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思考
发布日期:2019-09-04 文章来源:互联网
【摘要】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温室气体排放量逐渐增多,造成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污染状况逐渐恶化。所以,大力推行低碳经济,变成了解决气候变暖和生态污染问题的可靠路径。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面临经济发展过程中环境、资源的巨大压力,为了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制定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
【关键词】低碳经济 发展 财政政策
金融危机之后,大部分国家将发展新能源、低碳产业作为重振经济的重要动力。所以,探究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对促使经济稳定健康良好有序发展具备非常关键的作用。
一、我国低碳经济面临的发展困境
(一)产业结构不合理
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过分依赖第二产业,尤其是重化工业,高耗能行业发展过快,导致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情况出现,同时低能耗的一三产业还是比较落后,产业总体能耗要比世界先进水平低很多。原先的技术、设备和资源使用率无法将低碳经济的需要满足。另外,有些利益集团的阻碍,导致落后的高碳生产行业无法在很少的时间里实现产能改变。
(二)政策体制建设不完善
我国已经制定了一些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法律规范,对能源节约使用起到了一定了的促进作用,可是,并没有针对怎样发展低碳经济提供有效的意见和金融支持。低碳行业本身具有回报周期久、资金需求量大的特征,和传统行业相比较,低碳经济存在非常多不稳定的影响因素,都导致低碳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撑。
(三)资金支持不能落实
行业发展的关键就是创新,因此在低碳经济快速进步的基础上创新技术是重点内容,目前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比较薄弱,主要因素就是资金落实不到位。首先,技术创新资金投入不可避免,目前我国大多数的技术研发都依赖政府的临时拨款和技术立项之后申请资金补助等,这种方法并不高效,而且资金到位速度缓慢,一旦等资金经过层层审批到位之后,大多数的技术研究已经丢失了最理想的研发时机,都是因为政府的财政投入机制不稳定。其次,获取资金的重点方式就是贷款,可是金融机构对低碳项目的支持力度不足,大部分银行业不关心低碳项目的融资,就算选择了低碳项目,也会限制资金的总额,将无法满足低碳能源的研发要求,同样约束了低碳经济进步,大部分资金对总体项目来说的作用微乎其微。
二、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
(一)在财政政策中实现供给与需求的相吻合
目前,我国所实行的财政政策,尽管对调节经济结构已经有了一定的关注,可是更加关注经济增长,制定财政政策上更加倾向需求,比如金融危机来临,利用积极的政策,最终是为了将内需扩大,为了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尽管使用这种政策,可以保证在短期内获得良好的效果,可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一旦过分忽略供给,经济结构也会失去平衡,无法满足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所以想要发展低碳经济,重点就是调整经济结构,实行供给性的财政政策是必然选择,制定有针对性的收支政策,从提高经济效率和加速经济模式转变着手,实现有助于经济结构调整的低碳经济政策。
(二)政府减免低碳产生的税收
政府在低碳产业当中地位非常重要,为了鼓励低碳产业的进步发展,政府需要给企业财税支持,鼓舞其发展,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吸引其他企业来发展低碳经济。主要方式包含下面几种:首先,将财政当中鼓励和约束作用强化,降低或者免征从事低碳企业的所得税,鼓舞更多的企业从事低碳行业。企业如果购置环保设备,那么企业可以补贴一部分资金,也可以实现投资退税政策,最终的目标就是吸引国内外企业参加到这个行业中来。其次,将低碳技术的财务激励政策完善,利用研究、开发和引进税收积累政策,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促进国内外技术的相互交流合作,有效的将我国企业管理水平提高,包含了技术税收减免以及技术转让等方法。最后,使用多种科学合理的关税,将国内外资源和投资环境进行保护,更好的将企业竞争力提高。
(三)加强科技支撑,加大资金投入
作为我国不断进步的根本动力创新,低碳技术发展的最根本的方法就是自我创新,尤其是对技术的创新,创新目前的节能减排技术,将节能减排效率提高。主动将技术难题攻克,提高各种清洁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源使用率、开发新技术变成我国国家能源发展的中长阶段的目标。将能源使用率提高、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都不能缺少低碳技术创新和使用。企业作为市场的一大主体,要牢牢抓住国家低碳技术研究开发的机会,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大开发使用新能源和新技术,增加对低碳技术的资金投入。
总之,我国对低碳经济非常重视,我国的大多数的投资计划当中,占据大部分比例的就是新能源的开发,主要为了实现能源结构的调整,有效的将石化能源的使用率提高。此外,我国还建立了清洁发展机制基金以及绿色碳基金,给低碳经济运行发展带来推动力。
参考文献
[1]陈莹莹.运用财税政策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观点综述[J].经济研究参考,2016,54:39-45.
[2]刘雅欣.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探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6,13: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