成规范的投资标准,当前信息化项目有财政拨款保障和发改委财政保障两种,其中财政拨款每年资金相对固定,但是资金体量相对有限,且一年评审拨付一次,不能确保项目建设的延续性需要,发改委项目周期资金体量相对较大,能够满足信息化项目周期相对较长的需要。

(三)软件建设方面:整合不足,数据孤岛问题突出

智慧监狱的本质是对监狱数据的智慧处理,监狱数据主要来自应用系统数据汇聚和传感器数据采集,而这两部分数据均需要来自软件的支撑,但是经过深入调研发现,当前监狱软件建设难以有效支撑这两类数据采集需求。以北京市监狱管理局为例,经过系统梳理,当前共有44个业务系统,其中在用的23个、待升级12个、在建的5个、僵尸系统4个,因此,业务系统数量虽多,但是难以支撑智慧监狱发展需要,具体而言:一是由于缺乏统一规划,软件、接口、体系标准不一致,数据兼容难度大、共享程度低;二是软件系统烟囱式建设问题突出,数出多源且标准不一,难以确定数据的有效性;三是软件系统层次不清晰、层属关系不明确,不能形成完整的数据链,亟需进行整合;四是与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相配套的软件系统尚处遇建设过程中,非结构化数据处理能力相对较低。这些软件方面的问题已成为制约智慧监狱的瓶颈性难题,亟需改变。

(四)支撑体系方面:保障机制不健全,支撑乏力

智慧监狱建设需要制度体系、人才和财力体系等方面强有力的支撑,但是“十二五”期间普遍重视硬件和软件建设而忽略保障体系建设,导致支撑体系方面普遍存在不足。首先,尚未建立“建、管、用、维”的一体化机制,导致信息化项目保障体系不足。其次,信息化专业人才不足,全系统引进和储备的信息化专业人才不足,缺少既懂业务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且由于监狱机构改革、轮岗交流等因素影响,信息化专业人才流失严重,队伍结构老化问题较为突出,不利于监狱信息化工作的长期稳定发展。

三、智慧监狱的建设路径

在全国监狱系统积极推进智慧监狱建设的大好形势下,北京市监狱管理局自xx年新一届党委成立后,积极推进智慧监狱建设,经过一年多的探索,逐渐形成了相对成熟的建设路径。

(一)建立以理论体系、规划体系、标准体系“三维支撑”的顶层设计

北京监狱管理局从完善顶层设计入手,从建立理论体系、规划体系和标准体系三个方面“破题”,逐渐形成科学完备的顶层设计。其中,在理论规划体系方面,以“什么是智慧监狱”为核心,组织信息化骨干、专家学者、研发公司等单位进行研讨,形成关于智慧监狱安防平台、物联网应用、移动警务建设、大数据中心、云计算中心、应用平台、信息安防风险防控等的一整套理论体系,解决了智慧监狱建设方向性问题。在体系规划层面,先后出台了“十三五”信息化发展规划、智慧监狱实施方案,制定“三个五”、“三个一”、“六化”的智慧监狱建设规划,其中“三个五”即按照“市局—分局—监狱—监区—民警”五级纵向联动架构,按照资源层、基础层、数据层、应用层、展示层五层技术结构;按照“民警执法、教育改造、智能安防、队伍建设、综合办公”建设五个横向业务应用系统;“三个一”,即建立“一朵云”,将监狱系统所有资源汇聚到一个数据中心,形成“监狱私有云”;建设集互联网、政务网、警务专网、涉密网为一体的网络传输与应用系统,形成“一套网”;将五个业务应用系统平台汇聚成一个综合管控平台,建设“一站式”登录。“六化”即打造监狱管理精细化、指挥调度立体化、安全防控精准化、刑罚执行智能化、教育矫治科学化、综合办公无纸化的智慧监狱。在标准体系方面,以司法部《全国监狱信息化应用技术规范》为指导,出台北京市监狱管理局智慧监狱建设标准,完善智慧监狱业务架构、应用架构、服务架构、数据架构、技术架构等建设标准,保证智慧监狱建设的统一规范性。

