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的一次调查中,50位有网络购物经历的年轻人,其中37个人不同程度地遭遇过网络购物陷阱,最高的损失达3000多元,60%以上属于商品质量问题,另外,“三包”兑现不了,附件不到位的情况也较多。未遭遇网络购物陷阱的另外13人,则对通过网络购得的商品“不满意”,“没有网络上看起来那么好。”
消协负责人说,仅去年一年,消费投诉好多与网络购物有关,成为投诉新热点。“头几年,时常看到新闻里说北京、上海或深圳哪个地方,市民在网上购物被骗。最近一两年,全国各地发出的声音越来越多。”
面对这些问题的凸显我们该如何在虚拟的网络交易中更好的维护自己的权利呢?我们有以下两种方式
一、可要求直接侵权人商家承担责任
这中维权方式是消费者最容易想到的一种维权方法:谁销售了假冒伪劣产品即向谁主张责任。道理十分简单,商家的售假行为在直接侵犯了权利人版权、商标权等权利的同时也必然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安全权、公平交易权等权利。但这种方式的运用也要针对不同的场景。
(一)网络直销模式
网络直销模式是指企业通过自己的网络平台直接向客户或消费者销售商品,如京东商城、新蛋网等。网络交易平台的经营者同时也是该平台所搭载的电子商务的经营者,主体具有同一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一旦受到侵犯,即可通过网络平台上显示的工信部和公安部的认证和备案信息迅速准确地找到责任主体。此外,在网络直销模式下,经营者一般具有法人资格,专业从事电子商务业务,设有专门的客户服务部门或人员,消费者索赔方便又高效。所以很适合要求侵权人商家承担责任。
(二)电子商务中介经营模式
要求侵权商家直接承担责任这种方式对于电子商务中介经营模式而言,就会暴露出一定的弊端和局限性,表现为责任主体往往难以确认。因为在中介模式下,商户使用的并不是自己经营的网络交易平台,商户的信息无法在网络上直接获取。而且,在网络交易过程中,商户一般仅就商品的品质进行介绍和对外观进行展示,而不会告知企业或公司名称;至于商户是否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是否具有独立责任能力以及住所地等信息,消费者可能更是一无所知。一旦权益受到侵害,消费者将会面临不知道应该起诉谁以及到哪里起诉等一系列难题。所以,就要求
消费者在网上购物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购物平台的选择是关键。消费者应选择知名度高、信誉好、备案信息齐全的网络平台,以降低遭遇欺诈的危险系数。
2、谨慎下单。面对心仪的商品心动的价格,不要急于付款,要“验明正身而后买”,要先对网站的联系电话进行试拨验证,仔细查实经营者的名称和地址等有关信息,以免盲目付款而财物两空。
3、点击购物的过程中,应注意保存相关网页,索取付款凭证,为日后维权保留证据。
二、也可要求间接侵权人网络服务商承担责任
间接侵权人是指那些并没有直接参与到侵犯消费者权益的具体交易中而是为该交易提供网络支撑平台的网络信息服务提供商,比如淘宝网、易趣网等。
基于中介经营模式下直接侵权人难以确认这一难题,近年来出现了一种在实体购物维权中很少用到、对网络购物维权特别重要,而又不为消费者熟悉甚至不为人知的一种新型维权途径:要求间接侵权人承担责任。
间接侵权人往往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容易确认,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理赔能力强,设有专业的客户服务团队,理赔服务好,效率高。因而,相较于要求商家承担责任,要求间接侵权人网络信息服务提供商承担责任,对消费者而言更有利也更有保障。
然而,消费者须注意的是,这一维权方法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使用,其适用条件比较严苛。它具有以下的要求。
(一)维权对象不能是纯粹的网络接入服务商(比如中国电信),必须是有机会接触销售商所发布信息内容的网络内容服务提供商。
(二)对于销售商在网络交易平台上发布非法信息(比如关于销售假冒商品的信息)的行为,网络服务商在主观上是实际知晓的。
(三)网络服务商在接到权利人通知后,没有采取措施将非法信息及时移除,而是任由非法信息继续存在,以致消费者误信而购买。
令人可喜的是,这一责任的适用条件近年来有松动的趋势。比如在美国“tif-fany珠宝公司诉ebay”案中,法官认为,对于奢侈品牌而言,网络服务提供商对销售商所发布的信息是否合法须履行一定程度的事前调查义务。这就意味着即使在权利人没有向网络服务商发出移除通知的情况下,消费者也可以就买到的假冒奢侈品向网络服务商主张责任。
三、向消费者者协会求助
消费者在自力维权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网上购物也是消费;网络购物者也是消费者;网络消费者在权益受到侵害时,仍然可以向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投诉,可以要求工商局、公安局等国家机关给予必要的保护。
摘自华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