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工伤怎么办?
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工地和各类生产性企业的一线生产车间,是工伤事故频发的重灾区,工伤事故发生的几率比其他行业高出很多。建筑工人和一线生产工人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法律意识不强,用人单位往往未与其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这些工人一旦发生工伤,有的用人单位为了推卸法律责任,不承认与该受伤工人存在劳动关系,不付医疗费,不承担赔偿责任,从而导致受伤工人搜集证据困难,工伤维权程序艰难又漫长。那么,遭遇工伤后,应当怎么办呢?首先,要有证据意识。第一时间保留和搜集能够证明事实劳动关系以及受伤经过的所有相关证据,建议拨打120急救车到受伤现场救治,然后再送往医院,这样,急救病历上就会显示在哪里发现的伤者,受伤地点可以明确。如果伤得不严重,在受伤现场还可以自行或请他人拨打110报警,让辖区民警出警进行记录、调解,这样,派出所也有了受伤地点和经过的记录档案。如果伤得很严重,伤者被及时送去医院抢救了,其家属也可以事后及时报警。保留受伤现场证人的联系方式,以备以后维权需要证人。另外,及时到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报案,由安监局进行调查。以上都是针对用人单位未与其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证据保留措施。其次,如果用人单位超过30日不为受伤员工申报工伤,伤者或其近亲属可以自行到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伤认定科去申报工伤。工伤申请时效为一年,从受伤之日起算。如果没有劳动关系证明,人社局会让伤者补交劳动关系证明,这时,伤者往往需要到当地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去申请仲裁,确认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事实劳动关系。关于是否存在劳动关系的仲裁裁决书作出后,伤者或用人单位不服裁决结果,都可以向法院起诉,就会产生法院一审程序。如果法院一审判决后,双方或任何一方不服一审判决,都还可以向上一级法院上诉,就会有法院二审程序。也就是说,单是确认劳动关系,申报工伤,都可能有好几个法律程序,耗时都可能达一年之久,甚至更久。再次,好不容易把工伤认定下来,接下来是劳动能力伤残鉴定。伤者或其近亲属到当地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去申请劳动能力伤残鉴定,需要两个月时间,两个月鉴定结果出来后,伤者或用人单位对鉴定结果有意见,还可以向上一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重新鉴定,又需要两个月的时间,才能拿到最终的鉴定意见书。再次,伤残鉴定意见出来后,伤者或其近亲属就可以到当地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用人单位按照工伤保险相关待遇对伤者进行赔付了。这个仲裁程序需要60天左右,司法实践中往往超期,实际上需要三四个月甚至更久一点的时间。仲裁裁决书出来后,双方不服裁决结果,还可以向法院起诉,发生一审程序。一审需要3至6个月时间。一审判决书出来后,双方不服又二审,二审还需要至少3到4个月时间。这样下来,又是一年多过去了。最后,执行程序。工伤维权程序走了一两年,到最后,如果用人单位还是拒不履行仲裁委或法院的生效法律文书,伤者又不得不到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这个程序又要耗去几个月、半年甚至更久的时间。综上可知,工伤维权程序很复杂,很艰难,也很漫长,很多工人耗不起时间、精力、差旅费、律师费,选择了“私了”,很“廉价”地领了一点点用人单位赔的钱就忍气吞声算了。希望以后司法机关和相关政府部门可以联合改进工伤维权程序,简化程序,提高效率,让广大工伤弱势群体能够依法维权,获得及时足额的工伤赔付。备注:本文的工伤维权程序仅针对未签书面劳动合同、未缴纳工伤保险费的工伤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