(二)建立人、财、物、智、策“五位一体”的保障体系

完善的保障体系是智慧监狱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北京监狱管理局从人、财、物、智、策等五个方面入手,为智慧监狱建设提供完善的保障体系。

在“人”保障的方面,北京监狱管理局在制定“十三五”信息化发展规划时,即明确提出将建设智慧监狱列入“一把手”工程,并根据傅政华部长提出的各级领导要要亲自抓学习、亲自抓部署、亲自抓建设、亲自抓督察的“四个亲自”的要求,进一步细化“一把手”工程的具体要求,建立主要领导亲自抓、主责领导靠前抓、业务领导协同抓的工作格局,为智慧监狱建设提供强有力的领导基础。在此基础上,抽调业务骨干和技术骨干成立智慧专班,成立专题工作室,培养信息化领域的带头人和骨干,引导技术骨干研究业务,培养一批懂技术懂业务的复合型人才,为信息化发展积蓄力量。

在“财”的保障方面,健全完善智慧监狱重大项目保障机制,探索将信息化重点项目纳入市财政保障体系的常态化机制,力争将智慧监狱建设纳入北京市信息化发展规划内容。

在“物”的保障方面,将智慧监狱建设纳入整体建设规划,将信息化项目建设与行政、基建等建设项目有机结合,综合利用监狱各类物力资源设备,为监狱信息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物力资源支持。

在“智”的保障方面,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引入专家学者,充实“外脑”资源,建立市局信息化建设“智库”,将外部“智库”与内部“专家”的优势结合好、发挥好,把狱内“专家”行之有效的好经验、好办法融入到信息系统、沉淀进数据模型,实现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

在“策”的方面,将智慧监狱建设列入重点工作任务,根据智慧监狱发展需求,完善信息化发展相关政策,减少政策方面的桎梏。

(三)注重实施方法,处理好四个方面的关系

智慧监狱建设是一项周期长、投入大的系统工程,需要选用科学的方法才能有效推进,北京监狱管理局经过探索摸索,认识到建设智慧监狱需要处理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关系:

一要统一规划与统筹推进并举。为确保智慧监狱顺利推进,北京监狱管理局制定“十三五”信息化发展规划,在市局层面成立由党委书记牵头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在全局单位成立由“一把手”牵头的24个工作协调推进组,统筹考虑规划、建设、开发、应用、管理和安全等因素,统一标准和技术规范,统一组织实施,强化上下级之间的协调,推进资源整合,协同工作步调,确保信息化建设工作有计划、分层次、有步骤的开展。在此基础上,按照“分步实施、试点先行、整体推进”的思路,按照优先急重原则,统筹推进全局信息化建设工作,逐步推进信息技术成果在全局的转化和应用。

二是业务与技术并融。信息化建设不仅是一个技术过程,而是与监管业务不断融合的过程,信息化项目推进的快慢、建设的成败、应用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业务与技术的融合度。基于此,北京市监狱管理局建立了“建、管、用、维”的信息化项目全流程管理制度,搭建业务部门与技术部门融合的建设路径。项目立项阶段,以发展需求和业务需求为主导,以重点问题、难点问题和瓶颈性问题为主攻方向,围绕“项目将实现哪些功能、解决哪些问题、为实战提供哪些支撑”破题,真正达到实用、够用、管用。项目建设过程中,集中优势资源,共同推进项目建设,同步出台管理制度。项目建成后,以业务部门为主出台管理制度、开展业务培训,对“阵痛期”产生的“影响”,业务部门做好引导工作,技术提供支撑,缩短“阵痛期”,保证项目及时落地。按照这一建设路径,自xx年以来,“新生在线”教育改造平台、民警执法平台、罪犯医疗信息系统、大宗物品采购电商平台、大门科技一体化等项目在全局范围内顺利推广应用,对业务工作形成了强有力的支撑。

