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媳送婆婆到法院告自己 法律对赡养老人是怎么规定的
导读:为什么有人会送原告去法院就为了告自己,这俩婆媳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对此法院作出了什么样的判决。去年5月底,这对夫妻因为被101岁的母亲状告,成了村上名人。法院最后是怎么处理的,法律对赡养老人是怎么规定的?法邦网为您解析。
儿媳送婆婆到法院告自己
据金羊网报道,老人姓李,今年102岁。历来由两个儿子轮流照顾,一家一个月。大儿子今年83岁,小儿子黄衫今年62岁。去年5月,因为搬迁安置房子时,老人应得的那一部分划到了小儿子一起,这件事让两兄弟闹了不愉快。去年5月底,见大儿子迟迟没来接她。她突然告诉大儿媳,“你们两兄弟我谁也不跟了,我要把你们都告了。”说完,她就独自往丹景山法庭走。大儿媳称那天下着雨,路又滑,她又非要去,出了事咋得了,我就只有送她去。就这样,大儿媳骑着三轮车,送母亲去告自己,儿子和儿媳称当时真的很没面子,他们也因此甚至成了当地的名人。到了法院,祝法官所在的家事审判庭接待了李奶奶。祝法官对于这种赡养纠纷很重视,不是一敲法槌就能解决的。”随后,法院对此事做了详细了解,又叫来当地村委会进行调解。没几天,老人气消了,主动撤诉了,小儿子一家也承诺,愿意一直赡养老人。
法律对赡养老人是怎么规定的
赡养老人不仅是道德与情理上的问题,更是法律规定的每个公民应该履行的义务。《婚姻法》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除了《婚姻法》上对赡养老人做了规定,还有专门维护老年人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我国《老年人权益保护法》第11条规定:“赡养人是指老年人的子女以及其他依法负有赡养义务的人。子女,是指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依法负有赡养义务的继子女。其他依法负有赡养义务的人,是指老年人的孙子女、外孙子女。它还规定:赡养人应当在经济上供养老年人,保证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水平应当与其家庭成员的平均基本生活水平相当。对无经济收入或者收入低微的单独居住的老年人,赡养人应当按月给付赡养费。赡养人之间可以就履行赡养义务签订协议,并征得老年人同意。老年人也可以要求赡养人作出书面赡养保证。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赡养人所在组织监督协议、赡养保证的履行。赡养人应当在生活上照料老年人,对患病或者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应当承担护理的责任。赡养人有义务耕种老年人承包的田地,照管老年人的林木和牲畜等,收益归老年人所有。赡养人亲自履行本条第一款、第二款义务有困难的,可以请人代为履行,并支付所需费用。赡养人及其家庭成员不得要求老年人承担力不能及的劳动。。
赡养人及其家庭成员应当给老年人以精神上的慰藉,营造和睦友爱的家庭氛围。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18条明确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如赡养人在单位工作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障赡养人探亲休假的权利。
综上所述,赡养老人的赡养义务是由法律明文规定了的,赡养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推卸责任。更多相关问题,欢迎咨询专业婚姻家庭律师。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