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法官告诉记者,东城区很多企业都涉及到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但由于历年来改制等历史原因致使知识产权权属不明确、所有权与管理者权利界限欠明确、新兴的涉及知识产权市场主体法律地位不明以及保护和使用知识产权衍生品观念尚未建立等因素,导致有些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比较淡薄、法律知识相对欠缺,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缺位。考虑到企业长远发展,企业自身要注意自己品牌以及形象的保护,重视对企业自身知识产权权益的综合保护体系建设。
法官们根据自己的判案经验,为东城企业量身定做,提出了专业性的建议,建议企业应当转变被动保护的观念,主动了解国家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逐步培养与强化知识产权法律保护意识,在集约化经营能力、市场运作能力、产业发展创新能力等方面强化培训,充分利用东城区厚重的历史文化及现代核心区的优势,扩张知识经济的效能,真正打造企业品牌的商机。此外,还可以在共谋发展战略方面,进行优势互补,建立合理的企业联盟,增强自身竞争力的同时也增强共同抵抗不合理竞争的能力。
研讨还针对企业在保护知识产权时易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实用性的建议。如企业要避免采用描述主要原料性的商品标志作为名称,如本商品的通用名称、图形、型号,仅仅直接表示商品的质量、主要原料、功能、用途、重量、数量及其他特点,这些标志性特点都不能作为商标注册。企业在产品投放市场之前至少要同时进行相关知识产权的登记或申请,由于大多数国家包括我国的专利法、商标法都采用先申请制,只有在竞争对手之前申请专利或申请注册商标,才能保证自己拥有此项知识产权。这样企业既有效地保证了自己拥有知识产权,又不会被他人夺走,还能充分做好进入市场的准备,充分有效地利用法定的知识产权保护期,最大限度地获取经济效益。对于已经投放市场的商品,如果出现了知识产权的争议,想要获得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可以通过《反不正当竞争法》来补救。
记者在东城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了解到,该庭自成立以来,审理了大大小小涉及企业知识产权的案件达1024件。此次专项研讨为东城区知识产权的开发保护以及推动区域内行业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思路。
据悉,东城区知识产权审判庭从成立之初就探索出了一种将司法审判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型模式,这种模式结合东城区文化强区的区域特点,在打造司法服务品牌方面是一次有益尝试,在全市18区县中首开先河。
文章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