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登录        电话咨询
浅析从金融危机谈我国制造业知识产权战略构建
发布日期:2015-07-28    作者:袁翠律师
论文关键词:金融危机 制造业 知识产权 战略研究 
  论文摘要: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给我国制造业带来了负面影响。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应在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知识产权战略,以增强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制造业在一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显著,是否具有高度发达的制造业及先进的制造技术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及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在我国,制造业一直是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逐渐形成了门类齐全的制造业体系。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高速发展,增长速度一直居于全球首位。我国制造业以丰富的资源和低廉的价格在国际上形成了独特的比较优势和较强的竞争力,越来越多地承接了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至2007年底,我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制造业大国。制造业的迅猛发展刺激了我国经济的增长,促进了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 
    一、我国制造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比较优势属较低层次,且优势逐渐弱化。我国制造业以低技术、低附加值的产品加工业为主,跨国公司在通过将生产环节转移到中国市场的方式获得我国低劳动力成本及资源优势的同时,严格控制着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和零部件生产,我国难以掌握他们的核心技术,生产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而我国制造业企业的自身技术又很难与国外的技术相竞争,使我国在与发达国家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与此同时,印尼、巴基斯坦、越南等国家的产品低成本更使得我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逐步丧失。 
    我国制造业具有高污染、高能耗、高投入的特点,虽然眼前能够获得一定的收益,但是从长远来看,却不得不以环境污染、资源消耗为代价。这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风险抵御能力不足。我国传统制造业发展于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企业规模普遍较小,虽然具有生产模式灵活、资金需求量小、容易启动的优点,但在面临经济危机时的风险抵御能力却明显不足。 
    二、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制造业的影响 
    (一)产品成本增加削弱了我国外向型制造业在国际竞争中的价格优势 
    美元的贬值加快了国际能源和资源价格的上涨速度,生产成本大幅提高。据统计,2008年上半年石油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猛涨,原材料、燃料成本上升。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购进价格指数涨幅连续6个月在11%以上。而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则增加了我国企业产品的出口成本。据测算,人民币每升值1%,企业出口1美元,就要损失近0.1元人民币的利润。此外,《劳动合同法》的公布实施和国内工资水平的提高,使得我国制造业的劳动力成本也有所上升。 
    (二)国际需求疲软导致我国制造业出口减少、产能过剩 
    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世界三大经济体—欧盟、美国和日本几乎同时进入经济衰退,进口需求呈现下降趋势。美欧日等经济体国民财富大幅缩水,信用规模急剧收缩,居民消费支出减少,从而对我国产品的需求也相应减少。我国对美国、欧盟和日本三大经济体直接和间接出口占出口总额的近60%。美欧日等主要市场的经济形势将直接影响我国制造业国际市场需求。 
    (三)我国制造业将面临更多的贸易保护壁垒 
    在没有发生国际金融危机的情况下,“中国制造”就常常因其低廉的价格造成贸易争端。在世界贸易组织的150个成员国和地区中,我国是受到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除此之外,反补贴、绿色壁垒、技术壁垒等也已成为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应对我国产品的方式。而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加剧了其他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情绪,对我国产品的出口形成更多的壁垒,包括提高产品的质量与技术标准、加大反倾销审查力度、增加配额和出口退税等。2008年底,美国向W丁O状告我国出口补贴,要求其对我国实施制裁; 2009年9月美国宣布对我国轮胎实施三年惩罚性关税;2009年9月阿根廷宣布将对从我国等亚洲国家进口的自行车橡胶轮胎实施反倾销措施。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和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制造业面临的挑战日益严峻,依赖于低层次优势、大力发展技术含量低的加工产业的传统模式已难以持续,产业升级是我国制造业寻求出路的必然抉择。而国际金融危机正是我国制造业借以实现国际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的良机: 
    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发达国家在增强自身研发创新能力的同时,也在世界范围内寻求资源的最优配置。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跨国公司将产品和技术高度标准化之后交由要素价格低廉的国家代为生产。以发达国家为主导,跨国公司控制着全球生产的40%,国际贸易的2/3 ,并成为国际产品标准、市场规则、销售渠道,价值链的主要控制力量。在此国际分工背景下,我国制造业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分工边缘化的问题日益凸显,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在国际上的产业控制能力也日益弱化。然而,金融危机的爆发给世界经济格局带来了重新调整的压力。虽然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的制造业造成了多方面的冲击,但是,我国处于这次危机的外围,所受到的负面影响也小于欧美日等经济体。尽管我国宏观经济同样面临周期性下滑趋势,但与美、日、欧等相比,我国制造业的景气度还是保持在较高水平。迫于生存和利润的压力,美日欧等不得不加速其制造业向亚太新兴市场转移的步伐,降低对外国企业的投资门槛。大量外企甚至大型跨国公司生存面临挑战,都在寻求援助。我国可以利用这一难得的机遇,加快国际先进制造业向我国转移的步伐,掌握核心技术、加强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的研发,增强业内影响力、加强产业控制度。 

