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登录        电话咨询
农村留守儿童相关问题与解决策略
发布日期:2020-05-27    文章来源:互联网
摘 要: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容忽视的问题,他们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更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社会的关注。本文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依据,对当前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与思考,提出了相关措施,以期为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助力,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和发展。

  关键词: 和谐社会; 留守儿童; 农村; 思考;

  和谐社会是对整个社会系统而言的,包括人与自然、社会及与自身的和谐,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城乡、区域的协调发展等几个方面;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的方针出发,并坚持可持续性发展理念,积极在社会构建和谐健康的元素,为人提供良好发展进步的空间。因此,和谐社会中人是其中重要的元素,一切都应该以人为本出发,各个阶层的人都需要在这个环境下和谐共处,并努力发挥自身的能力来为这个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从而促进社会稳定、健康发展[1]。

  当前,农村与城镇还存在着差异,尤其是农民工子女的成长问题比较突出。由于城乡二元结构及农村结构的调整,农村出现在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而其子女多数留在农村,据统计,2017年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为1550.56万人。而这些人需要面临学习、成长,但受农村整体经济、文化及教育发展相对滞后等因素影响,这对于儿童成长、教育以及性格的养成都有很大的影响,令人堪忧,成为和谐社会构建中一个“不和谐”的音符。留守儿童问题不仅仅将涉及到农民工的相关利益,也对我国未来的社会发展规划、社会的稳定带来重要的影响,因此,解决好留守儿童问题,对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意义重大。

  1、 农村留守儿童概述

  按照2016年2月4日,国发[2016]13号文件《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中的定义,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留守儿童面对突出的问题是父母外出务工导致隔代监管。隔代监管和隔代教育使“留守儿童”不同程度地产生心理问题,对他们的身心发展有很大的负面影响。由于很多家长外出务工后,留守儿童从小缺乏父母的关爱,一般只有春节父母才有机会与孩子相处,平时的生活一般由爷爷奶奶等长辈照顾。“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负责照管孩子的农村老人不仅年迈而且绝大多数文化素质较低,难以从体力和智力上担负监管重任,在长期情感缺失和心理失衡的影响下,“留守儿童”因“情感饥饿”而产生畸形心态。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由于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心和呵护,相对来说容易走向极端,有的孩子甚至可能会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2]。


      2 、农村留守儿童相关问题分析

  2.1、 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父母是孩子的最好的老师。缺乏父母关爱的留守儿童,尽管有些是爷爷奶奶或亲朋监管,但毕竟与父母亲疏不同,一遇到麻烦就会感觉柔弱无助,久而久之变得不愿与人交流,性格内向。这也是养成孤僻、性格古怪、自卑、怨恨父母、脾气暴躁等不良性格诱因,同时与平时一但遇到问题得不到及时疏导密切相关。手机和互联网的普及,在面对良莠不齐的各类信息面前,由于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再加上不良社会群体的引诱,难于得到及时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错误的三观[3]。

  2.2、 留守儿童学习动力不足

  留守儿童大多由祖父母照管,而祖父母由于历史原因本身知识文化水平不高,缺乏有效的沟通和教育指导,使孩子在学习方面可能处于一种无人过问的状况。学好了,没人夸;学坏了,无人骂。加上农村地区很多基础设施、教育条件相对落后,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很多偏远地区的家庭并不注重教育,一些孩子从小要承担繁重的家务,有的还要担任家长角色。

  2.3 、留守儿童安全问题突出

  父母常年在外务工不能照顾孩子,而作为隔代监护的祖父母由于繁重的农活,以及生活习惯与价值观念的差异,主要注意力仅仅集中于孩子能吃饱、穿暖、不生病的状态,对于孩子的培养更多的是一种散养状态。近些年来,留守儿童遭遇烧伤烫伤、溺水、车祸、触电、中毒、火灾等意外伤害的报道比比皆是,对于家庭的完整和社会的和谐来说,都造成了极大的伤害[4]。

  3、 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

  2017年度《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显示,超一成农村完全留守儿童与父母一年见不了一面。这就提出一个必须正视的现实命题:能不能让父母与留守儿童在一起?留守儿童将成为我国很长一段时间需要关注的弱势群体,并作为重要的社会矛盾问题来加以解决。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到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必须努力扩大对农村地区的帮扶力度,重视农村地区的教育问题,积极加快农村地区改革,实现现代化农村城镇目标,以此来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需要各个部门的共同努力。

  3.1、 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从根源上杜绝留守儿童现象

  留守儿童的出现根源在于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对滞后。全面现代化离不开农村的现代化,国家要加大对于“三农”问题的投资力度,进一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关键是提高城镇化质量,要实现现代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相融合,做到城乡互补、协调发展、特色发展。更重要的是,各地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要为农业现代化创造条件、提供市场,实现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做好精准扶贫工作,为农村经济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只有这样,农民工才能够在家乡留得住,才能真正逐步融入城镇。

  3.2、 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信息库制度,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保护工作

  民政部、教育部、公安部在2016年就印发《关于开展农村留守儿童摸底排查工作的通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一次农村留守儿童摸底排查工作,建立农村留守儿童信息库,并健全信息报送机制,最终目标就是要加强和完善对于留守儿童的关爱保护政策措施,提高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实效。该信息系统能够及时了解每一个留守儿童的现状,某种程度上也是对地方政府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一个监督和强化,能最大限度的保护留守儿童的受教育权,从而维护地方社会的稳定。

  3.3、 加强“三全育人”体制建设,为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工程,需要实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相互联合,需要全面设计孩子的成长成才之路,需要综合各种教育载体,如贫困生资助与勤工助学制度、学生组织建设与管理制度、校园文化建设、诚信教育、社会实践等。

  家长不能因为眼前的经济困难而放弃对孩子培养的长远目标,要尽可能留在身边,实在没办法实现这一点时候,也要慎重选择监护人,不能过分溺爱,要适当地给与挫折感从而让孩子学会坚强,利用手机QQ,微信、视频等多与孩子沟通,与学校沟通,有针对性做孩子不当的行为出指导以及情感的安慰。

  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尽快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对学生做出客观评价,激励学生的有效行为。班主任和授课老师要针对学生不良的生活习惯和错误的价值观念给与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国家和地方政府要加大对于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推动教育资源公平化;加强对不良媒体的监管力度,大力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完善政策法规,加强学校周边娱乐场所的管理,给孩子一个安静安全的学习环境。

  4 、结束语

  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要从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等层面寻找对策。政府相关部门可以引进有实力的公司带动农业发展,给农民增收并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子不教,父之过”,家长要努力承担起教子之责,每月定期通电话、通视频,针对“留守儿童”的特点和需要,及时引导,尽可能满足合理需求。学校可与村上的“留守儿童”交朋友,时刻关心、爱护、照顾他们。在安全上,时刻提醒;在生活上,尽可能提供帮助;在心理上,细心观察,多方沟通;在学习上,耐心辅导。

  参考文献

  [1]李斌强,赵鹏程.和谐社会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思考[J].经济体制改革,2006(1):119-121.
  [2]李丽红,缪祥彦.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特点及健康心理的养成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7(37):47-48.
  [3]刘明贵.农村留守儿童公共治理研究:以河南省方城县为例[D].乌鲁木齐:新疆大学,2017.
  [4]马红萍,谢冬水.和谐社会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经济学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8(17):60-62.
相关法律知识
咨询律师
孙焕华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42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杨丽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126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陈峰律师 
辽宁鞍山
已帮助 2475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更多律师
©2004-2014 110网 客户端 | 触屏版丨电脑版  
万名律师免费解答咨询!
法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