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登录        电话咨询
未登记抵押行为的法律后果
发布日期:2013-02-21    作者:110网律师
案例:2011年1月,甲某向乙某借款五十万元,约定借款期限为一年,遂甲某向乙某出具借条一份,并由丙某以其房屋的产权为借款提供抵押担保,但并没有办理抵押物登记。到期后,甲某并未如期偿还该笔债务。无奈,乙某在多次催要无果后于2012年3月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乙某和丙某承担连带还款责任。
    在庭审中,担保人丙某辩称,根据《担保法》第41条之规定,当事人以城市房地产抵押的,应当办理抵押物登记,抵押合同自登记之日起生效。因本案中用于担保的房屋并未办理抵押物登记,故双方签订的抵押合同不生效,担保人丙某不承担连带还款责任。
    法院认为,在《物权法》颁布后,根据《物权法》第15条规定:“ 当事人之间订立有关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不动产物权的合同,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合同另有约定外,自合同成立时生效;未办理物权登记的,不影响合同效力。”故虽双方未办理物权登记,但不影响抵押合同的效力,本案中抵押合同自成立便是有效的。双方未办理抵押登记,只能证明双方之间的房屋抵押权未设立,也就是乙某不能通过行使抵押权来实现其与甲某的债权效力,且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但不能否认抵押协议的效力。故判决甲某与丙某承担连带还款责任。
    法理解析:《担保法》第41条与《物权法》第15条明显存在冲突,根据《物权法》第178条规定:“担保法与本法的规定不一致的,适用本法。”,故《担保法》第41条不再适用。在物权变动的过程中,未经登记或交付,只是不能发生物权变动,但不能因此而否认合法订立的债权合同的约束力。因合同仍然是有效的合同,违约的一方当事人应该承担违约责任。但该合同的成立、生效,只是为设立抵押权、质权建立了合法的基础,根据《物权法》第187条规定:“以本法第一百八十条第一款第一项至第三项规定的财产或者第五项规定的正在建造的建筑物抵押的,应当办理抵押登记。抵押权自登记时设立。”故只有在进行了抵押登记或动产质物实际交付时,抵押权和质权才告成立,如因抵押人、出质人的原因导致抵押权、质权不能成立,抵押人、出质人仍应承担合同违约责任。结合本案,贷款人乙某有权基于借款合同和抵押合同而要求借款人甲某和担保人丙某承担违约责任。
相关法律知识
咨询律师
孙焕华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42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杨丽律师 
北京朝阳区
已帮助 126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陈峰律师 
辽宁鞍山
已帮助 2475 人解决问题
电话咨询在线咨询
更多律师
©2004-2014 110网 客户端 | 触屏版丨电脑版  
万名律师免费解答咨询!
法律热点