    另一方面,我国制造业应在金融危机中利用世界经济的重大调整期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制造”的结构性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为促进经济发展、解决就业,我国发展起一大批从事外向型加工贸易的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贴牌生产的中小企业。这些企业曾经是我国参与全球化生产、促进对外贸易的生力军,但是从长期来看,它们不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我国要想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产业链的话语权和影响力,维护产业安全,就不得不促进产业升级。而实现产业升级,就必须淘汰这些落后的中小企业,提高我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这些企业的破产倒闭虽然加剧了当前的就业压力,但也加快了我国实现产业升级的步伐。这是市场优胜劣汰、自然选择的结果,也是产业结构升级调整的必然过程。 
    因此,知识产权战略的制定对企业的竞争优势与核心竞争力的增强均有重要作用。但是目前我国很多制造业忽视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制定,对知识产权的忽视,对专利权、软件著作权在认识上的误解,是目前我国制造业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此外,我国大部分企业的内部没有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有些企业甚至没有专门人员管理知识产权事务,导致我国企业在长期经营中造成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不连贯,甚至出现了在续展期和宽展期未进行申请而导致丧失了商标专用权的情况,给企业的经营带来了不必要的风险。
    三、我国制造业知识产权战略的构建 
    为推动我国制造业企业产业升级、加强国际竞争力和风险抵御能力的知识产权战略。在分析金融危机对我国制造业造成影响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制造业目前的现状,提出我国制造业如何应对经济危机,完成产业升级。我国制造业知识产权战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商标战略 
  1.商标策划与注册。为在市场竞争中争取有利地位,我国制造业企业应选择显著性较高的商标进行注册,一个显著性较强的商标对于明确确定商标专用权及禁用权范围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确定了商标专用权的内容后,在商标注册时,应考虑好商品与商标的问题,注册商标所提交的标样要尽量做到字迹工整、图案清晰,能够准确反映商标权所核准使用的商标的载体。在商品的选择上,应注重以下几个原则:一是选择使用的商品,二是选择相同群组不同的商品,三是选择不同群组类似的商品。 
    2.商标权建设。由于商标权中的禁用权是一个开放的,变化的权利,品牌的发展也是一个动态化的过程,所以要求企业在商标获得注册后应采用联合商标策略、防御商标策略及驰名商标策略,逐步创建联合商标,在不同类别的商品上,通过有序的商标补充注册,通过扩展注册,使企业的核心商标专用权以及禁用权的范围扩展到原本不能达到的范围,使核心商标得到最大化保护。 
    3.商标权的维护。企业对商标权的维护,是对潜在的识别侵权行为及时处理,通过商标监测能够及时了解对自有商标产生不良影响的商标注册申请,对于企图越界的商标申请进行监测,并采取必要的商标权维护措施,且进一步划清和拓展商标权限的重要工作,可以有效防止自身商标的淡化。 
    (二)专利战略 
    只有突出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使企业能从国家和自身长远发展的高度思考科技创新战略,增强自身的主体意识,才能在由“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确立符合自身情况的专利策略是我国制造业企业的主要竞争手段。 
    (三)商号战略 
    我国企业应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基础上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使商品与企业均能够在市场上驰名,商号战略与商标战略的综合运用,将会加强我国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以及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能力。 
    解决的关键问题为如何建立我国制造业知识产权策略,以实现提前布局、加快研发、尽快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地位。包括: 
    如何提高企业的知识产权的维权意识。我国企业应组织和加强知识产权培训,对我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以及知识产权的相关知识进行学习,提高企业员工的知识产权意识。 
    如何加强企业内部管理。通过劳动合同明确企业员工的岗位职责,对知识产权事物设定专人管理,在企业员工流动的过程中,为防止企业知识产权的流失,可通过企业与职工签订知识产权保护的协议,以加强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 
    如何加强企业商标权管理。商标权的管理是目前我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重要内容,我国企业应在对商标权的主要权项分析认识的基础上,对商标权的管理进行细化。由于商标权主要由商标专用权与商标禁用权两大项全能组成。商标专用权是指商标权人对注册商标直接的支配权,商标禁用权是指商标权利人拥有的禁止他人使用、仿冒或混用,以及其他对注册商标构成实质侵害的间接的权利。商标专用权因注册事项的不同而不同,商标禁用权是随着商标专用权的变化而变化。 
    (四)其它类型的知识产权战略 
    除以上三种类型的知识产权战略的建立外,我国制造业企业还应结合自身的特点,制定著作权战略、地理标志战略等其他类型的知识产权战略,以增强自身的核}L`竞争能力。 
    综上,考虑到我国制造业自身的特点,我国制造业要想摆脱不利局面,利用危机带来的机遇实现国际先进制造业向我国的产业转移、实现产业升级,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应当建立知识产权战略来创造、管理、运用、保护自主知识产权,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
相关法律知识
咨询律师
孙焕华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42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杨丽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126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陈峰律师 
辽宁鞍山
已帮助 2475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更多律师
©2004-2014 110网 客户端 | 触屏版丨电脑版  
万名律师免费解答咨询!
法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