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登录        电话咨询
从企业社会责任看我国农民工权益保护_员工权益
发布日期:2018-03-12    作者:单义律师
导读::农民工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特殊概念。因此从企业社会责任的角度研究农民工问题。使工会真正成为维护员工权益的组织。
论文关键词:农民工,企业社会责任,员工权益
 
农民工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特殊概念,是指户籍是农民、承包土地,但主要从事非农产业、以工资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人员。农民工的户籍虽然在农村,但他们已从农民中分离出来,较大程度地融入了城市,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农业部的统计,2006年进城务工的农民达1.19亿人,在乡镇企业就业的达1.48亿,这里有一个重复计算,扣除这个重复计算,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达2.1亿左右。从其就业的行业分布来看,在第二产业中农民工占全部从业人员的58%,其中在加工制造业中占68%,在建筑业中接近80%;在第三产业中的批发、零售、餐饮业中,农民工占52%以上。农民工已成为国内企业用工的主要来源,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但是由于受到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农民工在城市求职和劳动的过程中员工权益,权益受损问题严重,成为城市的边缘群体和弱势群体。企业作为农民工工作和生活的主要场所,与农民工问题有着重要的关系。农民工问题的产生大多与企业怠于履行社会责任有关,因此从企业社会责任的角度研究农民工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企业社会责任视野下农民工面临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许多农民进城务工,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我国很多企业在保护农民工权益方面存在严重的缺失,导致了一系列农民工问题的出现。从企业社会责任的角度来看,农民工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1.工资问题。一是工资水平普遍较低,工资涨幅极低,在一些企业中,农民工在正常时间里工作的收入只能维持其基本的生活开销。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4年全国农民工的月平均工资为539元,而同期的城镇职工月平均工资是1335元,两者相差1倍还多。二是拖欠、克扣工资现象严重。全国总工会资料显示:“2004年底,全国进城务工的农民工被拖欠工资1000亿元左右,特别是建筑施工企业,占拖欠工资总额的70%”。[①]有的企业拖欠时间长达数十个月甚至更长,有的企业前清后欠形成了恶性循环。更为严重的是,有的私企老板或者包工头将农民工工资据为己有并携款潜逃。
2.工作时间问题。许多企业让农民工长时间从事超负荷的繁重劳动。据2006年国家统计局调查显示,进城农民工平均每周工作6.3天,每天平均工作8.9小时,双休日、节假日加班没有补贴。按国家规定,超出规定工作时间企业应付相应的加班费,但从调查数据看,目前几乎所有的农民工工作时间都大大超时,而几乎所有的企业都规避支付加班费,导致农民工工作时间过长,而工资仍然很低。
3.职业安全与健康问题小论文。农民工集中在劳动环境差和危险性高的劳动岗位,尤其是城里人不愿干的建筑施工、井下采掘、有毒有害等工作岗位,而且常常缺乏最基本的劳动保护。据我国劳动学会调查,2004年上半年平均每天因生产安全事故死亡350人,90%以上是农民工。卫生部对全国100万企业进行的调查显示,农民工劳动场所煤矽尘、石棉、甲醛、铅、苯、汞与噪声等均超过国家标准几倍、几十倍甚至几百倍,而现行的国家卫生标准是多年前制定的员工权益,与发达国家现行的标准本来就有很大差距,企业也不能达标甚至严重超标。很多企业没有必要的防尘、防毒设施,造成工人皮肤、内脏、神经系统严重受损。工伤和职业病已成为中国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
4.劳动合同问题。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偏低是一种普遍现象,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4年对40个城市的抽样调查,农民工劳动合同的签订率仅为12.5%。许多企业的劳动合同条款重享有自身权利而轻履行义务,明显侵犯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有的企业与农民工签订的劳动合同内容十分简单,许多劳动合同没有写明劳动报酬的具体数额,有的甚至让劳动者在空白合同上签字。
5.社会保险问题。农民工社会保险覆盖率严重不足,绝大多数农民工享受不到基本的社会保障。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调查表明,农民工医疗保险的参保率为10%左右,养老保险的参保率为15%左右。如此低的参保率,给他们目前和未来的工作、生活都留下了较大的隐患。另据农业部2005年快速调查,目前农民工工伤保险的参保率仅为12.9%。农民工面临巨大的劳动安全风险,许多农民工发生工伤事故后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和经济赔偿,只能拖着伤残的身体回到原籍,重返贫困。
二、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状况
