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框架及其制度建设
发布日期:2012-03-06 文章来源:互联网
【出处】《法人》杂志08年3月1日总第49期
【关键词】我国;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框架;制度建设
【写作年份】2008年
【正文】
党的十六大以来,新一代领导集体对自主创新予以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基于国际竞争的压力和国内环境的需求,国家适时提出了制定知识产权战略的总体性规划,并付诸实施,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提出了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按照战略主体层次的不同,知识产权战略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层次:宏观上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中观上的区域、行业知识产权战略,以及微观上的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战略;从战略内容来讲,知识产权战略包括对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管理和保护。但是,每一层次的知识产权战略并不是分割独立的,而是互相衔接,共同构成我国知识产权总体战略。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是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在微观层面的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下面,我谈一谈对我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框架构建以及具体制度建设的一些认识。
一、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框架建构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是指企业运用知识产权及其制度的特点去寻求市场竞争有利地位的战略。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化的历史背景和时代条件下,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对知识创新的迫切需求,企业应以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和保护为框架来建构自身的知识产权战略。
第一,知识产权创造是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随着中国制造业在世界范围内的崛起,特别是中国入世以后,“中国制造”的相关问题引起了世人的关注。毫无疑问,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大国,但是在全球制造业的产业链上,中国企业大多处于产业链的低端。产品科技含量低,只有劳动力资源优势,没有技术优势。在知识经济时代,这种企业是缺乏生命力和竞争力的。而从国际范围来看,一些跨国公司之所以成为国际市场的常青树,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他们拥有某一领域的专利技术或享誉世界的商标,这些知识产权是他们利润的主要源泉和创造动力。中国目前发展比较好的企业,例如海尔、联想、华为等,非常重视具有自主产权技术的研发,是较早开展知识产权战略的企业。由于有了自主的知识产权,这些企业利润较高,从而可以大量进行研究开发,企业进入了相对良性的发展轨道。由此可见,在全球化背景下,知识产权创造应当成为中国企业寻求长远发展的战略选择。
第二,知识产权运用是中国企业开展市场竞争的战略重点。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技术、信息的含量在国际竞争中越来越占主导地位。20世纪初,在国民经济的增长中,技术进步带来的增长只占5%,而到20世纪70年代后,发达国家已达到70%以上。目前国际之间综合实力的竞争集中表现为科技和经济实力的竞争,企业生命力的竞争则突出地集中在专利技术与品牌之争。近几年来,外国公司在中国的专利申请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在信息产业、生物工程、高清晰度彩电以及西药制造方面,外国公司在中国的专利申请已占国内专利申请的80%以上。这种大量申请专利的目的就是与国内企业争夺甚至垄断入世以后的中国市场。中国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足,就必须转变观念,将产品竞争与专利竞争、品牌竞争结合起来,将自主知识产权的获取、管理与保护作为入世后市场竞争的核心内容。
第三,知识产权保护是中国企业进行对外贸易的战略举措。
