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窃行为转化为抢劫罪界定标准如何把握?
发布日期:2004-09-07 文章来源: 互联网
刑法第269条规定“犯盗窃……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依照本法第263条的规定定罪处罚。”这是法律上对转化抢劫的认定。在司法实践中,对转化抢劫认定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条件来把握:
第一、转化的前提条件是已实施了盗窃行为。
刑法269条规定的转化抢劫的转化前提如何理解呢?其争议焦点是盗窃的财物是否必须达到“数额较大”。理论界、实务界上主要存在三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只要先行实施盗窃行为,为窝赃、拒捕、毁证而当场实施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结合全案又不属于“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都应按刑法第269条定罪,称之为否定论。[i]
第二种观点认为,刑法第269条的“犯盗窃罪”未有限定财物要达到“数额较大”。如果财物数额虽未达到“较大”,而暴力行为严重的,应适用刑法第269条,但是要排除小偷小摸的行为;如果先行实施小偷小摸的行为,后为窝赃、拒捕、毁证而使用暴力的,不能依照刑法第269条定抢劫罪,应按其实际情况对暴力行为定为故意伤害罪或杀人罪,称之为有限否定论。[ii]
第三种观点认为,刑法第269条规定“犯盗窃罪”应理解为已构成盗窃罪的行为,即肯定存在数额较大或盗窃次数在3次以上的。[iii]
笔者倾向第一种观点,理由如下:
(1)、从立法沿革、立法原意上来理解,“犯盗窃、诈骗、抢夺罪”,并不限于盗窃、诈骗、抢夺的犯罪行为,而应理解为有犯盗窃、诈骗、抢夺罪的故意并且实施了盗窃、诈骗、抢夺行为。例如《唐律。贼盗》第181条、《大清新刑律》第371条[iv].现代刑法通说认为,抢劫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即侵犯了他人的财产权利,同时也侵犯了他人的人身权利,抢劫罪是一种严重的刑事犯罪,刑事立法没有强调“数额较大”限制。而刑法第269条强调转化的目的条件是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毁灭罪证。只有暴力相威胁的情节不严重、危害不大的,才符合刑法第13条“但书”规定,不认为是犯罪。这说明财物数额不是转化抢劫的考虑因素。
(2)从司法解释来理解,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1988年3月16日在《关于如何适用刑法第153条的批复》中指出:“在司法实践中,有的被告人实施盗窃、诈骗、抢夺行为,虽未达到‘数额较大’。但为窝藏赃物、抗拒捕、毁灭罪证而当场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情节严重的,可按照刑法(指1979年刑法)第153条的规定,依照刑法第151条(现刑法第269条)抢劫罪处罚;如果使用暴力相威胁的情节不严重、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而现行刑法第269条对1979年刑法第153条未有实质性修改,故该司法仍可适用。
(3)从世界各国刑事立法情况来理解,对先行实施盗窃的行为,为窝藏赃物、抗拒捕、毁灭罪证而当场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普通认为以抢劫罪论处。例如日本刑法典第238条规定“盗窃犯在窃取财物后为防止财物返还,或者为逃避逮捕或者隐灭罪迹,而实施暴行或者胁迫的,以强盗论。”[v]德国刑法典第252条规定“盗窃时当场被人发现,为占有所窃之物,对他人实施暴力或以危害身体、生命相威胁的,以抢劫罪论处。”[vi]瑞士联邦刑法典第140条第2款[vii]、意大利刑法典第628条第2款[viii].
(4)、从刑罚均衡原则来理解,转化抢劫不应强调“数额较大”的限制。刑法第269条规定,转化抢劫的构成须同时具备两条件:即行为人在主观上有非法占有财物的目的;在客观上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且目的是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毁灭罪证。当这两方面条件具备时,也就侵犯了他人的财产权和人身权。这与刑法第263条规定的抢劫罪所侵犯客体无质的区别,既然抢劫罪的构成没有限制“数额较大”,对于转化抢劫也同样适用。这样才能做法制统一、刑罚均衡。
第二、转化的目的条件是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毁灭罪证。从刑法第269条规定来理解,行为人犯罪目的具有双重性:(1)、以非法占有公私财物为目的;(2)、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毁灭罪证。后者是最主要的、直接的目的。假如行为人在盗窃过程中,不是出于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毁灭罪证的目的,而是出于其他目的而当场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的,则不属于转化抢劫,构成其他罪的,按相应的犯罪处罚。
第三、转化的客观条件是当场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当场”应理解为盗窃的作案现场,如果行为人逃离现场时立刻被人发现而在视线范围内进行紧追的过程,属于现场的延伸,也就视为当场。“使用暴力或暴力相威胁”应理解为行为人对抓捕的人故意实施殴打、伤害等危及他人身体健康、生命安全的行为或立即实施这些行为相威胁。
以上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综上述理论,案例一中被告人林兴欧伙同他人晚间窜入到寺院住持卧室内以使用暴力方法抢劫财物,因意志以外原因未得逞,属于(入户)抢劫未遂。案例二中被告人曾人操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伙同他人入室盗窃,因被发现而当场使用暴力致被害人受伤并劫取财物,根据刑法第263、第269条之规定,其行为已构成(入户)抢劫罪。
-
作者单位:浙江省泰顺县人民法院 (周丰系泰顺县人民法院院长、夏立彬系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学术特约研究员)
[i]刘家琛主编:《刑法分则及配套规定新释新解》(中),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6月版、第1865页。
[ii] 陈兴良:《案例刑法教程》(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278页;苏惠渔主编:《刑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11月版,第651页。
[iii] 张国轩:《抢劫罪的定罪与量刑》,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年5月版,第243页。
[iv] 萧榕著:《世界著名法典-中国古代法卷》(《唐律疏议》、《唐六典》、《宋刑统》、《通制條格》、《大明律》、《大清律例》),法制出版社版,1998年4月版。
[v] 张明楷译:《日本刑法典》,法律出版社,1998年9月版,第76页。
[vi] 徐久生、庄敬华译:《德国刑法典》,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1月版,第178页。
[vii] 徐久生译:《瑞士联邦刑法典》,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8月版,第51页。
[viii] 黄风译:《意大利刑法典》,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10月版、第18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