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坚持以盈利为基础的同时必须承担的维护利益相关者的社会利益以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义务。利益相关者,是指在受企业决策与行为现实的和潜在的、直接的和间接的影响的人。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具体包括员工、环境、消费者、企业债权人和社区等等,其中员工是企业最直接、最重要的非股东利益相关者,是企业须臾不可或缺的利益相关者。在确立企业社会责任的国家,都无一例外地将企业对员工的责任列为企业社会责任的最直接和最核心的内容。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关注跨国公司造成的劳工权益和环境等社会问题。跨国公司的海外工厂普遍存在工作时间过长、工资低、缺乏职业健康保护等问题。舆论和媒体对“血汗工厂”的关注,使消费者对产品的要求不再仅仅局限于产品的质量和价格,还要求产品的生产过程必须遵守一定的劳动标准和环境标准,随后逐渐形成了声势浩大的企业社会责任运动。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就是SA8000标准(Social Accountability8000)运动。SA8000标准是根据国际劳工组织公约、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和世界人权宣言制定的首个道德规范国际标准,1997年10月公布,并于2001年发表第一个修订版,即:SA8000∶2001。SA8000的主要摘要求保障劳工权益。
SA8000标准的实施主要影响到劳动密集型企业,农民工大多集中在此类企业。SA8000的实施有助于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改善农民工待遇及工作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我国劳动立法和执法的不足。SA8000标准自诞生之日起,由于极易被发达国家用作限制我国出口贸易的壁垒,因此学术界有反对SA8000的观点存在。但从其客观内容上可以认识到,SA8000标准制定的主旨在于通过实施社会责任标准达到保护劳工权利的目的。这一点特别是对于中国农民工而言显得尤为重要。
需要说明的是,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包括SA8000标准,但SA8000标准并不等同于全部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现在社会上有一种混乱的说法员工权益,只要一提起企业社会责任标准认为就是SA8000标准。
三、企业社会责任体系下建立农民工权益保护机制的建议
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是引起我国农民工问题的重要因素,因此有必要通过完善企业社会责任制度,使农民工权益得到更好的保护。
1.进一步完善劳动者权益保障方面的立法,为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供法制保障。
我国目前己经出台了《公司法》、《劳动法》和《就业促进法》等法律及相关法规。但是,这些法律法规有的比较粗糙,可操作性不强;有的只规定了责任和义务,而没有对不履行责任和义务的行为进行处罚的条款,所以不能起到惩戒作用。因此立法机构必须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引导企业主动履行社会责任:修改并完善《公司法》等相关法律,在公司法的总则中要明确企业必须承担的基本社会责任的内容,在第十二章“法律责任”中规定公司不履行社会责任所应受到的处罚;修改并完善《劳动法》等相关法律,改善员工工作环境、提供良好的劳工保障机制、完善最低工资立法,加强法律的可操作性,切实落实对违法行为的制裁。另外,农民工是一个特定的群体,涉及人口众多,在就业中常常处于劣势,需要有专门的法律法规来维护其权益。因此可以制定《农民权益保障法》、《欠薪保障条例》等法律法规,详细规定农民工的权利和义务、侵权方的法律责任以及处理的机关和程序等内容,以切实解决当前我国农民工权益保护的突出问题。
另外在加强法律法规体系建设的同时,执法部门还要注意提高执法和监管的水平,杜绝出现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的发生。其实,从SA8000所涉及的内容看,我国《劳动法》在某些方面对劳工权益保护的规定甚至高于SA8000,SA8000的确只是最基本的劳工标准。一个低于《劳动法》要求的SA8000却让不少中国的公司如临大敌地认真起来,这表明法律法规在中国的实践中没有得到切实的执行。只有加强执法和监管的水平,才能够有效地降低这类行为的发生,切实改善国内劳工条件,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
2.建立适合我国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管理体系。 我国目前普遍推行SA8000条件还不成熟,因此需要制定适合我国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国内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并建立认证制度小论文。制定标准时需注意以下两点:
(1)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的普遍推行必然使企业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成本提高通常一部分由企业承担,还有一部分通过涨价转嫁到消费者身上。中国目前大量的中小企业处于启动阶段,难以承担适用过高社会责任标准带来的成本;并且我国尚有大量低收入者的存在,其购买力也不能应对商品价格较大幅度的提高。再者员工权益,企业生产成本上升必然致使国际市场的需求量减少,产品生产量也随之下降,劳动力就业量相应减少。这样在这些劳动密集行业员工数量占绝大多数的农民工将有很大一部分人面临失业,如果工作都没有了,工作条件的问题就无从谈起。因此,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必须符合中国国情。
相关法律知识
咨询律师
孙焕华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42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杨丽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126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陈峰律师 
辽宁鞍山
已帮助 2475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更多律师
©2004-2014 110网 客户端 | 触屏版丨电脑版  
万名律师免费解答咨询!
法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