目前,知识产权已控制着大约价值一万亿美金的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在国际市场上,WTO已经将知识产权与国际贸易结为一体,这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知识产权本身构成了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的有机组成部分;二是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成为国际经济贸易体系与规则的重要内容。中国企业在对外贸易中面临的是与以往的关税壁垒、市场准入限制等不同的更为严峻的贸易保护问题,即发达国家主导下的技术主导型的贸易壁垒:主要体现为以技术标准与技术专利所形成的技术壁垒和环保标准与产品质量标准所形成的绿色壁垒。中国企业要在对外贸易中掌握主动权,扭转被动局面,实现后发制人,必须重视知识产权保护,积极加入或自行组建标准联盟,通过国际绿色标志统一认证,从而打破贸易壁垒,在国外市场中占有更大的份额。
二、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具体制度构建
以知识产权作为设计企业运作模式的一个中心考虑,就必须构建一个系统来保护并管理知识产权,这包括三个组成部分:知识产权的导入战略、管理战略和释放战略。
(一)导入战略
1、企业自主开发知识产权
企业是国际市场竞争的主体,同时也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全球工业500强同时也是专利技术和知识产权500强,都有自己的研发(R&D, Research & Development)机构,以保证企业在自主知识产权的基础上垄断技术并获取高额的垄断利润,同时通过核心技术的专利化、颁发专利许可证、实施商标许可等经营方式进行融资和业务扩张。可以说,这是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方式。
2、与其他科研机构合作开发
大学等教学科研机构从来就是知识和科技的继承者、传播者、创造者和科技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其雄厚的科研力量与企业的资金的结合,是技术与资本的完善组合。进行校企合作,学校等科研单位为企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技术型人才,提供有知识产权的技术,企业则为它们的科研活动提供资助,使校企合作因为具备课题因素务实而高效,使知识产权得以顺利诞生。知识产权问题的解决,有助于加快“从实验室到工厂”的进程。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来说,能够得到大学的合作,可以节省开发新技术与新产品的时间,是非常适合现阶段的企业实际情况的。
3、购买他人已有的知识产权
在国际贸易中,购买他人已有的知识产权是国际技术转让与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常见形式。由于技术开发、品牌培养的投资要求较高、历经的时间较长、风险较大,而市场变化又非常迅速,如果每一项科技成果都要由企业亲力完成,生产成本会过于高昂且容易因开发周期过长而错过产品上市的黄金时机。在这种情况下,支付专利实施许可费、商标使用许可费购买他人的专利和商标则不失为一条较为便捷的途径。
(二)管理战略
对于知识产权应当是以管理为主,而非简单筑篱保护。具体而言,我们认为至少包括如下管理措施可供参考借鉴:
1、设立一个专门处理企业知识产权事务的部门
专业分工有利于提高效率。可以由懂技术、会管理、精通知识产权法律和国际规则的人员组成一个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制定本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与防御措施,专责把握技术研发动态,关注与本企业有关的国际技术的发展新趋势,处理涉知识产权事务。以求占领国际市场竞争中的有利位置,把握竞争主动权。
2、对引入专利的知识产权管理
①组织科技力量消化专利技术:在弄清原理、熟悉规程的基础上,分析同行企业或竞争对手的专利技术范围及不足之处,尝试在原有专利上提出优化改进方案,形成一套自己的技术,抢占技术制高点。如果同原有技术相比较有突出性特点或显著性进步,则可申请新专利;
②采取包围战略:对引入的专利可以围绕其专利技术进行新的配套设计并申请相关发明专利,在产品制造出来之后立即对产品外包装申请外观设计专利,并尽快注册商标,这样就可以通过自有专利加上自有商标,形成对引进专利的限制和包围,将其一并纳入企业的财务成本,就可以使引入专利作用的发挥被限制在较小的范围。
3、积极防范和应对知识产权诉讼
知识产权诉讼中的法律责任动辄数以百万计,处理不当甚至会使企业面临破产境地,因此必须认真对待,在引入知识产权时进行防范、纠纷争讼发生后积极回应。
4、慎重对待合资后的商标使用问题
商标虽小,但意义重大,是企业极为重要的无形资产。中国企业应慎重对待合资后的商标使用问题,建议运用股权保护对中方原有商标的宣传投入和市场使用。
(三)、释放战略
知识产权的释放是国际资本输出的一种新方式,综观国际资本输出的历史,其形式因阶段各异,大致可以分为如下“三步曲”:首先是实物输出,即商品直接输出,通过商品销售占据国际市场较大份额,使消费者产生被动接受的消费习惯;然后是货币输出,以资本输出替代商品输出而居于重要地位。东道国丰富的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成为外国资本输出的考虑点,资本输出的利润回报也很丰厚。最后则是品牌加技术的知识产权输出。知识产权可以给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带来较高的附加值,如果闲置起来或在短时间不能获得市场回报,就不能收回研发投资获取商业垄断利润,必须将其释放,或自己实施用于生产经营,或通过技术交易市场,有偿许可他人实施。
【作者简介】
吴汉东,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