三是建设与应用并行。监狱信息化建设一项周期长、投入大的系统工程,应用平台建设需要逐年推进、不断完善,因此,北京市监狱管理局在信息化建设中,坚持“以用促建、以建促用”的基本原则,建设与应用并行,确保需要一个建设一个,建成一个用好一个,以建设促应用,以应用促发展,以发展促规范,既要满足长远发展,适度超前,又要立足实际,功能适用,将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最新成果转化为监狱工作的实际战斗力。

四是开放与安全并重。随着司法行政系统信息化建设的推进,监狱系统数据将接入司法大数据平台、信息资源管理平台、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与法院、检察院、社区矫正部门交换、共享、开放的数据资源增多。数据资源作为越用越增值的非消耗性资源,开放和共享程度越高,越有助于提升决策的科学性、研判的精准性,建设智慧监狱就要主动融入司法行政的“大数据”体系之中,为司法行政信息化建设贡献力量,共享司法行政信息化发展成果。同时,网络和信息安全领域错综复杂,新技术带来的安全问题的严重性、破坏性是巨大的、不可逆转的和难以预期的。因此,北京市监狱管理局智慧监狱建设过程中,坚持安全第一,将信息安全防范体系要与平台项目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实现信息系统安全可控、能控、在控。

四、智慧监狱的建设目标

智慧监狱是监狱信息化的高级形态,北京市监狱管理局建设智慧的目标在于实现科技应用领先,而科技应用领先体现为监狱管理精细化、指挥调度一体化、安全防控精准化、刑罚执行智能化、教育改造科学化、综合办公无纸化。

一是监狱管理精细化。基于网格化管理理念,依托于将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新技术的深入应用,对监狱安全防范、狱政管理、教育改造、刑罚执行、队伍管理、劳动改造、综合保障等多个维度进行建模分析,实现监狱运行态势精准感知、各类资源的高效调度、监狱执法效能的精准管控,实现网格内“事务划分清晰、岗位职责明确、干警履职到位”的精准化管理格局,提升监狱网格化管理的精细度和规范化,形成依据新科技而产生的精细化管理模式。

二是指挥调度一体化。智慧监狱建设以智能安防指挥为重点,无缝对接对讲、电话、终端等通讯系统,辅助即时通信、邮件、传真等多种方式,打造一体化指挥调度系统。汇聚定位、通信、视频、数据等资源到统一平台,以大数据、云计算为载体,分析、研判监狱安全态势,实时展示监狱罪犯活动动向、警力分布、物力资源、技防资源、警戒安防等信息资源,并根据不同应用场景需求,形成资源一体化、事件处置扁平化、操作智能化、决策智慧化的立体指挥调度体系,为指挥决策者、民警“赋能”,确保一般风险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提示,动态跟踪研判各类安全隐患的发展变化,及时查漏补缺、消除隐患;遇有重大风险时,所有能够调动的资源一目了然、一键调度,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调动最多、最有效、最便利的资源进行处置,在提升处置效率的同时,提升监狱资源利用效率,实现指挥和调度的立体化管理,解决了指挥调度信息不完整、不对称问题。

三是安全防控精准化。智慧监狱建设过程中以构建“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评查”的全流程智能化预测预警体系为基本要求,通过各类安防系统数字信息集成,对监狱任意时间、任意地点对监狱内人的安全行为、物的安全状态及环境、管理状况进行可视化分析展示;根据不同层级、不同部门、不同岗位人员的业务需求,精准推送分析研判成果;根据安全风险分析预测结果,智能匹配不同等级风险管预案,自动关联触发各类技防、物防、人防资源,形成精细化、智能化的安防防范体系,推动安全防范从被动预防到主动防范的转变,实现安全风险的精准预测、精确研判、精细管控。

四是刑罚执行智能化。按照刑罚执行全流程网上办案的要求,形成执法办案智能化。在监狱内部案件流转中,自动收集罪犯计分考核、教育改造、奖惩、处遇、狱内消费等信息,依据减刑假释规定,智能推送符合减刑假释条件的候选名单和提请依据,自动提取罪犯基础数据和日常管理数据,通过规则引擎和执法数据库,自动推送罪犯减刑假释幅度,智能生成关键文书。在执法办案的关键环节设计、关键时间节点设置静默化监督模型,实现办案全程留痕,变人工监督为智能监督,有效防范的安全风险。办案信息在监狱管理局、法院和检察院自动网上流转,提升办案效率,实现“数据多跑路,民警少跑腿”。

