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登录        电话咨询
贷款诈骗与借贷纠纷的界限
发布日期:2015-04-28    作者:孙新律师
贷款诈骗与借贷纠纷的界限
根据《刑法》第193条规定,贷款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使用虚假的合同、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或者以其他方法,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行为。而借贷纠纷是指因借用他人财物不能按时归还,在借用人与出借人之间产生的纠纷。借贷纠纷是一种民事法律关系,应受民事法律调整,不产生刑事责任。但是,如果行为人以借贷为名,行诈骗之实,则应以诈骗罪论处。
有些借贷人在获得贷款后长期拖欠不还,甚至在申请贷款时就有夸大履约能力、编造谎言等情节,而到期又未能偿还。这种借贷纠纷,十分容易与贷款诈骗相混淆,张印富律师认为区分二者的界限应当把握以下四点:
1、在发生贷款到期不还的结果时,看行为人在申请贷款时,履行能力不足的事实是否已经存在,行为人对此是否清楚。如果无法履约的原因形成于获得贷款之后,或者行为人对无法履约这一点并不十分了解,即使贷款到期不能偿还,也不能认定为贷款诈骗,而应当以借贷纠纷处理。
2、行为人在获得贷款后,是否积极将贷款用于借贷合同所规定的用途。如果贷款确实被用于所规定的项目,一般也说明行为人主观上没有诈骗贷款的故意。尽管贷款合同到期后,行为人无法偿还,但也不能认定为行为人有贷款诈骗行为。
3、行为人于贷款到期后是否积极偿还。如果行为人仅仅口头上承认还款,而实际上没有积极筹款准备归还的行为,不能证明行为人没有诈骗的故意;不赖账,不一定就没有诈骗的故意。如果有充足的证据证明行为人在努力偿还贷款,但仍未全部还清,也不宜简单地认定为贷款诈骗,应综合评判。
4、通过多方位客观行为全面考察行为人主观心态,准确把握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贷款的目的。实务中,不能按期偿还贷款的原因很复杂,有的因经营不善或市场行情变动,使营利计划无法实现不能按时偿还贷款,这种情况下,行为人虽然主观有过错,但其没有非法占有贷款的目的,故不能以贷款诈骗罪认定。有的是行为人对自己的偿还能力估计过高,以致不能按时还贷,这种情形下,行为人主观上虽然具有过失,但其也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也不应以贷款诈骗罪论处。只有那些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欺骗的方法取得贷款的行为,才构成贷款诈骗罪。
相关法律知识
咨询律师
孙焕华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42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杨丽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126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陈峰律师 
辽宁鞍山
已帮助 2475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更多律师
©2004-2014 110网 客户端 | 触屏版丨电脑版  
万名律师免费解答咨询!
法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