五是教育矫治科学化。打造罪犯教育改造云平台,构建罪犯入监前社会信息数据、入监后日常改造的考核数据、视频数据、音频数据等资源的数据库,并与监狱综合管控平台对接,实现罪犯教育改造信息的全部集成。依托大数据中心,通过罪犯改造数据沉淀与分析,探索建立服刑人员教育改造真实性模型、危险性行为预测模型、顽危罪犯心理状态评估模型以及精细化的个性教育改造模型,利用大数据的聚合、关联等技术,实现监狱个人数据与教育改造数据全样本数据的匹配和比对,科学分析、评估服刑人员改造状态,从而制定科学的、个性化的教育改造方案,提升民警对服刑人员改造行为的预测能力,掌握工作的主动性。

六是综合办公无纸化。智慧监狱建设过程,必然伴随着工作流程化、流程信息化的过程,而这一过程的将极大推动综合办公的无纸化进程,即依托政务外网、涉密网,实现用车、用餐、办会、文件、请销假等日常工作的网上流转和审批,不断完善办公自动化、档案电子化管理、新闻信息宣传等信息化功能,实现工作信息实时交流、政务资源全局共享,实现监狱局、监狱公文一体流转、全程留痕管理和信息实时检索。

建设智慧监狱是监狱系统在新时期实现新发展的新引擎,是监狱厚植发展优势、破解发展难题的重要契机,加强对智慧监狱建设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明确“智慧监狱是什么”这一关键问题,进而能够厘清建设思路、建设路径,科学谋划智慧监狱的顶层设计,实现信息技术与监管改造工作的深度融合。随着智慧监狱的深度推进,将逐渐建立起监狱私有云体系、监狱大数据中心、监狱综合管控平台,打造具有北京市监狱管理局特色的民警执法平台、教育改造平台、智能安防平台、队伍建设平台,逐步建设安全高速的网络体系、动态感知的物联网体系、立体联动的技防体系、分类清晰的业务体系、精准高效的安全风险防控体系,推动风险防控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预防转变、指挥决策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犯情研判从人工摸排向精准发力转变,实现民警执法全程留痕、罪犯改造全程留迹、监狱日常管理全方位精细、监狱决策多渠道智能辅助,全方位提升首都监狱工作智能化水平,走出一条具有首都特色的“科技应用领先”之路,为监狱创新发展带来更大空间。

参考文献:

【1】孙培梁:智慧监狱[M],xx大学出版社xx年版;

【2】余莉琪、李永华、陈雪松:智慧监狱安防应用[M].中国法制出版社xx年版;

【3】左运国:基于大数据的监狱安全防范模式应用分析[J],载《中国安防》xx年第2期;

【4】朱永忠、盛贤群:智慧监狱软实力建设的思考[J],载《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xx年第9期;

【5】张惠雅:某省监狱信息化建设框架探析[J],载《信息科技与信息技术》xx年第12期;

【6】张斐:智慧监狱中云计算技术的应用[J],载《科技风》2018年第1期;

【7】赵志刚、金鸿浩:智慧检务的演进与变迁: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J],载《中国应用法学》xx年第12期;

【8】王传敏:智慧监狱的发展方向及价值定位[J],载《中国司法》2018年第7期;

【9】田文彪、张雪杰、张东亮:大数据助力监狱精准教育改造[J],载《中国监狱学刊》2018年第1期;

【10】司法部:“十三五”全国司法行政信息化发展规划
相关法律知识
咨询律师
孙焕华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42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杨丽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126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陈峰律师 
辽宁鞍山
已帮助 2475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更多律师
©2004-2014 110网 客户端 | 触屏版丨电脑版  
万名律师免费解答咨询!
法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